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珊
摘 要: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旨在規(guī)制虛假民事訴訟,對案外第三人進行救濟,但是由于法條對第三人范圍的規(guī)定過于抽象和模糊,在司法實踐中具體操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實踐中會出現(xiàn)虛假民事訴訟的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卻不能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來維護權益的情形,為此,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進行研究、維護其合法權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虛假訴訟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54
社會上虛假民事訴訟案件頻發(fā),為了遏制這種趨勢,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在2012年《民事訴訟法》中,首次明確建立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并于2015年通過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對其進行了詳細闡述,但是第三人撤銷之訴是在理論和實踐經驗都不成熟情況下的急促立法,隨著該項制度的實施,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最突出表現(xiàn)為適格原告的認定問題。為了更好地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對其存在的問題就不能置之不理,對此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1 第三人撤銷之訴概述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和第二款將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限定在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第三款規(guī)定了符合前兩款列舉的第三人,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后,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不僅要滿足第三款的實質條件,還必須滿足前兩款規(guī)定的主體要件。
1.1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立法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法治意識也逐漸得到了提高,遇到糾紛時,更多的人能夠想到利用法律手段來維權。在構建法治社會的背景下,為了充分地保障當事人的訴權,我國將原來的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這給當事人帶來了便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正確地運用自己的權利,享受這種便利。一些人滋生了鉆法律漏洞獲利的想法,他們?yōu)E用訴訟權利、惡意串通來損害案外人的權益。虛假民事訴訟案件頻繁發(fā)生,不僅損害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也是對司法權威的挑戰(zhàn)。為了遏制虛假民事訴訟,更好地維護第三人的權益,同時也為了避免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判決相互矛盾的情況,我國確立了第三人撤銷之訴。
1.2 我國法律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的類型
當事人適格是指對于具體的訴訟,具有作為原告或被告的資格。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被告是原生效裁判的雙方當事人,適格原告是合法權利受到生效裁判嚴重侵害的案外第三人,相比較而言,適格原告的判斷會更困難。第三人撤銷之訴撤銷的是已經正式生效的裁判,這意味著對原裁判中已確定的法律關系的否定;另外,關于此制度是否違背了既判力相對性原則,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對適格原告的判斷要更加嚴格。
1.2.1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明確規(guī)定了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獨立請求權賦予了第三人在不同的法律救濟途徑中進行選擇的權利,他可以在第三人撤銷之訴和另行起訴中任選其一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且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對訴訟標的往往具有物上請求權,其具有原告資格是毋庸置疑的。
1.2.2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了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以分為輔助型第三人和被告型第三人,輔助型第三人一般是自行申請參加訴訟,起到輔助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作用,被告型第三人通常是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并且案件處理結果可能會使其承擔民事責任。對“同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內涵進行具體釋義是準確認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必要前提,但是至目前為止,對“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究竟應認定為義務性關系,還是權利義務性關系沒有一個結論,因此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判斷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法官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2 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認定的適用困境
我國法律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設定在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兩種類型中,實際上是對第三人進行了限縮解釋,加大了在具體案件中判斷適格原告的難度。這兩種類型的第三人并不能包含所有因虛假民事訴訟、惡意訴訟受到侵害的受害人,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設定目的沒有得到實現(xiàn),因此,第三人撤銷之訴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2.1 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范圍過窄
實踐中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大多會被法院駁回。法院駁回起訴和駁回第三人的訴訟請求,裁判理由往往是主體不適格,而對不適格的理由則沒有較多論述,僅僅是套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法條規(guī)定,沒有詳細的解釋和說明。這樣導致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依據(jù),第三人究竟是因為沒有獨立的請求權,還是因為同案件處理結果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被認定主體不適格,我們無從得知。此種情況下,由于在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認定上沒有一個透明統(tǒng)一的標準,難免會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
第三人撤銷之訴設定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規(guī)制虛假訴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虛假訴訟受害人都能通過此制度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此我們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有的虛假民事訴訟的第三人對訴訟標的有獨立的物權請求權,此種情況下第三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還有的情況下第三人對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且不屬于與案件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范疇,即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的第三人類型,例如,甲借了乙的錢,不想償還,于是與丙惡意串通,偽造借條,丙以民間借貸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支持了丙的訴訟請求。那么乙的合法權益顯然受到了損害,但是債權是相對權,因此乙對甲和丙之間的訴訟并不享有獨立請求權;此外,雖然甲丙的訴訟結果同乙有關聯(lián),但這并不構成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乙也不屬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乙不是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并非所有因虛假訴訟而權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都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2.2 第三人不能及時得知相關訴訟消息
使適格的第三人參與到正在審理中的案件中來,可以將糾紛及時化解,節(jié)約司法資源。我國法律規(guī)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時,可以自行申請或由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三人都可以得到法院通知,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訴訟中,在當事人的刻意隱瞞下,法官很難審查出第三人的存在,法院無法通知其參加訴訟,案件進入執(zhí)行階段之前,第三人也很難得知自己的權益遭到了損害,等第三人知曉并想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時,前訴已經終結,第三人已經無法參與進來。即使法律規(guī)定了第三人參與訴訟的方式,但是實踐中發(fā)現(xiàn)第三人很難參與到訴訟中來,那么其實第三人的權益是沒有辦法保障的。
3 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認定的完善建議
3.1 擴大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范圍
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規(guī)定比較抽象,導致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對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判斷標準不一。另外,虛假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因此而受到侵害的一般債權人不是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沒有辦法通過此制度來維權,那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設立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虛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惡意串通的行為嚴重地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反而不能得到懲罰,這不僅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和諧發(fā)展也是一種破壞。
我國法律規(guī)定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資格認定過于嚴格,實踐中很多第三人不能納入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保護范圍,第三人撤銷之訴設立目的就不能實現(xiàn),所以應該適當擴大適格原告的范圍。我們可以將法條中的第三人進行擴大解釋,將廣義上的案外人都納入第三人的范圍,這不僅僅包括因為虛假民事訴訟的受害人,還包括所有因為判決而受到不利影響的第三人。另外,第三人只要有初步證據(jù)證明生效裁判對其有不利影響,即可提起訴訟,在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虛假民事訴訟中,串通雙方會偽造一系列的假證據(jù),證據(jù)鏈條往往十分完整,甚至可以稱得上“完美”,第三人是很難提出確切證據(jù)證明雙方存在惡意串通行為的。對第三人進行擴大解釋并放寬虛假民事訴訟受害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證據(jù)證明程度,才能充分保障第三人提起訴訟的權利,維護其權益。
3.2 設立訴訟告知制度
為了及時化解糾紛,提高訴訟效率,法院可以借鑒臺灣地區(qū)的做法,建立訴訟告知制度。原本我國法律中也規(guī)定了法院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形,但這只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才能適用的,適用范圍有限。設立訴訟告知制度,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盡量查清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案外第三人,并將訴訟進度等相關情況告知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由第三人決定要不要參加訴訟。若第三人選擇參加訴訟,則糾紛在原訴中就能得到解決,充分節(jié)約訴訟資源;若第三人選擇不參加訴訟,則承擔訴訟帶來的后果,通過另行起訴、第三人撤銷之訴等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 結語
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還不太成熟的立法,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是法律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進步的,一項法律制度從實施到暴露出問題,然后被人們討論研究并提出對策,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最終表現(xiàn)為立法與司法的完善,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三人撤銷之訴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便是適格原告認定問題。第三人撤銷之訴設立之初是為了規(guī)制虛假民事訴訟,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第三人作為虛假訴訟當事人的一般債權人時,卻不是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這顯然違背了設立初衷。本文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設立背景及適格原告的類型進行了分析;其次闡述了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認定的適用困境,主要包括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范圍過窄和第三人不能及時得知相關訴訟消息;最后針對適用困境建設性地提出擴大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的范圍和設立訴訟告知制度的建議。相信通過不斷地學術研究和司法實踐,第三人撤銷之訴會越來越完善,對案外第三人的救濟也會越來越全面。
參考文獻
[1]崔玲玲.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外部運行環(huán)境優(yōu)化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35(06):181-193.
[2]張衛(wèi)平.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制度的結構調整與重塑[J].當代法學,2020,34(04):80-93.
[3]崔玲玲.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問題探析[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6):173-188.
[4]張興美.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J].法學雜志,2016,37(06):133-140.
3468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