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森 薛紅衛(wèi)
摘? 要? 在跆拳道比賽的過程中,跆拳道運動運用得最多的腿法是橫踢。用得較多的腿法是下劈和側踢,較少使用的腿法是轉身技術動作后踢。其中在轉身技術動作中傷害性、攻擊性的腿法是旋風腿腿法,但是在實際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使用旋風踢的腿法次數(shù)很少,這主要是因為該技術動作使用得時機難以把握,使用后命中率也比較低。因此,本文準備從旋風踢技術動作的特征、訓練方法和訓練原則多個角度,去研究旋風踢技術動作的原理和本質,希望為該技術在今后的實際訓練和實戰(zhàn)比賽中的使用提供相關依據,為推動跆拳道運動發(fā)展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 跆拳道旋風踢? 身體素質?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85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1-125-03
跆拳道是現(xiàn)代比較流行的運動項目之一,是一種手腳并用的激烈搏擊運動,被納入現(xiàn)代奧運會比賽項目。跆拳道始于朝鮮半島,由韓國將軍催泓熙命名,深受韓國國民的喜愛。經過不斷發(fā)展,因其始于禮,終于禮的高尚武道禮儀文化和驚險刺激的運動形式受到世界各國青少年的認可和喜愛[1]。跆拳道運動以腳踢、拳擊為基礎動作,強調呼吸、速度、力量、技巧于一體,具有強健體魄,磨煉意志的作用,同時注重禮始禮終,傳揚百折不撓、堅韌克己、禮節(jié)廉恥的優(yōu)良文化藝術精神。為促進我國跆拳道學習質量及普及面的提升,拉進我國跆拳道運動技術與其他各國的距離。本文對跆拳道經典動作旋風踢全面解析,為廣泛學習跆拳道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習跆拳道運動提供部分理論參考[2]。
跆拳道運動具有顯著的禮儀文化標志,在我國得到飛速發(fā)展。因我國引入跆拳道運動較晚,雖然我國在奧運會上也有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各國相比,差距還是一目了然的。跆拳道運動動作分為前踢、橫踢、下劈、后連踢、雙飛踢、后踢、側踢等。通過資料整理發(fā)現(xiàn),橫踢和雙飛踢使用率和喜愛率最高,再則是下劈、側踢以及后旋踢,我們選取特技旋風踢為切入點,重點研究其運動特征和訓練學習的方法,抓住運動基礎原理和運動技巧方法,解釋運動技巧的本質[3]。為跆拳道腿部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讓跆拳道學習者更為合理清楚地做出相應的腿部訓練,為我國跆拳道的長期發(fā)展作出貢獻。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跆拳道旋風踢技術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互聯(lián)網站、中國知網多種查閱渠道,以“跆拳道”“體能訓練”“運動成績”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成果。了解目前研究的狀態(tài),通過對相關學者研究文獻進行閱讀,對當前的相關研究背景有了真實了解,充分的儲備相關文獻知識,為本文之后的撰寫提供堅實的基礎。
2.觀察法。觀看近年來的國內外跆拳道重大賽事錄像視頻及相關跆拳道旋風踢訓練詳細技術分析視頻,重點觀察旋風踢技術的應用情況和技術訓練特點,并進行記錄、總結、分析。
3.歸納總結法。在對以往文獻回顧的基礎之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自身所學專業(yè)知識,將前人所提到的跆拳道旋風腿的概念、技術特征、訓練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并實際調查情況,從而對教旋風腿訓練提供建議和借鑒。
二、結果與分析
(一)跆拳道旋風踢技術的概念
跆拳道是一個熱門的體育項目,它的核心是格斗,搏擊格斗時將拳腳技術綜合運用,腳技在跆拳道技術動作占有很大比重,高達百分之七八十。而手和拳的技術占比較小,大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而且手和拳的技術相對于腳的技術而言,就要簡單直接的多。在人體中,腿的長度和力量都比手大,所以腳的技法形式多樣,能高能低,能左能右,轉旋自如,遠近隨意,威脅力強,能夠在比賽中克敵制勝,取得高分。腿部技術的動作有很多類別,主要有前踢、后踢、側踢、勾踢、下劈、橫踢、推踢、旋轉踢、跳踢、雙腿連踢、單腿連踢等等[4]。
然而在實際戰(zhàn)斗過程中,跆拳道的在競賽規(guī)則以外,進攻防守的武器不局限于腿部技術動作。身體的其他的主要部位也是重要的進攻手段,如手、肘、腳等。旋風踢與武術中的旋風腳相似,也由此而得名。又因為踢擊腿繞著髖關節(jié)擺動跟打排球時的扣球很像,所以又有“旋風扣”一說。另外,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攻擊腿后離地而先行著地,是單起單落,所以也叫“單三”[5]。
(二)跆拳道旋風踢的技術特征
1.動作規(guī)格。運動員從閉勢式長姿勢開始,進攻者左腳向右腳的右前方跨出一步,左腳落地時要用內扣,身體同時向右旋轉180°。當左腳落地的過程中,身體轉向右,向右后擺動,完成360°轉動。左腳用力蹬地而起,在空中順勢去橫踢對方腹部后頭部,右腳落地支撐[6]。
2.動作要領。跆拳道比賽的戰(zhàn)術很多,旋風踢技術多見于壓迫性戰(zhàn)術之中,它的動作基本要點可以歸納為:用右架站立,把重心移到左腿上,以左前腳掌為軸隨身體做360°的旋轉,右腿圍著左腿轉,在右腿落地之前用左腳蹬地使用左橫踢技術,然后左右腳落地時回到最開始的右架姿勢[7]。360°的轉身讓旋風踢的速度快,但是旋風踢技術對支撐腿的力量和轉身重心的平穩(wěn)性有極高的要求。具體分解動作如下。
第一步:右腳上步,換成右腳向前的格斗姿勢。
第二步:以右腳為軸,身體左旋180°,左腳從身后繞到身前,將左腳懸空。
第三步:用力將左腳向上抬,身體向上跳起然后再讓左腳向下用力踩,右腳用力提膝橫踢[8]。
第四步:先將左腳點地,右腳再落地,恢復格斗勢。
(三)跆拳道旋風踢身體素質的訓練原則
1.自覺積極性原則。無論做什么事,積極的人總能更好地投入和完成。跆拳道旋風踢身體素質訓練也一樣,只有在主觀意識上想要努力的人才能夠去主動的訓練,才能更好地去完成任務。運動員的必須堅持自覺積極性原則,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明確自身訓練目標。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通過自學和勤奮練習,發(fā)揮聰明才智,從而去完成各項任務,達到訓練的目的[9]。
2.從實際出發(fā)原則。任何學習目標的制定都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通過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合理選擇的,旋風踢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也不例外。教練在為隊員制定學習目標時都要了解學員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法,安排有效的鍛煉[10]。如果沒有從實際出發(fā),給他們設定的目標太高,難度太大,他們就很難完成任務。而如果采用錯的訓練方法或者過大運動過量,也達不到預期的訓練結果,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受傷甚至是事故。相反的,如果設定的目標太低,不需要高強度的運動就很容易去實現(xiàn),但這就失去了訓練的意義,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旋風踢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必須要遵循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法,進行有效訓練。
3.全面發(fā)展原則。跆拳道競技特別考驗人們的綜合素質,所以旋風踢身體素質的訓練,要堅持全面發(fā)展原則,通過制定不同的素質內容和訓練方法,帶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tǒng)機能的全面發(fā)展。我們知道大腦是身體各個系統(tǒng)機能運轉的總指揮,各個系統(tǒng)和各種素質相互制約和配合著。所以遵循全面發(fā)展原則,通過合理的訓練,讓人體的各部分協(xié)調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和平衡發(fā)展身體素質。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訓練時也應以全面發(fā)展為原則,對薄弱的素質多加鍛煉,促進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11]。
(四)跆拳道旋風踢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1.旋風踢的力量素質訓練
在跆拳道旋風踢身體素質的訓練中,力量素質是基礎。力量素質訓練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旋風踢技術。力量素質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持久力量。跆拳道旋風技術動作更加注重更具有爆發(fā)性的快速力量。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身體的上下肢體的力量。下面是不斷加強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12]。
(1)練習方法。跆拳道旋風踢的進攻和反擊主要用腳,因此在訓練時特別注重對下肢力量和延展性的發(fā)展??梢圆捎玫姆椒ㄖ饕校簢@著跆拳道的標準場地進行不斷訓練,每跑一圈就進行3到5次的蛙跳練習。也可以采用練習單腿或雙腿各個方向的跳、立定跳遠、跳繩等方式來增強下肢力量,或者采用過負重杠鈴或者綁沙袋、綁重物等方式來進行前后踢練習、伸屈動作練習等等。
(2)注意事項。旋風踢的力量訓練,也要因人而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根據練習者的實際情況去設計合理的訓練方案,再結合技術的特點,主要練習輕、快的力量,為了防止出現(xiàn)局部負重的現(xiàn)象,練習時需要格外注意大小肌肉群的均衡發(fā)展。訓練前要做身體拉伸,防止運動受傷。訓練后要做拉伸舒展運動,緩解肌肉疲勞,防止肌肉僵硬[13]。
2.旋風踢靈敏素質訓練
運動員在面臨各種復雜或者突發(fā)狀況時,能否快速、準確、靈活的完成動作體現(xiàn)了運動員的靈敏素質,表現(xiàn)出了旋風踢的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
(1)練習方法。技術組合練習。靈敏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把不同的技術動作組合起來練習,將高低、橫縱相結合,不斷運動員的協(xié)調能力和靈敏度。運動員可以根據教練手勢,做出快速跑或快速停的動作,進行各種步伐練習。還可以通過“貼膏藥”這種追逐性游戲去培養(yǎng)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在這種游戲中練習者會不斷轉換方向去跑,有急?;蛘呒迸埽梢院芎玫嘏囵B(yǎng)練習者的靈敏素質[14]。
(2)注意事項。因為靈敏素質的練習不能讓身體過于疲勞,所以不要長時間去進行旋風踢靈敏素質的練習,應該將其結合其他素質的練習一起去鍛煉,并且要不斷去變換練習方式,但要和專項要求相相符,調動練習者的興趣,從而去主動鍛煉。
3.旋風踢的旋轉技術訓練
旋風踢的技術核心是旋風踢的旋轉技術,在旋轉之前的準備動作是左右開步站立,緊接著在原地轉身旋轉180 跳,然后隨著相同的軌跡向后轉跳回到最初的位置[15]。
(1)練習方法。旋風踢的旋轉技術訓練的訓練方法是,在原地轉跳180 ,左右方雙向練習,以每課三四十次為頻次;旋風踢的旋轉技術訓練時的準備姿勢都是左右開步站立,除了在原地轉跳180 ,還可以練習在原轉跳360 回到原位,以每課以10~15次為頻率去左右方練習[16]。另外也可以在左右開步站立后,原地起跳到用膝蓋碰胸,或者用手扶著橫桿,站著旋踢,都以每課3組,每組10~15次的頻次進行練習。
(2)注意事項。旋風踢的旋轉技術訓練時,注意轉身的速度要快,當雙腳接觸地面的瞬間就要立刻轉跳回原來的位置,如果熟練了就可以在跳轉的同時把雙膝向上提到胸口,這樣能夠把練習的強度加大[17]。在練習后旋踢時,膝蓋指向斜下45 是最好的踢擊角度,為了保持平衡性,起跳的時候要雙拳曲手提起。
4.旋風踢的準確性訓練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基礎技術是跆拳道旋風踢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更好地去掌握和熟練技術,才能掌握提高技術的實戰(zhàn)規(guī)律,取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但是無論是穩(wěn)定的技術還是標準的身體素質都離不開技術開展的準確性,因為技術準確才能有效得分。
運動員可以和老師或者同伴一起練習,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基本技術和組合技術。采用靈活多變的組合方式,完成各種各樣的配合動作,練習各式各樣的技術,根據教練或者學員的不同指令,完成指定的動作,當準備好的運動員聽到諸如“準備姿勢”“起跳”“轉身”“180 踢”“360 踢”等口令時,反應要快,動作要準,如此反復,有利于提高練習者的反應速度,有利于提高練習者的技術動作的熟練度以及提高練習者旋風踢的準確度[18]。
另外,也可以進行踢靶練習,先進行固定靶的踢擊訓練。動作熟練后,可以再進行移動靶的踢靶訓練。所謂固定靶就是靶的位置不動,讓教練或者同伴用手把著腳靶,練習者去進攻和踢靶[19]。而移動靶的踢擊訓練是以固定靶練習為基礎的,只有固定靶練習的到位,有了一定的熟練度和力度,才能進行移動靶的訓練,而且切不可一蹴而就,要先慢后快、先簡再繁,先把簡單的做好再去做難得動作。難度是一點點提高的,訓練強度也是一點點加大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踢靶練習的好處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帶動練習者反應靈敏性和動作準確性的提升,更好地去提高攻擊效果和水平。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總而言之,旋風踢這一特技是跆拳道運動重要的技能,屬于力量型動作,施展起來難度較高,具有一定殺傷力和觀賞性,防守反擊力更是驚人。本文對旋風踢特技的深入解析,是借由理論依據幫助學習者在現(xiàn)實動作訓練中提升技術,進而提升學習者學習運動的效率和質量。熟練這一技能不僅使學習者跆拳道運動得到相對提升,更能讓使用者在比賽中占據一定優(yōu)勢,在關鍵時刻給對手絕對的打擊,提升比賽的分值和運動表現(xiàn)。
(二)建議
1.跆拳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能力和日常訓練直接影響著跆拳道比賽的分值和表現(xiàn),而旋風踢這一特技無法單獨存在,與運動員身體素質及各項因素相輔相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跆拳道的教學要因地制宜,仔細分析每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強度、深度的訓練方案,根據每個運動員不同的強項和弱項專項訓練,科學安排運動員的飲食、休息、訓練等時間,整體全面的提升運動員各項素質。
參考文獻:
[1]林海風.跆拳道中旋轉技術攻擊效度變化的動力學統(tǒng)計分析[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0.
[2]李鵬輝.8周增強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和靈敏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0.
[3]董琨煒,薛新軒,曾丙熙.懸吊訓練對跆拳道旋轉類腿法專項技術能力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9,35(05):90-95.
[4]黃轉轉.跆拳道腿法訓練對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4):70-71.
[5]王偉.規(guī)則變化對跆拳道技戰(zhàn)術發(fā)展方向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7.
[6]趙靜.鎮(zhèn)江市跆拳道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與專項素質的特征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7]金米加.對跆拳道后踢技術的運動學分析[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16.
[8]汪文忠.跆拳道橫踢技術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法[J].少林與太極,2016(04):53-54.
[9]張碩,閆寒松.2013年山西省大、中、小學生跆拳道錦標賽旋轉踢技術使用研究分析[J].武術研究,2016,1(02):91-93.
[10]許波.跆拳道訓練的方式以及其對身體素質的影響[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2):186.
[11]孫宇.淺談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J].才智,2014(01):288.
[12]葛鵬,張旭,林姬.論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與手段[J].運動,2014(01):18-19.
[13]杜翔.跆拳道教學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J].運動,2013(22):105-106.
[14]劉嘯,步秀青.跆拳道旋風踢身體素質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11(06):39-40.
[15]仇麟,宋文博.功能性訓練對跆拳道旋風踢技術影響的理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0):44-45.
[16]吳素英,吳建忠,王丹,孔佳敏.倫敦奧運會和里約奧運會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旋轉技術運用特征對比分析[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3.
[17]林大參,高志紅.新規(guī)則下跆拳道比賽旋轉踢技能的運用特征與訓練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10):114-123.
[18]鄭俊.我國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旋轉踢技術特征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5):42-43.
[19]陳洪強.跆拳道特技動作單腿360度旋風踢技術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