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俊
(湖北經(jīng)濟學院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2018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要提升大學生的學業(yè)挑戰(zhàn)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1]。2018年11月24日,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并進一步指出今后2~3年內,要下大力氣建設五大類型“金課”,包括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 “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2]。為響應教育部“金課”建設的號召,筆者在講授的《商務禮儀》課程中進行教學實踐,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3]。這種教學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從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是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二是“線上”的教學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輔助或者錦上添花,而是教學的必備活動;三是“線下”教學不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活動的照搬,而是基于“線上”前期學習成果而開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四是改造傳統(tǒng)教學,改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使用講授而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認知參與度不足、學習結果差異過大等問題;五是重構傳統(tǒng)教學,把傳統(tǒng)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進行擴展,“教”和“學”不一定都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fā)生,在線教學平臺的核心價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學的時間和空間[4]。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通常從3個方面來開展實施:一是線上有資源,資源的建設規(guī)格要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講解;二是線下有活動,活動要能夠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知識的學習;三是過程有評估,線上和線下過程和結果都需要開展評估[5]。
《商務禮儀》是經(jīng)管類專業(yè)的選修課,主要授課對象是工商管理專業(yè)和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學生。該課程于2019年9月開始進行網(wǎng)絡輔助課程建設,現(xiàn)已完成包括PPT、輔助視頻、章節(jié)小測在內的71個任務點,于2020年2月正式上線使用,已經(jīng)完整運行4個學期,截至 2021年底共計384人選修該課程并結業(yè)。
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更加強調教學取得的成果,即學生通過學習后獲得知識的內化、情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需求和獲得的成果出發(fā)反向來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基于OBE的培養(yǎng)目標,《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禮儀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商務人員的儀容、服飾、舉止等禮儀,規(guī)范商務人員形象;掌握參加各種商務活動的禮儀規(guī)范和技巧?!渡虅斩Y儀》主要培養(yǎng)學生表達溝通能力、協(xié)調合作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學生能運用商務禮儀知識解決商務活動中的交際問題,提升個人和公司企業(yè)的形象。通過本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最終達到素質提高目標,即通過禮儀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化學生的國家及民族意識,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知行合一”,使商務禮儀知識與日常工作相統(tǒng)一,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將共同體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領域,他認為,共同體的形成需要大家認識到共同的目的,并且大家關心這個目的,考慮這個目的,由此才能調節(jié)他們的特殊活動[6]。杜威對“共同體”概念進一步完善,他認為“共同體”不是簡單的組合,共同體中的個體通過合作達到共同的目標,成員之間的交互是一種共享行為;共同體成員對事物具有同樣的觀點,能夠賦予一件事物和行為同樣的意義。
基于本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學習共同體構建,筆者認為其包含以下3個要素:一是學習共同體通常要有共同目標,即完成一件真實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這是構建的焦點,是成員合作的動力來源,它使共同體內的各種活動能夠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二是學習共同體通常是多元主體,即學習者與他人共同完成,多元主體有共同的愿景、相互信任、樂于分享和接納。三是學習共同體是團隊學習,各主體在互相依賴、探究、交流、協(xié)作和校正的互動過程中完成共同目標[7]。《商務禮儀》教學實踐中,通常要求學生4~5人一組,以小組(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完成情景模擬訓練、課程面試考核等,每個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構成小組(學習共同體)的最終成績?!渡虅斩Y儀》課程實踐中,基于共同的目標,小組(學習共同體)內各成員分別承擔相應的角色任務,但又必須通力合作,以達到本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2.3.1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倡導要積極關注,強調人的潛能與本能。這種理念運用在教學上,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積極關注學生,要相信并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不再是“我要教什么,而是學生學什么”;也不再是“我要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需要什么”[8]?!渡虅斩Y儀》課程教學的設計,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不再唱獨角戲,更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3.2 充分利用手機參與課堂活動,實現(xiàn)生生、師生互動
“00后”大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成長,線下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手機線上參與課堂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借助學習通平臺,各種活動的結果能夠實時呈現(xiàn),教師和學生都了解活動參與的情況,所有的線上活動,需要授課老師在上課前進行設計,并在學習通系統(tǒng)中進行相關設置。常用的活動如下:
(1)簽到。通過簽到,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學的臨場感,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學生到課情況,代替?zhèn)鹘y(tǒng)的點名。學習通系統(tǒng)中有普通簽到、手勢簽到、位置簽到、二維碼簽到等多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不同形式的簽到。其中,二維碼簽到更為嚴格,準確性更高。
(2)問卷或投票。為了解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知曉情況,可以設置問卷或投票。問卷或投票不設置標準答案,通過學生的選擇可以了解其態(tài)度或對相關問題的認知情況,并通過投屏顯示結果。
(3)選人。調動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可以通過系統(tǒng)隨機選擇學生,或者教師指定回答問題,并根據(jù)回答情況給予一定的賦分。小課堂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通常較高,能主動參與回答問題。
(4)隨堂練習。一個小知識點可以通過隨堂練習來檢測效果,以便調整教學進度和深度。題型有多種,含單選、多選、填空、判斷、簡答等。建議多采用單選、多選、判斷等客觀題的形式,設置好答案,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并提交,系統(tǒng)自動批改顯示成績;如是簡答、案例等主觀題,則需要教師手動批改。
(5)主題討論。由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選定一個討論主題發(fā)布在討論區(qū),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跟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題討論通常在課后完成,是課堂學習內容的延申,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歸納總結,但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學生可看到討論區(qū)的發(fā)帖,有不同意見可在帖下再跟帖留言。優(yōu)秀的發(fā)帖可在課前投屏展示。
(6)分組任務。分組有固定分組、學生自選分組、組長建組、隨機分組等形式。筆者在授課中選擇了固定分組的形式,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4~5人,進行《商務禮儀》案例分享或者商務情景模擬練習。評價方式可以選擇教師評價、組內評價、組間互評、自評,分別設置權重,加權總和為100%。
(7)作業(yè)庫。每一章建立試題庫,用于檢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常限時完成。建議客觀題發(fā)放時選擇亂序發(fā)放,每個學生收到作業(yè)的試題順序不一樣,避免抄襲。學生提交作業(yè)后,系統(tǒng)能即刻出成績;主觀題可以設置生生互評的模式,一份試題由2人批改,最終得分取平均分。互評前由教師給出評分標準,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掌握主觀題答題的標準,另一方面能對照標準、對照同學自我提升。
2.3.3 線上線下活動有詳細記錄,學習過程有評估
改革以往單一的考核形式,加強學習過程的管理,實現(xiàn)多元化考核?!渡虅斩Y儀》的考核中學生平時成績占50%,期末成績占50%。平時成績由作業(yè)(30%)、課堂互動(20%)、分組任務(15%)、簽到(10%)、討論(10%)、課程音視頻(5%)、章節(jié)學習次數(shù)(5%)、閱讀(5%)等內容構成。通過學習通系統(tǒng),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平時成績,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得分情況,避免了教師給印象分、平時成績沒有區(qū)分度等情況。期末考核由面試(40%)+筆試(60%)構成,面試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商務情景模擬,加強學生對商務禮儀細節(jié)的掌握,避免“一教就會,一做就錯”。筆試部分適當增加難度,加大應用題的比重,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試作業(yè)通過學習通系統(tǒng)發(fā)布,學生可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合適的時間完成并提交,考核更加靈活和人性化。
“混合式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學習對象、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的“混合”,促進傳統(tǒng)教學在理念、形式和內容上的變革,使學習效率和效能最大化[9]。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相比傳統(tǒng)課堂有很大提高。以《商務禮儀》某教學班級為例,班級人數(shù)50人,課堂活動共發(fā)放59次,參與人次2 551,平均參與率為88%,其中,課堂簽到參與率98%、問卷參與率96%、隨堂練習參與率93%;發(fā)布作業(yè)5次,學生參與率100%;發(fā)布主題討論6次,學生發(fā)帖256次,平均參與率87%。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較高,學期教學評價為93.9分,相比同學期未實施混合教學的課堂92.6分的成績有較大提高。
《商務禮儀》作為選修課,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尷尬境地,學生因為選修課而不夠重視,老師因為教學和科研方向的差異不愿投入。學校開設《商務禮儀》課程有10多年的歷史,基本是各自為陣,教學科研的層次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在禮儀教學和科研上有所建樹的領軍人物,沒有形成《商務禮儀》教學共同體,也沒有顯性的教學成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求線上有資源,資源的建設規(guī)格要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講解。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一是商務禮儀的教學資源很多,但良莠不齊,需要教師仔細甄別,挑選與本門課程授課內容相關的資源,以及知識性、趣味性更強的資源;二是不能全部是他人的資源拿來為己所用,而應該根據(jù)本門課程授課內容和進度安排,有相應知識點的講解。授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將知識點錄制成5~10分鐘的講解視頻,學生在預習和復習時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資源。
按照學校要求,《商務禮儀》作為網(wǎng)絡輔助課程全部在實體課堂完成教學任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本身就是要拓展教和學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每門課程有自身的教學和學習特點,不應該一刀切?!渡虅斩Y儀》的特點是知識點多而散,實踐性較強。根據(jù)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特點,線上學習可占總學時的1/3,在這一部分時間里,學生利用學習通里的教學資源完成相應章節(jié)的自學,完成每一章的自測題;線下課堂教學占總學時1/3,根據(jù)學生完成自測題的情況,查漏補缺,講解重點問題;課堂的訓練、情景模擬、面試等活動占1/3。教師在每一學期的教學進度計劃中列出詳細的安排,可供相關部門檢查監(jiān)督。
通過學習通發(fā)放問卷、隨堂練習、選人等課堂活動,本意是充分利用手機參與,吸引學生課堂的注意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但在實踐中存在著學生熟悉學習模式后,學習熱情下降,學習倦怠感產生的情況。如何改變這一情況,一是課堂活動的頻率與學生學習的特點相適應,學生的關注度15分鐘左右后開始弱化,8~10分鐘發(fā)放一次活動,通過變化的課堂活動來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加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設計,如通過商務禮儀知識競賽、排位賽等,實時更新榜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