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甫·托坎,烏都木麗,阿仙姑·哈斯木
新疆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新醫(yī)司法鑒定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烏魯木齊 830054
王某,女,25 歲,某年5 月13 日因乳腺結節(jié)(乳腺增生癥)至某診所行針灸治療,在胸部針灸穿刺時突然坐起,后出現(xiàn)暈厥、嘔吐、大汗淋漓等癥狀,隨即轉至當?shù)蒯t(yī)院就診,予輸液治療,癥狀有所好轉后回家?;丶液笞愿形覆坎贿m,5 月17 日晨起時感覺心慌、胃疼、出冷汗,送往上級醫(yī)院。
入院后王某突發(fā)意識喪失,無生命體征,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無頸動脈搏動;雙側瞳孔直徑均為3.5 mm,對光反射消失;四肢無自主活動,病理征未引出;經(jīng)搶救無效于當日宣告臨床死亡。
于死后2 d 進行尸體檢驗。
尸表檢查:成年女性尸體,尸長162 cm,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尸斑呈暗紅色,分布于背部、項背部未受壓處,指壓不退色。尸僵明顯。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黑色頭發(fā),長12 cm。角膜混濁,雙側瞳孔不能透視,瞼、球結膜充血??诖桨l(fā)紺,口鼻腔及雙側外耳道未見異常分泌物。氣管位置居中,胸廓對稱。左乳房內下方觸及一直徑約1 cm 的圓形結節(jié)。腹部平坦,右手背及右肘關節(jié)內側見注射針眼。雙手指甲床明顯發(fā)紺。余未見明顯異常。
尸體解剖:頭皮無損傷,帽狀腱膜下未見出血,顱骨未見骨折,硬腦膜外、硬腦膜下及蛛網(wǎng)膜下腔未見出血;全腦質量1 150 g,小腦及腦干未見異常。頸部淺、深肌群未見出血。胸骨、肋骨未見骨折。左側胸腔積液200 mL,右側胸腔積液300 mL,均呈淡黃色。左側鎖骨中線第4、5 肋間見1 處針痕伴周圍肋間肌出血,其對應的心包見1 處針痕伴1.5 cm×1.5 cm 出血。心包膨隆,心包內有400 g 積血及血凝塊。心臟質量310 g;右心室前壁見1 cm 創(chuàng)口伴出血,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伴少量纖維素樣物附著,創(chuàng)口呈撕裂狀,略呈楔形,由心外膜指向心內膜,探查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口與右心室貫通(圖1);左心室壁厚1.2 cm,右心室壁厚0.3 cm;三尖瓣周徑11 cm,肺動脈瓣周徑7 cm,二尖瓣周徑9 cm,主動脈瓣周徑6 cm;心肌切面未見異常,冠狀動脈未見明顯異常。雙肺表面光滑,呈暗紅色。左肺質量480 g,右肺質量530 g,切面均呈淤血狀。腹腔內見淡黃色積液1 000 mL。余器官未見明顯異常。
圖1 心臟損傷大體解剖所見Fig.1 Gross autopsy of heart injury
組織病理學檢驗:蛛網(wǎng)膜下腔及腦實質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裂隙增寬,呈腦水腫改變。冠狀動脈未見異常。右心室前壁損傷處心外膜見淋巴細胞浸潤及少量纖維素滲出物附著,損傷部位心肌纖維溶解壞死,可見新生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構成的肉芽組織(圖2);部分區(qū)域心肌纖維呈波浪狀彎曲、斷裂,心肌纖維見散在出血灶,間質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壁毛細血管明顯擴張、淤血,部分肺泡腔內充滿水腫液,間質血管擴張、充血。肝小葉結構正常,大部分肝細胞內空泡樣變性,肝中央靜脈及肝血竇擴張、淤血。脾竇擴張、淤血。腎淤血。
圖2 心肌損傷處肉芽組織形成Fig.2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t the site of myocardial injury
法醫(yī)病理學診斷:心臟貫通刺創(chuàng),心臟壓塞;肺淤血,肺水腫;腦水腫;多器官(心、肝、脾、腎)淤血。
王某系胸部針灸過程中刺破心臟致延遲性心臟壓塞死亡。
乳腺增生癥是由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非腫瘤性增生性疾病,其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房疼痛并伴有腫塊,多見于25~45 歲的女性,其發(fā)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1-2]。目前,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方法較多,主要為非手術療法。針灸療法作為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特殊療法,系通過刺激經(jīng)絡達到調節(jié)臟腑氣血陰陽來治療乳腺增生癥[3-4]。臨床上,針灸治療可能因為操作不當、針灸針穿刺過深、刺入大血管或刺破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5]。鑒定實踐中,朱望太等[6]曾于2008 年報道1 例針灸致心臟破裂死亡。
本例中,王某在行乳腺增生癥針灸治療5 d 后死亡,顱內、頸部及腹腔內解剖均未見異常;由于針灸針細如毛發(fā),且胸部皮膚具有彈性,使得皮膚針孔不易被發(fā)現(xiàn),僅在左乳房內下方觸及一直徑約1 cm 的圓形結節(jié);損傷主要為左側鎖骨中線第4、5 肋間肌針痕伴周圍肋間肌出血,其下對應的心包見針痕伴1.5 cm×1.5 cm 出血,心包膨隆,心包內有400 g 積血及血凝塊;右心室前壁見長1 cm 的創(chuàng)口伴出血,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伴少量纖維素樣物附著,創(chuàng)口呈撕裂狀,探查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口與右心室貫通,該處心外膜見淋巴細胞浸潤及少量纖維素滲出,心肌溶解壞死并伴肉芽組織增生。上述病理改變說明心肌損傷已有3~5 d,與5 d 前行乳腺增生癥針灸治療的案情相符。
此外,王某在胸部針灸穿刺時突然坐起后出現(xiàn)暈厥、嘔吐、大汗淋漓等癥狀,分析認為,王某在胸部針灸時針灸針刺入過深,刺破心臟,導致心外膜和交感神經(jīng)受到刺激,出現(xiàn)心律失常、意識不清、大汗淋漓等阿-斯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另外,患者突然坐起,可能導致針刺加深,加重對心臟的損傷。但針灸針非常纖細,刺破心臟拔針后,由于組織具有彈性,使得針孔易于閉合,所以當時出血量并不多。隨著時間的延長,創(chuàng)口不斷撕裂、擴大,出血量也逐漸增多,于傷后5 d出現(xiàn)延遲性心臟壓塞死亡,這與王某在輸液治療后回家自感胃部不適并逐漸感覺心慌、胃疼、出冷汗等臨床表現(xiàn)一致。
針灸損傷心臟致死案例在實踐中并不多見,臨床醫(yī)生在針灸治療過程中,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特別是較為消瘦及胸壁較薄的患者,應注意把握用針方法及穿刺深度,防止針刺過深損傷心臟、肺等重要器官。針灸治療時如果患者出現(xiàn)意識不清、四肢抽搐等表現(xiàn),早期診斷極為重要,應警惕是否存在損傷心臟、交感神經(jīng)及刺激心外膜而誘發(fā)的嚴重并發(fā)癥,如心臟破裂致心臟壓塞、心律失常和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