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楊濤 黃兆媛
(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2)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包括7 個測試動作和3 個篩查動作,被廣泛應用于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損傷預防和康復訓練中[1],能夠有效排查出身體不同部位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功能性障礙[2]。通過針對性動作糾正,能夠降低運動過程中的受傷風險,取得良好成效?,F(xiàn)如今,該訓練理念逐漸向其他領域延伸,體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樣存在很高的運動損傷風險,學生在進行運動訓練過程中認知程度不足,容易出現(xiàn)動作模式錯誤或身體功能缺失,導致運動損傷概率大大提高。在教學中,由于籃球運動同場競技有較高的對抗性,大大增加了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受傷風險。將FMS測試和糾正訓練運用到籃球體育教學中,對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改善動作模式,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該文以FMS測試及糾正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選取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男子籃球專項11名學生作為該實驗對象,籃球訓練年限均在8年以上,基礎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基礎指標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輸入關鍵詞“FMS 糾正及測試”“功能性訓練”“籃球教學”等進行檢索,在學術期刊和學位論文中找到與該研究相關的論文作為文獻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閱讀和整理,為該實驗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1.2.2 實驗法
(1)實驗器材
該實驗所需器材均借用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能實驗室的器材,包括墊子(1個)、FMS器材、Inbody體成分分析儀、卷尺(1個)、橡皮筋(1條)。
(2)測試方法
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基礎指標和FMS 指標,其中基礎指標包括身高、體重、體脂率;FMS指標包含7個功能性動作和3 個動作篩查,評分按照FMS 測試標準進行評分,受試者需根據給出的指令完成相應動作,不進行示范,所有測試工作均由筆者完成。測試之前告知受試者測試的內容和重要性,避免受試者主觀因素對測試結果造成影響,測試內容盡力完成就好,確保測試結果的真實性。
(3)練習方法
受試對象在實驗周期內完成為期8 周的糾正訓練,每周進行3次,每次練習時間為20min,融入籃球教學課堂的準備部分。練習內容包括功能性動作糾正、激活、松解、動態(tài)拉伸、靜態(tài)拉伸、力量練習等。功能性動作糾正主要針對FMS 測試薄弱項目進行糾正,如9090 式呼吸、動作模式糾正等;泡沫軸激活、肌肉和關節(jié)活動度改善、拉伸練習;力量練習包括核心訓練、深蹲、平衡練習、腘繩肌離心訓練、臥推、提踵等。
運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匯總,并進行平均數(shù)和方差分析。
FMS 測試共包括7 項指標,每項指標分為0 分、1分、2分、3分4個等級,滿分為21分,0分為測試過程中有疼痛;通過完成情況給出相應的分數(shù),1 分為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測試動作,2分為能完成測試動作但質量不高,3 分為能完成測試動作且完成質量較好。其中,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旋轉穩(wěn)定分左右兩側,分數(shù)計算過程中以低分作為該項得分(如,跨欄步左下肢得分為1 分,右下肢得分為2 分,則該項得分為1分)。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通過8周的實驗干預,F(xiàn)MS 7項測試指標成績均有不同的影響。其中,主動直腿上抬實驗前后指標沒有發(fā)生變化,其原因可能是籃球專業(yè)學生身材比較高大,在完成該動作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大學生各部分器官發(fā)育成型,8周的實驗不足以對下肢柔韌性產生較明顯的影響;肩部靈活性測試結果,實驗后較實驗前平均值降低,下降值為0.09,其原因可能是籃球項目中不同位置的身體形態(tài)和力量要求不同,后衛(wèi)動作靈敏,速度快,力量素質相對其他位置較差,而中鋒和前鋒對上肢力量的爆發(fā)力需求更大,因此通過練習,上肢力量提高的同時,靈活性受到一定影響,對該項目均值產生了一定影響。其余指標中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旋轉穩(wěn)定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說明通過糾正訓練,加強核心和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對指標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圖1 實驗前后FMS評分均值變化情況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多數(shù)學者認為FMS糾正對籃球專項成績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查閱文獻,得到FMS不同動作模式對籃球技術的作用[3]。
在籃球教學中,使用FMS 的首要目標是為學生建立基礎動作基準線,并通過合理的訓練改善不平衡性,預防傷病,促進專項能力提升。訓練目的:整體提高基準線;提高其中分數(shù)比較低的,如1分的動作和左右出現(xiàn)不對稱的2分動作;讓所有動作都達到左右對稱的2分;發(fā)現(xiàn)疼痛和功能障礙。
2.3.1 深蹲動作模式
深蹲動作模式在籃球技術影響中有超過60%的影響,實驗前有9%的受試者得分為1 分,表現(xiàn)為脛骨與上體不平行,測試桿超過腳尖,股骨不在水平面以下,膝關節(jié)活動軌跡在雙腳內側,長桿不在雙腳正上方。包括閉鏈踝背屈受限和雙膝、髖部靈活性差在內的下肢靈活度低,可能導致測試表現(xiàn)不佳。雖然在籃球專項中不需要完整的深蹲,但對跑動速度、彈跳、對抗等籃球專項技術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3.2 跨欄步動作模式
跨欄步動作模式是人體在進行單腳支撐的動作時,對身體的穩(wěn)定和髖關節(jié)靈活性的篩查。得分為1分的受試者,主要由于兩側下肢均出現(xiàn)髖關節(jié)靈活性受限的問題。該項目受試者測試成績較差,受試對象中只有30%能達到左右平衡的2分。測試過程中易出現(xiàn)腳接觸皮筋和身體失去平衡的現(xiàn)象,通過核心訓練和單側下肢力量練習加強穩(wěn)定性,屈髖練習能夠有效改善髖關節(jié)活動度的問題。
2.3.3 直線弓箭步動作模式
直線弓箭步動作模式,受試者要雙腳前后開立在平板上,雙腳之間距離為脛骨長度,身體重心下移,并呈單膝跪地姿勢跪撐在長板正上方,下蹲過程中長桿始終觸碰頭、后背和臀部3點,這能夠同時反映出受試者踝、膝、髖、肩部靈活性以及核心控制能力。實驗前有27%的受試者該項得分為1分,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擺到起始姿勢,身體失去平衡。完整的直線弓箭步動作模式在籃球中運用不多,該方面的動作模式多表現(xiàn)在籃球比賽和訓練中,如跳起投籃、籃板、上籃、急停等。
2.3.4 肩部靈活性動作模式
肩部靈活性主要篩查人體上肢肩胛關節(jié)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也能反映出肩胛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在測試后的疼痛篩查中出現(xiàn)疼痛判定為0 分,主要由于肩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引起。糾正后,受試者主要表現(xiàn)為左右不均衡性得到改善,63%的受試者能夠得到左右均衡的2 分,肩部疼痛得到緩解。1 分人數(shù)增加,可能主要由于上肢力量增強引起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受限。肩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和胸椎靈活性、穩(wěn)定性對投籃、扣籃、運球等技術動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
2.3.5 主動直腿上抬動作模式
主動直腿上抬是對受試者核心穩(wěn)定性和屈髖能力的篩查,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2分,能夠完成動作但并不完美,需要注意在抬腿過程中異側腿要保持原始姿勢不變。實驗前后,受試者分數(shù)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受試者屈髖肌群左右平衡性良好,能夠基本滿足專項練習的需求。
2.3.6 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動作模式
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動作模式主要篩查上肢肌肉力量和核心控制力量,需要保持胸椎、腰椎脊柱的穩(wěn)定性,完成俯臥撐撐起姿勢,肩部下方撐起為1分,下顎下方撐起為2 分,額頭下方撐起為3 分,測試后需完成撐地挺身的疼痛排查動作,若腰部疼痛,則為0分。糾正實驗后,受試者該項得分有明顯改善,3分占比為54%,同時也表現(xiàn)出逐漸接近左右均衡的2 分最佳狀態(tài)。2 分的受試者主要表現(xiàn)為腹肌、背部肌肉力量薄弱。
2.3.7 旋轉穩(wěn)定動作模式
旋轉穩(wěn)定動作模式主要反映核心肌群的穩(wěn)定性,同時反映對側鏈和上下肢的支撐穩(wěn)定能力[5,6]。該項目3 分動作完成難度較大,篩查后還需對受試者進行腰部伸展疼痛排查,受試者雙手雙膝支撐呈跪姿,臀部盡量貼近雙腳的同時,雙手盡量向前伸展,如出現(xiàn)腰部疼痛,則該動作模式計為0分。實驗中,該項測試未出現(xiàn)0分現(xiàn)象,90%的受試者能夠在糾正訓練后表現(xiàn)為左右平衡的2 分。在FMS 對專項影響的評分表中,其所起到的作用占比為40%,能夠對轉身、投籃、突破等專項技術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
研究表明,糾正訓練后,籃球專項學生的FMS總分優(yōu)于訓練前,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旋轉穩(wěn)定均分提高,趨于左右平衡的2 分為最佳,肩部靈活性均分下降;糾正性訓練能夠改善籃球專項學生動作模式;FMS糾正訓練,不僅能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不均衡性引起的傷病問題,還能有效促進籃球運動專項技術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