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軍 夏艷軍
摘要: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研究是廬江縣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關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次實踐探索,充分發(fā)揮“智慧課堂”設備的效用,研究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本文緊緊圍繞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步驟進行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智慧課堂應用研究實踐思考
2019年2月,廬江縣教體局和廬江縣城北小學共同申報了2019年合肥市規(guī)劃重點課題——“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研究”,現(xiàn)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介紹。
一、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實踐
(一)基本思路
本課題研究思路是通過問卷調查、實驗研究、對比借鑒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認真學習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學科應用的相關理論,在不斷學習、專題研討的基礎上制訂研究方案,運用問卷、訪談、討論、調研等方式,了解“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學科教學現(xiàn)狀,梳理成功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揭示“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各學科教學的有效途徑。通過整體規(guī)劃研究內容,課堂實踐引領行動,主題研討分項突破,在學習研討中明確方向,在智慧課堂教學實踐中收集課例,在分析反思中提煉結論,確保課題研究取得實效。
圖1課題實施基礎思路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對學生現(xiàn)有的技能及技術積累進行搜集,作為課題實施及推進的依據(jù)。
(2)行動研究法:經過前期調查,數(shù)據(jù)收集,制訂本課題實施方案。在方案實施的各個階段,注意觀察收集各方面的情況反應,隨時反思,并根據(jù)反思結果調整充實課題計劃。
(3)文獻研究法:通過搜集、查閱相關著作和文獻,尋找理論支撐和值得借鑒的策略、方法。
(4)課例分析法: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實施與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形成典型課例。
(三)研究步驟
整個實踐過程從2019年2月開始到2021年6月結束,分五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9.2—2019.8)
(1)收集文獻資料、研讀學習。
(2)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立項論證及課題研究方案制作等工作,待批準立項后,完成開題報告。
2.嘗試階段(2019.9—2020.2)
(1)對參與相關實踐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設備的使用技巧。
(2)組織人員梳理相關知識點,形成初步共識,為探索實施做準備。
3.深入探索階段(2020.3—2020.7)
對梳理出的相關知識點,探索運用移動終端進行教與學的相關實踐研究,根據(jù)應用結果,提出相關修改意見。
4.修正階段(2020.8—2020.11)
分析研究過程,整理相關材料,修訂相關教與學的實踐,總結各方面的意見,著手寫研究報告,完成相關教學研究論文。
5.評價與總結階段(2020.12—2021.6)
匯總各方研究成果,總結經驗,召開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會,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最終形成論文集、結題報告和課例。
(四)研究措施
1.成立組織
成立了以賀建軍、夏艷軍為負責人的課題研究組,確保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課題組結合成員的實際情況,對成員做了相應的分工,其中賀建軍、徐自如、李成云三人負責理論指導和組織安排,夏艷軍、姚勇、葉心宇、王勇負責課堂實驗,宛爭爭、何燕兵負責技術支持,為課題研究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
2.“智慧課堂”建設到位
廬江中學、廬江二中新校區(qū)全面建設智慧校園。2017—2018年廬江縣三中、四中、裴崗中心小學、城東小學、城北小學幸福校區(qū)、城關小學、明德小學、長崗中學、實驗中學、三里小學、城南小學、石頭小學、松元小學配備了智慧教室,這些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撐。課題組從中選擇了城東小學、城北小學幸福校區(qū)、實驗中學、廬江四中四所學校為本課題的實驗校。2019年廬江縣廬城鎮(zhèn)羅埠學校、龍橋鎮(zhèn)黃屯初級中學、冶父山鎮(zhèn)魏崗學校、石頭鎮(zhèn)芮崗學校、白山鎮(zhèn)同春學校、龍橋鎮(zhèn)黃屯小學、柯坦鎮(zhèn)陳埠小學、羅河鎮(zhèn)店橋小學、礬山鎮(zhèn)劉墩小學、泥河鎮(zhèn)沙溪小學、白山鎮(zhèn)戴橋街道小學、上海建工希望小學、白湖鎮(zhèn)杭頭小學、同大鎮(zhèn)修德小學、礬山鎮(zhèn)雙廟小學、郭河鎮(zhèn)廣寒小學等16所學校增配了智慧教室。
3.加強教師培訓
針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進行專業(yè)培訓,組織教師學習“智慧課堂”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相關理論,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
4.建立課題研究檔案,重視過程性資料的收集
課題組安排專人負責整理檔案,收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所有資料并歸檔。
5.定期進行總結
課題組負責人定期檢查落實課題進展情況,協(xié)調解決課題實施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總結和交流階段研究成果,安排部署下階段工作重點。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實驗成果多元化
1.應用范圍更廣泛
從應用范圍看,一方面,“小學大于初中,初中大于高中”的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應用現(xiàn)狀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隨著高中的智慧課堂設備逐步被使用,高中智慧課堂教學走向深入。小學、初中、高中都能較好地應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應用學科、應用時長都有了質的飛躍。各實驗校也在應用中不斷積累經驗,為智慧教與智慧學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隨著一批智慧課堂設備在鄉(xiāng)村學校推廣使用,鄉(xiāng)村學校的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應用率逐年提升,部分學校的使用率遠遠超過了城市學校,使得智慧課堂教學設備有了用武之地,發(fā)揮強大的育人功效。
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研究的實踐與思考2022年1月中第2期(總第102期)在合肥市第四屆智慧高中智慧課堂優(yōu)質課評比中,廬江縣共有18名教師獲獎,其中4人獲二等獎,14人獲三等獎。作為第一次參加市級智慧課堂比賽,這是一次“亮劍”,更是對智慧課堂應用情況的檢驗。
經過兩年多的教學應用研究,課題組積極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廣泛開展與其他實驗校的互動交流。已經收集了數(shù)十節(jié)有一定推廣價值的智慧課堂典型課例;收集了十幾篇智慧課堂應用相關論文,匯編成論文集;收集了各學科配套的適應中小學教學需求的微課課例;等等。從應用學科看,語、數(shù)、英應用較廣,其他學科應用有待進一步拓展。廬江縣相關部門將繼續(xù)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縣域內教師的智慧課堂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縣域內學校的信息化水平。
2.線上線下更立體
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運用極大地推動了各實驗校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步伐,各實驗校也開始了線上線下齊動,并重視線上線下教學的規(guī)劃和銜接,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很好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各個實驗校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其中廬江縣城北小學幸福校區(qū)已于2019年開始嘗試利用安徽省教育資源網進行網絡備課及教研活動,2020年疫情期間組織教師參與線上教學活動,并組織語文、數(shù)學、英語教師參加網上教研活動,將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從線下拓展到線上。
廬江縣城東小學重視組織教師參與線上教學活動,并要求教師重視加強對學生在線作業(yè)進行批改和輔導工作。重視利用知好樂在線作業(yè)輔導功能,及時發(fā)布作業(yè)信息并反饋學生完成情況,較好地發(fā)揮了智慧課堂教學應用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廬江縣實驗中學推動線上教研提質增效。全體老師采用“居家思考設計、線上研討提升”的模式,強調教學中一定要注重交流,力爭把每一節(jié)網課都打造成過硬的“公開課”。在實施過程中強調要因材施教,靈活多樣,全力保障線上教學質量。
廬江四中讓學生在家感受“零距離”的課堂。學校要求所有進行直播教學的老師們靈活運用“線上+線下”式的教學手段,而且要借助“釘釘直播”平臺進行簽到、搶答、討論和展示等“線上”互動,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高效。
課題組成員還積極探索網絡空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中徐自如個人空間在2019年安徽省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優(yōu)秀個人空間合肥市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夏艷軍在2020年網絡空間評選活動獲個人空間縣二等獎、三等獎。
各個實驗校的探索各有側重點,但都通過線上線下齊發(fā)動,讓智慧教與學更為立體。
(二)實驗師生研中樂
通過一系列培訓、交流活動,實驗校和非實驗校教師應用智慧課堂相關設備、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研究成員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學生使用移動終端等新設備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初步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1.實驗教師在成長
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課題的開展,極大推動了廣大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的熱情,各實驗校也針對在智慧教室上課后的實驗教師進行調查和個人訪談,了解教師在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并積極探索課堂應用模式。隨著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實踐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實驗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應用水平。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中,自身的業(yè)務能力也得以進一步的提升。課題組成員中多人次獲省、市、縣級獎項。其中,李成云同志獲評市級學科帶頭人并被認定為合肥市C類高層次人才;徐自如同志獲市政府特殊津貼;賀建軍、姚勇獲評市級骨干教師;在2019年職稱評審活動中,課題組成員賀建軍獲高級職稱,宛爭爭、葉心宇獲一級職稱;2020年職稱評審活動中,課題組成員姚勇獲高級職稱,夏艷軍獲一級職稱。
2.實驗學生樂中學
縣域內智慧課堂應用課題的開展,進一步豐富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讓參與實驗的學生感受不一樣的課堂,也讓學生的信息化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參與學習的學生,均能熟練使用相關學習設備,能夠積極主動投入智慧課堂的學習功能。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良好的互動交流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幾所實驗校通過課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中的錯題本功能很贊賞。它讓收集錯題變得更為容易。教師在講解錯題時,根據(jù)學生的答題情況統(tǒng)計,讓習題訂正更具有針對性。還有學生對于智慧課堂的評價功能很認可。課程結束后,評價結果就能自動匯總,并能直觀呈現(xiàn),讓學生學習過程更有成長性。智慧課堂的自動選學生回答問題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原先課堂上不太愿意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對被選中充滿期待。
正是智慧課堂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掌握了設備的使用方法,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實驗學校盼普及
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讓實驗校嘗到了甜頭,促進了各實驗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發(fā)展,讓教與學變得更有個性化、更為智能化。作為實驗校的廬江縣城東小學和廬江縣城北小學分別于2019年又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市級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道統(tǒng)一的應用研究”;課題組成員宛爭爭于2019年9月成功申報了省級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游戲化教學研究”;課題組成員李成云主持的省級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新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AH2016009)”于2019年10月順利結題;課題組成員徐自如參與的省級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互聯(lián)網+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立德樹人教育研究”于2020年9月順利結題。這些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必定會推動我縣教育信息化邁進新時代。
各實驗校所取得的應用成果讓越來越多的未參與的學校有所期盼,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智慧課堂應用是學校發(fā)展的契機,更是各學科教師成長的舞臺,只有善于把握住機會,方能贏得未來。
三、課題研究思考
(一)應用促進縣域內教育均衡化發(fā)展
智慧課堂應用的研究,進一步促進縣域內教育均衡化發(fā)展;智慧教室的配備讓鄉(xiāng)村學校享受與縣城學校相同的設備和資源,讓鄉(xiāng)村教育進一步煥發(fā)活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校參與到智慧課堂教學相關研究中來,掀起了智慧課堂應用研究熱潮,進一步促進全縣教育系統(tǒng)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
(二)給予選擇權激活主體地位
智慧課堂應用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更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才能進一步明確未來的路。智慧課堂的應用還需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實驗校、實驗教師更多的選擇權,讓實驗校從被動參與到主動作為,激活學校參與智慧課堂應用研究的主體地位。
(三)應用范圍還需再拓寬
智慧課堂應用在小學階段主要集中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其他學科的應用需要進一步的推動。初中階段在初一、初二應用得較多,初三應用時長不多,教師的應用意愿也不是很強,在中考助學方面的資源需要進一步開發(fā),使用效果有待檢驗。高中階段也大多集中在高一,高二、高三只有部分教師勇于嘗試;高中階段學生的作業(yè)大都以紙質作業(yè)為主,未能充分發(fā)揮智慧課堂大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
(四)縣域內智慧教育生態(tài)圈及相關服務模式待探究
縣域內智慧課堂教學應用研究主要以省、市已有的智慧平臺為基礎,未能建立起縣域內自主智慧教育云平臺,縣域內智慧教育生態(tài)圈及相關服務模式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