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志
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促使學生提高閱讀效果,幫助學生的不斷進步,本文主要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策略;核心素養(yǎng)
從近兩年的高考語文的試卷內容來看,閱讀量在逐步上升,也就意味著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考驗。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量,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所以在當前的高考背景下,在高中語文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有必要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作文,豐富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但基于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還有部分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語文閱讀試題化、結構化。如何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
一、什么是有效閱讀教學
有效教學,也可以稱之為有益的教學行為,既有學生的“學”,也有教師的“教”,通過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教學效率。具體而言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有效率,在短暫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領會教師教授的知識內容。二是有效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知識理解、情感以及閱讀技巧等多個方面都有所提升。三是有效果,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師所教的知識和技能。綜上所述,筆者為有效閱讀教學實際上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學生能夠獲得最大收益,最大化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過程。即用最少的時間經(jīng)歷,獲取最大化的收益。
二、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開展策略
在上文的論述中,筆者提出了有效教學的概念,但有效教學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學生閱讀后具體要形成哪些基本的核心能力。為此筆者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總結了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分組教學,培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語言構建和運用”作為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的一種語言能力。文言文作為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以及理解能力是教學的關鍵。但是由于部分學生語言功底較差,許多文言詞匯古今意義差別就表達。因此在教學時需要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將文言文詞匯和現(xiàn)代語境進行融合,比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時,筆者就采取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各個小組總結文中實詞、虛詞的用法,重點梳理文中的有關詞匯。比如通假字:“說”通“悅”,喜悅;“反”通“返”,返回;“奉”通“捧”。如古今異義詞:將軍豈有意(古義為同意,今義為有意),終已不顧(古義回頭,今義考慮)。
(二)單元閱讀,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一直以來,語文的閱讀教學過于注重死記硬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語言思維能力難以得到發(fā)展。而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單元閱讀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如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1單元教學中,筆者在開展單元教學時,采取了以下兩種的方式。一是縱向式教學,即以作者為中心,聯(lián)系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沁園春·雪》,《卜算子》,組織學生探討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的特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二是橫向式教學,一單元為主線,和《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進行聯(lián)系,組織學生對比詩歌中的意向特點,促使學生思維發(fā)散。
(三)加強提問,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鑒賞能力反應了一個學生語言涵養(yǎng),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思想的體現(xiàn),培養(yǎng)鑒賞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文章內容進行提問或是讓學生自行感悟。比如學習莊子的《五石之瓠》,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學會說呢過的鑒賞能力。如“莊子哲學的存在價值”、“人文莊子”、“老子、莊子和墨子思想異同”等為題,以組為單位,激發(fā)他們的欲望。同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閱讀前進行如下的自我提問:文章體裁我是否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是否把握?閱讀文章后要達到怎樣的目標?我有信心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嗎?。在閱讀前設置相應的小組閱讀任務監(jiān)控表,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收獲語文學習心得。
(四)滲透傳統(tǒng)文化,加強文化傳承與理解
目前,許多地方的高中語文傳統(tǒng)文化滲透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上缺乏傳統(tǒng)的文化要素,導致在語言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導致了許多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較差,因此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理解,需要重新構建教學目標。
比如開展《陳情表》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禁錮,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的閱讀目標進行重構??蓮摹罢J識、理解、接受、內化、運用”這五個層次進行設計。其中認識和理解李密對于祖母的孝悌表現(xiàn)作為基礎要求,內化及應用李密的孝道為最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基于教學目標開展閱讀教學。首先提出問題:“找出文本中李密對祖母孝順的具體表現(xiàn)”。學生依據(jù)教師的問題找到相關的語段進行分析判斷,如“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從認知層面上理解感受李密對于祖母的孝心。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孝道的理解,教師可拓展教學的內容,引入黃庭堅“滌親溺器”的故事,并引導學生對于孝文化進行思考和交流,從而讓學生理解孝文化是為人之本,是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反思自己的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是否履行了孝道?從而促使孝文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同時閱讀也是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當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通過分組討論、單元閱讀、提問教學以及滲透傳統(tǒng)文化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金海婷.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 2016, No.277(01):108-108.
[2]焦秀亭.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 考試周刊, 2018, 000(024):52-52.
[3]解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J]. 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全文版)教育科學, 2016(10):00194-00194.
[4]祁恒山.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