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 楊欣燁
熬粥,是把原本堅硬挺拔的米粒熬躬了身子,并與水完美交融。它是黎民百姓的溫飽訴求,更是他們的生活哲學。
熬一碗稀粥,便是熬一碗哲學。
粥,是米與水的雙人舞,溫柔,纏綿,如膠似漆,是“和”的形象體現(xiàn);飯,是米的獨奏曲,明明與水結伴而來,最后卻犧牲了水成全了米。作為中國人,我更欣賞粥的融通與溫和。生活不是你死我活的爭斗,而是合作共處的陪伴。母親曾經(jīng)教導我:“學粥的智慧,學米與水的相處,學它們的大度、包容,然后你就會完美地與他人相處。去,盛上一碗粥,好好看看。”我便盛起一碗粥靜靜端詳,米化于水中,水融入米內(nèi),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彼此有別卻在無形中相互交融、相和共生——這實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和”的理念的精妙演繹。
粥,滿懷悲憫之心。聽老一輩人講述他們的童年:一碗粥,九分為水,一分為米。說連喝幾碗粥,也抵不上現(xiàn)在的一碗。粥是貧苦百姓最后的尊嚴,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它來到世上,為饑寒交迫的人們獻上一份慰藉、些許溫暖。它稀薄,但可以滿足人們一時的口腹之欲,使人重燃生活熱情。它亦可黏稠,就像今天,粥不僅黏稠,而且可以配上各種富含營養(yǎng)成分的輔食,熬制成一種保健食品。而在從前,粥,僅是人們賴以充饑的果腹之物。它也許有時會光臨富貴門第,但更多是進入普通人家。盛上一碗稀粥,是普通百姓對生活的尊重、對自身尊嚴的維護、對苦難生活的應對,更有對未來生活的希冀。能盛上滿滿一碗粥,已是多么不易。
即使現(xiàn)在的生活遠比過去富足,我的早晚餐大多仍為稀粥。這是我對從前生活的一種致敬、一種銘記。我不愿因眼前的繁華盛世,而忘卻曾經(jīng)的艱難粗糲。讓胃記住從前生活的不易,再傳達給心,這會遠比口頭上的允諾更刻骨銘心。在記住盛滿一碗粥的不易時,我的內(nèi)心深處也會增添一種悲憫情懷——感受、同情、記住別人與自己曾經(jīng)的痛苦。
人活著,當然不只是為了平和的相處、痛苦的感受,也應有多姿多彩的快樂和享受。
就像粥,經(jīng)過人們的巧手,加上赤色的棗、金色的菊、墨色的豆、素色的蓮……便會由樸素的白粥,變得美麗多姿、香甜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
再平淡無味的生活,只要人們心中有美,有愛,也會變得饒有興味;再蒼白的生活,只要人們心中有絢麗的色彩,就會被染得五彩繽紛,變得鮮明生動起來。
熬一碗生活的粥,在里面加上你想的、你要的、你愛的……你的面前便會是一碗清香可人的蓮葉粥,一碗香甜可口的紅棗粥,一碗甜蜜的桂花粥,一碗五味俱全的海鮮粥……生活可以多姿多彩,亦如粥可以多姿多彩一樣——關鍵,在于你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
原本枯燥蒼白的生活,人們巧手一揮,便是一個斑斕的天地。生活本如稻米般堅硬,但熬著熬著,清香來了,甘美來了,再輔以美好的生活情致,便是斑斕馥郁了。取一只樸素的碗,去盛上一碗粥吧!粥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生活亦然。凝神端詳這盛著粥的碗,展開你的想象,你會發(fā)現(xiàn),人便是碗,生活是粥,人是生活的容器。你也許決定不了你的質(zhì)地和大小,但你可以決定你盛裝的是什么樣的粥,盛裝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人,是一只易碎而有思想、靈魂的碗,你的生活便是盛在你碗里的粥。
好好熬制你的粥吧。人,生活的容器,其價值不在于大小、形狀,而在于所盛的內(nèi)容。
熬粥,將原本堅硬的米熬躬了身。躬身,便可與人和睦相處,不再高高在上;躬身,便能擁有悲憫之心,時時放低自己的身段;躬身,便易與萬物相處,少了與外物的抵觸;躬身,讓你失去了挺拔的外形,卻贏得了與世界的通融……
熬一碗粥,便是熬一碗生活的哲學。
【簡評】作者是一位善于體察生活,并能從中捕獲精神養(yǎng)料的高手。他從熬粥這一常見的生活瑣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東西——精神的,物質(zhì)的;生活的,思想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他又以精練優(yōu)美的文字記載下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有深度,有新意。尤其是對于熬粥過程中米的“躬身”和米與水的“交融”的述說,很有想象力,讀之令人耳目一新。(指導老師:王淦生)
【他山之玉】煮粥的過程很悠長,卻并不枯燥。眼見著米和水陷入糾纏,米會一下子感知水的溫暖,開始會覺得有點不適應,躲躲閃閃的。隨著水一點點地沸騰翻滾,不停示好,米粒終于歡快起來,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動下,咕嘟咕嘟地跳著舞,隨著熱氣徐徐上升,開出乳白的花朵。廚房里就會彌漫淡淡的甜香,熱乎乎的。這是米在慢慢地釋放自己,也是水,在慢慢地融入米的世界。這時候,就要把火關到最小,小到可以讓鍋保持咕嘟的狀態(tài),又不會讓剛氤氳出來的熱氣散掉。
…………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鍋清粥,好像沒有著急要做的事。即便吃了虧,在煮粥的過程中便慢慢平復了心境。躲在廚房里,少了一些燈紅酒綠,卻多了許多閑適,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對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車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體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清粥為伴,滋潤身心,給予生命營養(yǎng),便不懼流年。
愿為自己慢慢煮一鍋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題中將自己慢慢地熬煮著,不激烈,不偏執(zhí),不放棄,一點點讓靈魂散發(fā)出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