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梅
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說好普通話的作用不言而喻。筆者談談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普通話口語學習活動。
互動朗讀,體驗音變。教師出示下面幾組詞語讓學生朗讀,體會每組詞變調(diào)規(guī)律的不同。
第一組:演講稿、展覽館、管理組、水彩筆、蒙古語、選取法、洗臉水、往北走、手寫體。這組詞屬于“雙單格”(雙音節(jié)+單音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讀這組詞時,需要把每個詞的前兩個上聲變成陽平,讀第二聲,第三個上聲讀原調(diào)。具體讀法為:(上聲+上聲)+上聲→陽平+陽平+上聲。
第二組:史小姐、黨小組、好小伙、跑百米、紙老虎、李廠長、老保姆、小兩口、冷處理、很友好、孔乙己、好女子。這組詞屬于“單雙格”(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讀時,每個詞的開頭音節(jié)讀“半上”,第二個上聲變陽平,讀第二聲,第三個上聲讀原調(diào)。具體讀法為:上聲+(上聲+上聲)→半上+陽平+上聲。
第三組:緩減免、甲乙丙、水火土、索馬里、卡塔爾。這組詞屬于“單三格”(三個單音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讀時,每個詞的第一、第二個上聲變陽平,讀第二聲,第三個上聲讀原調(diào)。具體讀法為:上聲+上聲+上聲→陽平+陽平+上聲。
第四組:地道、大意、上頭、東西、大人、老子、精神、運氣、利害。這組詞屬于去調(diào)變聲(兩個去聲音節(jié)相連),讀的時候后面一個字的去聲起點比第一個字的去聲略低。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讓學生從語境中感受和理解語流音變的方式,體會詞性、詞義及感情色彩的變化,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變調(diào)的感性認識,把握變調(diào)的規(guī)律。
課堂訓練,鞏固基礎??谡Z教學最忌空洞說教,如果不綜合發(fā)揮眼、耳、口、鼻、舌、腦的作用,學生是難以從定義中找出語流音變的規(guī)律的。教師可以以繞口令為載體,安排如下闖關活動。
第一關:牛郎戀劉娘,劉娘念牛郎。牛郎年年戀劉娘,劉娘年年念牛郎。郎戀娘來娘念郎。通過“牛郎”“劉娘”,讓學生分辨鼻音n、l的區(qū)別。
第二關:黑化肥發(fā)灰,灰化肥發(fā)黑。黑化肥發(fā)灰會揮發(fā),灰化肥發(fā)揮會發(fā)黑。通過“化肥”“發(fā)黑”,讓學生感受f、h發(fā)音的區(qū)別。
第三關:尤大嫂去買肉,冉大媽去買油,尤大嫂買肉不買油,冉大媽買油不買肉。倆人集上碰了頭,尤大嫂請冉大媽到家吃燉肉,冉大媽請尤大嫂去她家喝蜂蜜白糖加香油。通過“買肉”“買油”,讓學生區(qū)別r、y的發(fā)音。
第四關:七巷一個漆匠,西巷一個錫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錫匠的錫,西巷錫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通過“漆匠”“錫匠”“西巷”,讓學生挑戰(zhàn)j、q、x的發(fā)音區(qū)別。
第五關: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說成四,四也不能說成十。通過“四”“十”,讓學生區(qū)別平舌音、翹舌音發(fā)音的不同。
繞口令進階訓練,能加深學生對語流音變的理解,進而準確發(fā)音。
制訂計劃,增強語感。要想將普通話說好,必須按計劃強化訓練。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讓學生每天用普通話朗讀1~2篇課文。用普通話大聲朗讀課文或其他優(yōu)秀文章、精彩語段,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汲取文中豐富的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二是讓學生每天堅持用普通話念繞口令。除上述列舉的例子之外,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經(jīng)典的、有一定難度的繞口令,比如《八百標兵奔北坡》《啞巴與喇嘛》等,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有計劃的堅持練習,學生講普通話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作者單位:洪湖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