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大闊
(1.中煤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撫順113122;2.煤礦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 撫順113122)
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是礦山通風與安全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獲取實際井巷風阻和礦井通風阻力分布的唯一手段,是進行礦井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和改造的基礎工作。通過對礦井通風阻力測定,可以及時掌握礦井通風系統(tǒng)現(xiàn)狀、通風阻力的分布狀況,在制定相關安全技術措施、調(diào)整礦井通風系統(tǒng)時,測定結果可以提供可靠的基礎數(shù)據(jù)作為依據(jù),指導礦井通風工作,實現(xiàn)科學管理[1]。
新疆天順礦業(yè)有限公司巴里坤煤礦位于哈密市東天山以北,巴里坤煤田的西部,屬于巴里坤盆地的平原地區(qū);東部與農(nóng)13 師紅山煤礦毗鄰。礦區(qū)地形較為平坦,東高西低,中部微有起伏,呈現(xiàn)為戈壁準荒漠地形,平均海拔標高+1 500 m~+1 680 m,相對高差約180 m;基巖及含煤地層均被第四系洪積,沖積層及戈壁礫石所覆蓋,局部有零星基巖出露。礦井屬低瓦斯礦井,目前正在回采中2 煤層:煤層厚度1.02~13.5 m,平均為6 m,一般含0~2 層夾矸,結構較簡單,采用走向長壁式綜采機組開采。
礦井采用斜井開拓,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機械抽出式通風方法,主、副井進風,西回風立井回風,形成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系統(tǒng)。新鮮風流:主、副井→+1 410 m 區(qū)段進風巷和進風石門→1101EX3 運輸順槽→工作面;乏風風流:1101EX3 回風順槽→區(qū)段回風石門和回風巷→+1 460 m 總回風石門→西回風立井→地面。
礦井內(nèi)風流在沿井巷的軸線方向為一維紊流,遵循伯努里能量方程,兩點間的通風阻力(h1-2,Pa)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
式中:h1-2為兩測點的靜壓值,Pa;PO1,P02分別為讀取P1,P2壓力值時,基點校正氣壓計對應時間的靜壓值,Pa;Z1,Z2為兩測點對應的標高,m;ρ1,ρ2為兩測點的濕空氣密度,kg/m3,ρ1-2為兩測點井巷間的空氣密度均值,kg/m3;ν1,ν2為兩測點的風流速度,m/s[2]。
本次阻力測定工作采用氣壓計基點測定法,利用2 臺精密氣壓計,同時井口附近地表同時測定大氣壓力值,然后1 臺留在井口,每隔10 min 記錄1次井口位置空氣壓力值,另1 臺則逐點記錄測壓時間和測點空氣壓力值,同時利用風表、干濕球溫度計、卷尺等設備測定測點風流的風量,干、濕球溫度以及巷道斷面尺寸[3]。此方法測定期間應盡量保證與基點讀數(shù)時間的對應性,通過校核基點壓力數(shù)值的變化,避免了大氣壓力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增加了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參照巴里坤煤礦通風系統(tǒng)圖和礦井通風網(wǎng)絡圖,本次礦井通風阻力測定路線選擇涵蓋礦井的1條最大阻力路線。測定路線上11 個測點分別為:①副斜井距井口30 m 處;②副斜井距井口385 m 處;③副斜井距井口505 m 處;④+1 410 m 軌道巷;⑤+1 410 m 區(qū)段膠帶石門;⑥1101EX3 運輸順槽;⑦1101EX3 回風順槽;⑧+1 460 m 區(qū)段回風石門;⑨+1 460 m 區(qū)段回風聯(lián)絡巷;⑩+1 460 m 總回風石門;⑾立風井距安全出口5 m 處。
2.3.1 礦井空氣密度
井下空氣密度(ρ,kg/m3)計算方法如式(2)所示:
式中:P為井下空氣絕對靜壓,Pa;T為井下空氣的熱力學溫度,T= 273 + t,K;φ為井下空氣的相對濕度,%;Ps 為風溫t 時的飽和水蒸分汽壓力,Pa。各參數(shù)測定結果見表1。
2.3.2 井巷斷面尺寸及風量測算
除立風井巷道斷面為圓形,區(qū)域巷道斷面均為半圓拱形,巷道內(nèi)堵塞物所占的面積,正常時按測風人員所占的面積取0.4 m2,有皮帶時視皮帶大小時取0.5、0.6 m2,各巷道面積、周長、風量等參數(shù)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測點風速及巷道斷面參數(shù)
礦井通風阻力實測結果見表2。
表2 礦井實測通風阻力
每段巷道風阻的計算方法如式(3)所示:
式中:Ri-j為巷道的風阻,N·s2/m8或kg/m7;hi-j為兩測點間阻力,為巷道內(nèi)平均風量,m3/s。計算結果見表3。
巷道摩擦阻力系數(shù)計算方法如式(4)所示:
式中:α為巷道的摩擦阻力系數(shù),N·s2/m4或kg/ m3;S為巷道斷面積,m2;L為巷道的長度,m;U為巷道斷面的周長,m;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巷道風阻及阻力系數(shù)
礦井通風網(wǎng)絡不同位置的風流密度和標高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點之間會形成位壓差,稱這一位壓差為礦井自然風壓。對主要通風機而言礦井自然風壓會影響其做功,進而改變其運行工況[4]。礦井自然風壓計算方法如式(5)所示。
式中:hN為自然風壓,Pa;ρi為第i 點的氣流密度,kg/m3;hi為第i 點的標高,m。礦井自然風壓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測定線路自然風壓
等積孔是用來形象表征礦井通風難易程度的指標,按式(6)、(7)計算。
式中:A為礦井的等積孔,m2;Q為通過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風量,m3/s;h為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阻力,Pa;R為風阻,N·s2/m8。
礦井通風總阻力為296.81 Pa,礦井總回風道實測風量為3 786.72 m3/min,即為63.11 m3/s,計算可得通風系統(tǒng)等積孔A 為4.36 m2,總風阻R為0.074 5 N·s2/m8。根據(jù)礦井通風難易程度分級標準判定,總風阻R<0.355 N·s2/m8,等積孔A>2 m2,則該礦井通風難易程度為容易[5]。通風阻力分配情況見表6。
表6 通風阻力分配情況
根據(jù)表6 可以看出,礦井進風段阻力占總阻力的42.27 %,阻力最大;用風段阻力占總阻力的25.58%,阻力最小。
1)巴里坤煤礦礦井通風阻力測定結果為296.81 Pa,等積孔為4.36 m2,總回風量為3 786.72 m3/min,礦井通風難易程度為容易。
2)礦井通風阻力分布較為合理,礦井進風段阻力阻力較大,占總阻力的42.27 %,經(jīng)考察分析副斜井長度相對較長,巷道內(nèi)存在部分提運設備,對巷道風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主要通風機通風動力與主要通風機性能相匹配,各用風地點及采區(qū)有效風量滿足要求,能夠滿足安全生產(chǎn)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