武夷山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閩贛兩省交界處,屬亞熱帶東部大陸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在18 ~18.5℃,相對濕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2000 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山間常年云霧彌漫,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有利于優(yōu)質茶的種植。武夷山現(xiàn)有茶園14.8 萬畝。隨著我國茶葉消費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生態(tài)茶園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已在星村鎮(zhèn)、興田鎮(zhèn)、武夷街道建設6 萬畝高標準生態(tài)茶園,2022 年起全面推進茶園生態(tài)升級改造,到2023 年全市完成中級標準生態(tài)茶園建設工作,“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高標準生態(tài)茶園建設工作。
生態(tài)茶園的發(fā)展與病蟲害防治是分不開的。生態(tài)茶園的病蟲害防治采用綠色防控技術,有利于改善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持續(xù)控制茶園病蟲災害,減少農(nóng)藥使用頻次,提升茶葉產(chǎn)量及質量,保護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綠色防控技術是一種以農(nóng)業(yè)防治技術為基礎,物理防治為導向,化學防治作為應急措施的一種預防、控制病蟲害、保護環(huán)境的綜合性防控技術。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方法,按其作用性質分為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及化學防治,應綜合運用,提高生態(tài)茶園病蟲害防治能力。為進一步推廣生態(tài)茶園病蟲害防治,現(xiàn)將當?shù)厣鷳B(tài)茶園病蟲害的防控技術總結如下。
農(nóng)業(yè)防控技術是茶園綠色防控的根本措施,是改善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防止病蟲害持續(xù)性繁殖的根本方法。
1.選用抗病蟲品種、合理密植。生態(tài)茶園種植的茶樹品種應選擇抗逆性強,經(jīng)濟性狀好,產(chǎn)量高、質量優(yōu)的良種,如肉桂、水仙、梅占、瑞香等良種。同時采取合理密植,適時采摘、修剪,科學培養(yǎng)樹冠等措施,防治病蟲害發(fā)生和蔓延,降低危害。
2.分批及時采摘。分批、多次及時采摘,可以除去大量產(chǎn)在嫩梢內(nèi)的蟲卵并惡化害蟲的營養(yǎng)條件,明顯地減輕茶黃薊馬、蚜蟲、茶小綠葉蟬、茶葉螨類、麗紋象甲、茶餅病、芽枯病、炭疽病等多種病蟲的危害。
3.合理修剪。合理適時修剪,剪除茶叢中的的枯枝、病蟲枝,帶出茶園集中燒毀或深埋,可以控制茶尺蠖、茶毒蛾、蚜蟲、黑刺粉虱等害蟲的越冬代蟲卵數(shù)和茶卷葉蛾、蚧類等的殘留蟲口基數(shù),并能控制害螨的越冬基數(shù),同時減少云紋葉枯病、茶網(wǎng)餅病、茶餅病等病害的越冬菌源。
4.中耕除草。茶園耕作,可以把茶園地表的好氧性害蟲卵、蛹及有害病菌埋入土壤下層,使之窒息死亡。把下層土壤中厭氧性的害蟲卵、蛹及有害病菌翻到土表被日光曬死,從而減輕病蟲的危害。通過中耕除草,茶叢通風透光,清除了有利于病蟲滋生的環(huán)境條件。
5.合理施肥。通過測土配方、化肥減量增效、增施有機肥等技術進行合理施肥,可以改善茶樹營養(yǎng),增強樹勢,提高茶樹抗病蟲能力,減少刺吸式口器害蟲和蚧類、螨類的發(fā)生。
物理防控技術是一種清潔、安全、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據(jù)蟲害的生理特征,用物理學的辦法,使用各種機械器具及其人工進行防治病蟲的方法。
1.人工捕殺或摘除。茶園中一些目標明顯和群集性強的害蟲,可用人工捕殺的方法直接消滅,如蓑蛾的護囊、卷蛾類的蟲苞等可直接摘除集中消滅;對毒蛾類群集性強的害蟲,可直接將有蟲枝剪下集中殺死;象甲類成蟲有假死性,可在樹冠下用瓷盤或塑料膜盛接,然后振蕩茶樹,將蟲振落集中消滅。從11 月至翌年3 月注意摘除害蟲越冬卵塊銷毀;對于許多病害可以摘除病葉、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對苔蘚、地衣可用竹刀刮除。
2.燈光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每20 畝茶園安裝一盞天敵友好型茶園殺蟲燈,安裝時燈管高于茶樹蓬面約50 厘米,于春茶后開啟,秋末冬初關閉,大面積連片安裝,可以誘殺茶尺蠖、茶毛蟲、茶卷葉蛾等鱗翅目害蟲,對茶小綠葉蟬、黑刺粉虱等半翅目害蟲也有很好的誘殺效果。
3.友好型色板誘殺。利用茶樹害蟲的趨色性,于春茶采摘修剪后,每畝茶園布設20 ~25張?zhí)鞌秤押眯蜕?,色板底部高于茶樹蓬?0 厘米,懸掛2 ~3周,可誘殺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蚜等害蟲。
4.性誘劑誘殺。性誘劑誘殺建議配合誘捕器使用,每畝茶園安裝2 ~4 套誘捕器,高于茶樹蓬面25 厘米,于越冬代成蟲羽化前安裝,及時更換誘捕器粘板,每3 個月更換一次性誘劑。
5.機械或人工防除雜草。
人工或機械防除雜草。一是用人工拔除茶樹莖稈周圍和纏繞在茶樹樹冠上及茶叢間的雜草;二是用鐮刀或割草機割除生長在茶園畦面、路邊、梯壁的雜草;三是用鋤頭挖除茶樹行間的白茅、牛筋草、蕨類等惡性雜草;四是人工或機械除草時間應選擇晴天進行,安排在雜草生長旺盛期,在雜草結籽前完成,減少草籽落入茶園,減少次代或下一年雜草的繁殖。茶園梯壁生長各種雜草,有利于保持梯壁少遭受雨水侵蝕,去除梯壁雜草宜割不宜拔或鋤,以確保固定水土,減少流失。
生物防控技術主要是生物多樣性防控和生物農(nóng)藥防控,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謝產(chǎn)物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措施,主要利用天敵昆蟲如捕食螨、草蛉、寄生蜂、鳥類等捕食和消滅害蟲。
1.生物多樣性防控。在茶園內(nèi)種植行道樹,茶園梯壁種植護坡綠肥植物,茶行間套種大豆、油菜等植物,給蜘蛛、瓢蟲、草蛉、捕食螨等天敵創(chuàng)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也可在茶園內(nèi)建設人工鳥巢,吸引烏鴉、大山雀等進入茶園捕食害蟲,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氨基甲酸酯、菊酯類等對天敵殺傷力大的化學源農(nóng)藥,減輕對天敵的傷害,提高茶園天敵對害蟲的自然調控能力。
2.生物農(nóng)藥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進行生物防治是茶園害蟲生態(tài)調控的有力手段。茶園主要害蟲防治推薦使用生物農(nóng)藥如下:
①茶小綠葉蟬用藥:0.3%苦參堿水劑120 ~150 毫升/畝、1%印楝素微乳劑27 ~45 毫升/畝、30%茶皂素水劑75 ~125毫升/畝等。
②茶尺蠖用藥:100 億孢子/毫升短穩(wěn)桿菌懸浮劑100 ~120毫升/ 畝、20 億PIB/ 毫升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50 ~60毫升/畝、0.4%蛇床子素乳油100 ~120 克/畝等。
③茶葉象甲類用藥:400 億孢子/克球孢自僵菌水分散粒劑27.5 ~30 克/畝、5%除蟲菊素乳油30 ~50 毫升/畝等。
④茶葉薊馬類用藥:0.3 苦參堿可溶液劑150 ~200 毫升/畝、100 億孢子/克金龜子綠僵菌懸浮劑30 ~35 毫升/畝等。
⑤茶黑刺粉虱用藥:95%礦物油乳油300 ~500 毫升/畝、400 億孢子/克球孢自僵菌水分散粒劑30 ~35 克/畝等。
⑥茶樹蚜蟲用藥:2.5%魚藤酮乳油100 ~150 毫升/畝、1.5除蟲菊素水乳劑120 ~180 毫升/畝等。
⑦茶葉螨類用藥:0.3%印楝素可溶液劑125 ~183 毫升/畝、0.5%藜蘆堿可溶液劑75 ~100 毫升/畝等。
⑧茶樹炭疽病用藥:1000 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 ~75 克/畝、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40 ~50 克/畝等。
⑨茶樹茶餅病用藥:0.5%香芹酚水劑75 ~100 毫升/畝、1.5%苦參·蛇床素水劑30 ~35毫升/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