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珍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學 王有華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
趙秀梅 西藏拉薩中學
2022年高考語文甲卷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夯實文化自信根基;注重新舊教材的銜接與過渡,引導學生關注群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加強教考銜接,切實指導教學,激勵學生打牢基礎、提升能力素養(yǎng)。現(xiàn)結合西藏自治區(qū)2022年高考語文作答情況,對2022年高考語文學科作以下分析。
2022年全國甲卷結構總體與2021年保持一致,題量相當,但又有所不同,表現(xiàn)為:主客觀題比例由9:13變?yōu)?0:12;文學類閱讀和古詩閱讀由單篇變?yōu)槿何拈喿x;語用題Ⅰ的題型、考點和分值均有變化,6分成語和病句客觀題變成8分主觀題,語句連貫客觀題變成標點運用客觀題;語用題Ⅱ的5分修辭主觀題變成3分客觀題。
1.薈萃古今,高揚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鮮明旗幟
含英咀華,于思辨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寫作題以古代名著《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情節(jié)為材料,啟發(fā)學生思考三種不同題名效果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眼光辯證看待題名中“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和“情境獨創(chuàng)”的不用效果,并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
飲水思源,于感悟中傳承革命文化。文學類閱讀的選文《支隊政委》與《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節(jié)選)》,無論是根據(jù)生活原型虛構出來的小說人物,還是紀實作品中經歷者關于陳毅同志的真實回憶,都生動地闡釋了革命者“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的主題,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偉大的長征精神,思考國家與個人長征路的深刻內涵。
2.榜樣引領,高唱新時代青年追夢未來的勵志之歌
實用類閱讀選用袁隆平院士的科技論文和與之有關的科技論文,在科普雜交水稻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于潤物細無聲中了解袁隆平院士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第5 題選項的設置引導學生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學習他不盲目迷信學術成說、勇于質疑、銳意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品質。
3.夯實新時代青年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之基
深化基礎,注重語言建構與運用。文言實詞、名篇名句默寫、成語、病句、引號和借代等考點,無一不是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和運用。依標考查,引導教學比及全國。今年的全國甲卷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有新,體現(xiàn)了新理念、新題型、新考點、新難度。命題的變化引導教師教學備考要緊跟全國形勢,依標教學,多研究全國考題,做到精研精練。關聯(lián)教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命題引導教師教學要重視教材、用好教材,將功夫下在課內。如文言實詞題的考查。適應創(chuàng)新,減少學生“機械刷題”。命題呈現(xiàn)創(chuàng)新趨勢,設問更加開放,進一步降低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得分收益。如語用題Ⅰ中對成語的考查,由客觀變主觀,答案更加靈活。
全區(qū)考生各知識模塊得分率分別為:論述類文本閱讀64.36%,實用類文本閱讀52.72%,文學類文本閱讀44.75%,文言文閱讀52.21%,古代詩歌閱讀32.18%,名篇名句默寫48.23%,語言文字運用51.75%,寫作75.62%。
1.閱讀類
(1)信息性閱讀
信息性閱讀共計21 分,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信息篩選與整合、邏輯推理等能力。六道題中失分最多的是第1、6 題,得分率不到50%。失分的主要原因: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當;信息篩選比對不仔細,造成誤判;邏輯推理能力不足;信息整合區(qū)間錯位、抓不住重點。應對的主要策略:一是熟稔信息性閱讀的出題角度,即內容理解、論證分析、觀點態(tài)度、信息概括等。二是反復強化常見的設題陷阱,如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因果混亂、混淆時態(tài)、偷換概念、絕對武斷、張冠李戴、指代有誤等。三是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先速讀全文,標注關鍵信息;審清題干,標識正誤;再根據(jù)選項回讀原文,找到設題區(qū)間;最后根據(jù)原文,逐一比對每個選項的分句,最終確定答案。四是形成主觀題答題范式,即認真讀題,明確答題指向;立足全文,兼顧每段材料;留主舍次,強化歸納意識;條分縷析,樹立層次意識。五是適量訓練,調整做題心態(tài),達到熟能生巧。
(2)文學性閱讀
文學性閱讀共計15 分,總體得分率不高,第9 題最低,只有41.48%??疾榈闹R點分別為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人物形象分析、兩個文本的藝術表現(xiàn)差異比較。前兩個考點是常見考點,第三個考點是創(chuàng)新考點。失分的主要原因:學生對文本的分析鑒賞不準確;對人物形象分析的維度不全不準,用詞也不精當;對“藝術表現(xiàn)”這一術語不夠明晰,同時少有接觸紀實類文本,導致答題思路不清、要點不明、語言不精。應對的主要策略:一是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二是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整合對話式小說人物言行的能力和根據(jù)言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是給學生厘清常見題干術語和相應作答范疇。
(3)古代詩文閱讀
古代詩文閱讀共計34分,得分率較低的是11、12、14三個客觀題,均不到30%。考查知識點有文言的斷句、實詞、內容概述和翻譯,詩歌的理解與賞析、意象作用的比較分析及詩文的理解識記。失分的主要原因:考查側重點發(fā)生偏差,備考不充分;實詞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失分嚴重;詩歌鑒賞一首變?yōu)閮墒?,增加了答題難度;詩句默寫錯別字較多。應對的主要策略:一是以教材范文為本,加強實詞、句式等知識的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二是提高古詩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并堅持開展課外古詩文閱讀積累。三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根據(jù)語境揣摩推敲關鍵詞含義的能力。四是增強備考信心,提高備課實效。
2.表達類
(1)語言策略與技能
語言文字運用共計20分,考查知識點包括成語、病句、引號、句子補寫和借代,其中成語、引號和借代考點得分率均不足46%。失分的主要原因:題型改變,難度增加;考點變化,備考不充分。應對的主要策略:一是扭轉“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陳舊思想,樹立綜合評價思想。二是建立語用題必備知識庫。三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在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有效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寫作
寫作共計60 分,從全區(qū)作答情況看,優(yōu)秀作文(55分及以上)極少,只占0.3%,中等偏上作文(49-54分)占21.4%,中等作文(43-48分)占54.9%,中等偏下作文(36-42 分)占22%,其余為跑題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審題不清,立意偏差。審題時只停留在材料表面,忽視重要的材料引導語,找不到關鍵立意點。二是邏輯思維不縝密,結構不明,出現(xiàn)分論點交叉重疊現(xiàn)象。三是論證分析不深刻、不透徹、不嚴謹,不少文章的分析議論停留在表面,甚至缺少論證分析。四是書寫潦草,字跡不清。五是少部分文章存在套作嫌疑,甚至有抄閱讀材料充數(shù)現(xiàn)象。應對的主要策略:見后面作文備考建議。
無論是備考還是教學,均需認真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并以“一核四層四翼”為指導,牢記“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評價理念。具體落實到以下幾個方面:
“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合作,無私共享,才能揚長避短,讓備考質量最優(yōu)化。在團隊合作時,要充分發(fā)揮每個成員優(yōu)勢,分工合作,注重分享,共同進步。可以在備課任務、高考真題研究、備考選題、成績分析、培優(yōu)扶優(yōu)、青年教師指導等多個方面進行分工合作。
1.語言文字運用方面
2022年的語言文字運用題在題量、題型、考點上均有所變化,這變化對考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更加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要鼓勵、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通過適當練習,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借助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在備考時要精研細琢近三年全國新高考卷的語用題型,并進行系列針對性訓練。
2.閱讀方面
現(xiàn)代文閱讀備考首先要樹立“全面出擊”的教學和復習觀念,并建立相應的知識框架,不可再重點撒網(wǎng),厚此薄彼。其次要重視群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思維與答題思路。三是要讀、練、講結合,用“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文體識別度,用“多練”規(guī)范答題語言和鞏固答題思路,用“精講”培養(yǎng)學生對???、重點考的考點形成相對固定的答題范式。四是培養(yǎng)學生應對創(chuàng)新題目的良好素質?!皠?chuàng)新”思想在近三年的新高考卷里有著鮮明體現(xiàn),2022年全國甲卷同步新高考卷的有“文言實詞”題、成語主觀題;仿照新高考卷的有文學類群文閱讀題、病句主觀題;也有獨創(chuàng)的,如考查“引號”和“借代”的用法?!皠?chuàng)新”理念應是今后高考命題不變的主旋律之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夯實學生語文必備知識,促使其達標關鍵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古詩文閱讀備考應更受重視,不能輕言放棄。對文言基礎扎實的同學來說,整套試卷中最容易得分且得高分的題目正是古詩文閱讀題。今年的甲卷古詩題設置了兩首宋詩的比較閱讀,這個變化啟示我們:在古詩閱讀題的備考上,要適當拓展設計同題材相同時期、同題材不同時期、同題材不同文體的詩歌組合閱讀訓練。名言名句默寫應重視平時的背誦與默寫檢測。
3.作文方面
作文備考以議論文教學為主,應注重以下幾方面:加強審題立意訓練。審題立意是行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教學時,首先要指導學生分辨作文類型,是純材料作文,還是材料+話題、材料+引導語作文;其次教會學生根據(jù)不同類型作文抓重點語句和關鍵詞的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透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提取重點和內容概括的能力;第三根據(jù)重點語句和關鍵詞正確立意。建議設立審題立意資料庫,每周進行一次審題立意訓練。培養(yǎng)結構意識。議論文強調引—議—聯(lián)—結,無論是橫向并列式、縱向層進式,還是正反對比式,都要思路清晰,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嚴密。建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練筆。加強主體段落訓練。一個標準的議論主體段落一般包括觀點句、闡釋句(銜接句)、材料句、分析句和總結句五種類型的句子。建議嚴格按照這種標準,加強一事一議小作文的訓練。重視語言提升。督促學生堅持積累佳詞美句;堅持練筆,小則完美段落,大則完整作文,交替進行,重視修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分析議論能力。分析議論是一篇議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務必強化學生的分析議論意識,有序交給學生一些分析議論的方法,如因果分析法、意義分析法、條件分析法等,讓說理給學生的作文增輝添色。培養(yǎng)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意識。只有具備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才能避免認識問題的片面化、極端化和絕對化。可以通過課前熱點演講、課后練筆、課上發(fā)言、課堂作文等形式,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持續(xù)關注書寫。好的作文,一定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教師應加強學生的書寫訓練,使其規(guī)范書寫,正確標點。
優(yōu)秀的教育人需要永葆學習和創(chuàng)新精神,精研課標、教材與學情,根據(jù)學生學習效果隨時變換教學策略;明確每一階段的教學重點,完成突破;在集備基礎上進行個性備課,保證備課適用于自己的學生;注重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他們主動、自覺、合作學習;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讓思維為學習質量保駕護航;扎實鞏固必備知識,成立固定學習小組互相檢查;堅持每天撰寫教學反思,為改進教學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