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留 鑫
(渭南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這離不開高校教師對于政治經濟學教學與科研的投入。在改革開放后的“西學東漸”過程中,西方經濟學逐漸占據主流,而政治經濟學的教學逐漸邊緣化,這既有外部壓力的作用,也有內部環(huán)境的影響。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大國,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經濟關系和運行規(guī)律的科學,應形成自己的一套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這既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上的問題,也有助于我們解釋中國經濟發(fā)展奇跡,揭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闡述中國經濟發(fā)展道路。所以,致力于探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科研改革,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運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對于我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兩張皮”現(xiàn)象,既有政治經濟學多數(shù)教材中存在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部分的脫節(jié),也有政治經濟學教材中理論解釋現(xiàn)實能力不足問題,不足以使人信服政治經濟學的學科能力。對于前者存在的問題多位學者(崔占峰,2009;林金忠,2012)[1][2]都指出,當前大多數(shù)政治經濟學教材分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兩個部分編寫,而且對于社會主義部分的編寫內容上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大多是一些政策的堆積羅列,而不能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去充分闡釋政策出臺的背景和淵源,以及制度運行機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哲學歷史觀和邏輯方法論之下的,現(xiàn)實中卻把哲學歷史觀和邏輯方法論放入哲學研究領域,而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其整個思想體系中摘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割裂了馬克思思想體系的整體性,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理解更為困難。進一步,使得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解釋現(xiàn)實的能力大打折扣,也間接把學生推向了西方經濟的理論學習和運用中,并且發(fā)現(xiàn)西方經濟學在解釋現(xiàn)實上更具有應用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對政治經濟學的認識。
2006年之后,政治經濟學僅作為經濟學類專業(yè)課程的基礎課,不再需要所有專業(yè)學生學習,而且現(xiàn)實中部分高校也確實把政治經濟學并入思政課或公共課之列,即便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也并不認為這是理論基礎課,而誤認為是思想政治課。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也與既有接受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經濟常識部分有關,大學生對于中學已經學過的商品、貨幣和剩余價值的概念并不陌生,到大學再講,學生就覺得了無新意,提不起興趣,上這門課就不認真聽甚至逃課。
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國際主流經濟學中的孤立地位,使其在學術話語體系和現(xiàn)實應用上難以與西方經濟學相比擬,不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性學科地位體現(xiàn)不出來,而且也隔離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在課時設置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一個學期的課程安排,而西方經濟學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兩個學期的課程安排,而且后續(xù)其他課程不論是在教學內容和分析方法的使用上也都與西方經濟學有很大聯(lián)系,與政治經濟學的聯(lián)系則較少。
雖然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強調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但給學生的印象,政治經濟學僅用于政府的政策文件和相關的書籍中,在指導具體政策制定、分析經濟運行等方面,看到的多是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給學生的感覺就是政治經濟學的實際功用性不強,對于現(xiàn)實經濟運行的解釋能力不足,這自然也就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經濟學的興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科研集中在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注釋釋義上,跳不出既有的框框條條,相關的教學科研總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尋章摘句以求支持,而缺少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尤其是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實踐已經得到長足進步,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卻卻步不前,無法很好地為當前經濟發(fā)展提供理論解釋,出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很難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理論中的價值理論、分配理論和危機周期理論等來解釋的理論困境,這種時代變革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也倒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探索。
當前國內高校的政治經濟學教材大多采用“兩段式”結構,即前半部分講資本主義,后半部分講社會主義,而關于社會主義部分的編寫又較為零碎,且會隨著政策實踐的變化而不斷加入新的內容,致使內容上缺少體系性和邏輯性,少了嚴謹和科學,而且大多又和政策文件重合,沒有上升到學術理論高度。致使政治經濟學中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脫節(jié),這也割裂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整體性。在講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區(qū)別時,對于經濟制度的著墨不多,而大多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地方如果不區(qū)分和引導,很容易讓學生覺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一回事,所以,應結合著我國的經濟制度來講經濟體制,如我國提出的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關系,舉這個例子就能很好地區(qū)分兩者。另外,相比于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材的多樣性、高質量性,政治經濟學在教材這一塊就顯得有些落后了。
從教師到學生都淡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教學科研以及實踐中的作用,認為政治經濟學“老套”,甚至無用。這也與教育中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缺失有關,在接觸了大量的西方經濟學的內容后,價值取向上可能會受到影響。王俊杰等(2020)[3]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四個自信”的調查中也揭示,過于西化的經濟學教學影響學生的價值傾向。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中非常考驗教師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的整體把握程度和專業(yè)學識修養(yǎng),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的博大精深,教師可能更多地把精力用在熟悉課程內容上而奢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囿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框框,“照著講”是常態(tài),而難以講深講透、講出趣味、講出政治經濟學的魅力。
當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部分還基本沿用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論述,這主要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分析,而在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發(fā)展并沒有跟上,使得其在解釋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現(xiàn)象時顯得無力,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講的所有制關系、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現(xiàn)實中存在的勞資矛盾糾紛、收入分配不平等等問題,如何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去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矛盾怎么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存在呢?這需要在教材中做到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教科書的編寫上,應加入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經驗和模式的分析,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解,在課程安排上,也應結合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等課程,從一個更全面系統(tǒng)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同時,也要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有益經驗,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數(shù)理化應用,符合當前經濟科學中共同的邏輯理路和實證方法,使其從形式邏輯、辯證邏輯向數(shù)理邏輯發(fā)展,這也符合科學發(fā)展的演進規(guī)律。在這里,可以借鑒西方經濟學中關于政治經濟學教學研究的內容和經驗,如西方關于實證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其“既強調政治過程中的經濟行為,也強調市場中的政治行為。對于前者,實證政治經濟學使用經濟學方法——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和自立主體的策略行為——來解釋政治制度的起源和維持,以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實施。而對于后者,實證政治經濟學強調市場現(xiàn)象發(fā)生的政治背景。通過重點討論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如何約束、指導和反映個體行為,實證政治經濟學試圖以統(tǒng)一的方式解釋生產、資源配置和公共政策等社會結果”[4]。這樣就可以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也能提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解釋現(xiàn)實的能力。
互聯(lián)網帶動下的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對于知識的獲取方式更多、渠道更廣,尤其是當前大學生對于電子產品的接受使用程度更高,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融入教學中,開發(fā)教學資源,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這樣可以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也可加入一些動畫演示和紀錄片的視頻播放,使得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探究式教學。借助互聯(lián)網,也可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搜索共享。具體來講,可以結合各級教育平臺進行講課大賽,激發(fā)教師講授政治經濟學的興趣,通過交流探討,提升講授政治經濟學的能力。因為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思辨性很強,不管對于教師講還是學生學,可能都比較拗口晦澀難懂,可嘗試借鑒哲學大眾化的路徑,通過與現(xiàn)實的結合,深入淺出,使難懂的知識點以一種易懂的方式闡述。另外,也可以在政治經濟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想的內容,以此進行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的教育,堅定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在具體知識點的講授中,注重結合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嘗試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來分析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道路。
如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時,從制度上、產權上分析中國經濟運行模式,有為政府體現(xiàn)在哪呢,就體現(xiàn)在國家對經濟社會的強有力調控上,反觀西方的政黨政治,互相攻訐、傾軋,即便利國利民的政策也會因黨派利益而“難產”;有效市場何為有效?是有國家法律制度保護的,只有在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下形成的市場才是有效的。如在講地租時,把地租和我們現(xiàn)在的地價形成機制和模式結合起來講,比較資本主義社會的地租和社會主義社會地租的區(qū)別及最終的用途和獲益人,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優(yōu)越性。如在教學中可以播放微電影或紀錄片,增強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也可以舉辦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讀書會,讓學生定期分享讀書心得,相互交流?;蛘咴谡n堂或讀書會等平臺上,就當下的經濟熱點問題,引導學生試著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去討論分析,提升學習運用理論解釋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也能讓學生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具體功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的,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社會主義的分析作為一個整體存在而不能割裂開的。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中還應注意對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和社會主義知識的普及,政治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思辨性,應注重方法論合乎敘述邏輯的掌握,培養(yǎng)哲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可以給學生一些哲學和邏輯學的參考書目,消除知識盲區(qū),提升思想性。學習歷史學,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在學習方法上,除了注重唯物辯證法和科學抽象法的學習掌握外,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歷史分析、結構分析和制度分析的能力[5],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在市場機制分析和市場機構分析方面的長處。
具體來說,注重引導學生對馬克思經典著作的選讀,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注重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當代解讀,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巨大飛躍本身就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對象,進行教學與實踐、理論與現(xiàn)實的有機結合,可以賦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以新的內涵,也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科研中,也說到要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相關分析工具、分析方法等,學習西方經濟學在數(shù)理推理分析和計量模型分析上的益處。鑒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著眼于國家、政治以及市場的關系來展開的,這些離不開對制度、產權等的分析,所以,也應引導學生對于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學以及轉軌經濟學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從而可以從集體行動理論視角來解釋分權式個體交易假定,以及從環(huán)境的視角分析各種市場主體的競爭及其缺陷,評估各種交易機制下的成本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