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戈
概念是學科教學內容中的核心,每門學科的教學都是在概念基礎上演繹展開,運用相關的理論、方法去推理、驗證概念,最終達到理解和運用概念的目的。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概念學習也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物學中存在大量的概念,甚至可以說整個生物學科體系是各個概念的集合和組成,是由概念組成的體系。因此,在初中教學實踐中,概念的教學質量就非常關鍵。為此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構建概念體系,讓學生對整個初中生物的概念體系形成宏觀的了解,通過宏觀把握進而學習生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物的概念體系構建教學并非是對生物概念的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概念,領會生物學科的精髓,從而將學習延伸到更深層次的生物學科知識結構中,借助概念將知識串聯(lián)成體系,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的深度學習。
初中生物學科具有實踐性強的特征,生物課程的課程性質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積極活躍的思維和實踐能力。但是很多教師卻將生物學科教成了“概念的記憶”,讓學生死記硬背地學習生物課程知識。生物概念主要闡述了生命的基本概念、現(xiàn)象、規(guī)律等,是生物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支撐。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學生只有扎實地掌握了生物概念才能基于概念知識拓展更多的實踐性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拓展課程資源,以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實踐。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概念體系構建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注重生物學科的實踐性,讓學生在探究中理解生物概念的形成過程,分析科學的實驗方法,從而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研究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概念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連接新舊知識,加深對舊知識的記憶,有助于理解和應用新概念。[1]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七(上)第三單元《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一課時,其所包含的概念非常多,如胚胎、配珠、胚,等等,如果學生只進行簡單的死記硬背肯定會引發(fā)記憶混亂,教師可以采取有趣的猜謎游戲來學習以上概念。如“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了個白胖子”,師生可以借助這個謎題輕松地學習種子的構造,學生觀察或回憶花生這一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清晰地理解了相關生物概念。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中涉及很多概念,這些概念從表面上看意思相近,但是實質內容卻不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有效地加以區(qū)分,他們就很容易混淆概念知識點,這對后續(xù)學習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概念體系的構建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對比策略,將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取出來,進行逐一對比,讓學生厘清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能夠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通過對比讓概念的屬性和概念間的聯(lián)系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例如,在學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可視化的表格,通過表格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進行對比,對兩個作用的場所、條件、產物、變化過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辯證學習。經過對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兩個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在后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采取同樣的方式,以增強自主學習的效果。[2]
生物學科概念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基于個人生活經驗難以對其進行深入理解,僅僅借助文字闡釋概念是非常枯燥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影響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情境模式,以圖片、視頻等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性的概念描述轉化成形象直觀的生活情境,如此,對學生而言生物概念就可以變得更加易懂和形象。[3]例如,在教學“呼吸作用”的知識點內容時,老師可以設計問題導入課堂:“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和動物是需要呼吸的,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了,那你們覺得植物需要呼吸嗎?”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快速融入到學習的場景中,在探討的過程中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播放關于植物生長的微課件、短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了解植物從一顆種子到成熟的生長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概念知識的欲望。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將概念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鏈接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和生物概念息息相關的情境,將抽象的文字概念轉化為具象直觀的場景,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生物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輔以問題教學的方式,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物學中的概念相對獨立且零散,雖然許多概念共同隸屬于一個單元主題,但是內部聯(lián)系不夠緊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科學地將相互獨立的概念整合在一起,形成概念知識體系。首先,需要結合概念的本質意義,將概念分層歸納,通過一層一層的概念遞進,讓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形成一個清晰的結構圖。這樣學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生物概念學習網絡,有助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生物概念體系建構的實踐中,從被動識記轉換為主動學習和建構。其次,在這一過程中,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工具,思維導圖可以直觀地表征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助力學生“以點帶面”“以面帶網”,理解一個,帶動一片。[3]例如,在學習 “生態(tài)系統(tǒng)知識點”內容時,教師可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中心點,延伸出其他相關的概念,畫出概念體系結構圖,從而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結構更加清晰明了。在建立知識結構過程中,筆者常用的方式包括畫思維導圖、畫概念圖、畫思維表格等,畫概念圖是初中生物教師高頻使用的方式之一,所謂概念圖即以概念知識、思維過程和系統(tǒng)結構為重點,形成圖形結構的呈現(xiàn)方式。概念圖在可視化過程中的要點主要包括節(jié)點、連線、連接詞和層級四大內容。節(jié)點就是教師所要講述的概念,連線是表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連接詞主要出現(xiàn)在連線上以表達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層級則體現(xiàn)了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遇到龐雜的知識內容時,概念圖可以通過簡單明了的圖畫,將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呈現(xiàn)出來,這對于學生認知和理解新的概念,并且構建總體的概念知識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存在的共同特征的抽象,是思維的結果,是人們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總結,概念對于知識系統(tǒng)來說是最基礎和最基本的構筑單元,概念構建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基礎。因此,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對概念的傳授,引導學生知曉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初中生物學習也是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是引導學生進入生物學科殿堂的階梯,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概念教學占據重要地位,它不僅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物思維。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究構建概念知識體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并將信息技術等融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構建生物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