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日照高新區(qū)中學 袁凱麗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必然應順應新課改的趨勢,也為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生機。在新課程改革的倡導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刻不容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
首先,閱讀教學的提升使學生樂于學習,教師樂于教學,使師生課堂互動更加和諧融洽。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不同,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在閱讀課堂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與交流。這與新課改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教師需要意識到,無論閱讀課堂教師教的多認真、多投入,學生缺少熱情始終是無效的,學生會成為課堂的旁觀者,無法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那么這樣的閱讀課堂是缺乏有效性的。“樂”與“動”是閱讀課堂中最直觀的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樂于學習,才能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學生產(chǎn)生互動,才能真正地在閱讀學習中體會到快樂,這樣就實現(xiàn)了師生良性互動,構成了富有活力的閱讀高效課堂。如此才能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學生會讀,才能在課堂之外自主學習。閱讀是知識不斷累積的過程,學生除了課堂閱讀學習外,課外的閱讀學習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師還需要依托閱讀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確保學生離開了課堂也能夠高效的閱讀學習。閱讀,是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的閱讀課堂,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能力發(fā)揮,而不是永遠的由教師牽著學生的手,為此,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還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使學生達到無師自讀的效果,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有效的。
最后,學以致用,促進讀寫的有效融合。閱讀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科的重要部分,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逐漸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真正地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學生面對一篇篇的優(yōu)秀范文時,在閱讀這些文章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中謀篇布局的技巧、修辭手法、寫作風格、思想情感的渲染等等。學生通過深入的閱讀可以感受文章中的各種技巧與方法,體會文章中蘊含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從而將其內化,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例如,當學生在閱讀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時,在學生了解文章寫作的手法后,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進行仿寫。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讀寫結合學習,學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閱讀與寫作的技巧方法,有效地提升了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地讓學生做到了學以致用、讀寫結合的有效融合。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環(huán)節(jié),對于小學生來講,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這不僅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字理解能力,語言文化知識累積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視閾下,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yǎng)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另外,良好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緊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政策,將閱讀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不斷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成為綜合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從應試教育的理念下走出來,擺脫分數(shù)的束縛,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宗旨。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的黃金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對不認識的生字自行查閱字典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設立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開展有效的、順利的教學工作。在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為學生確定教學的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讓學生按照目標進行有序的閱讀與學習,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很難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情境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情境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與教師建立友好的關系。例如,在學習《軍神》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堅定意志”為主題展開情境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軍人的堅定意志,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情境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演講比賽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素材進行閱讀演講。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被運用到各學科的教育中,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多媒體設備可以用視頻、圖片等形式,將文本內容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與認知,領略到文章的內涵。例如,在學習《威尼斯的小艇》時,學生沒有真正的去過威尼斯,也沒有見識過到處是小艇的景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威尼斯景象的視頻畫面,讓學生真實地看到威尼斯小艇這一別致的景象。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到教材以外的內容。
除了教材上的內容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來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利用這一點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如《小王子》《少兒百科全書》《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十萬個為什么》等。再或者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計一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班級中與其他同學分享,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進步,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范圍,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課外閱讀活動,讓小學生愛上閱讀,也使閱讀更加生動有趣。學校可以舉辦讀書專題活動,如推薦好書、讀書討論會、讀書講解等主題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蛘吲e辦“讀書知識競賽”,讓學生充分地展現(xiàn)出自己的閱讀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反射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使小學生對閱讀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從閱讀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閱讀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涵。通過問題的設置能讓學生感悟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心理的成長。例如,在學習《童年的發(fā)現(xiàn)》時,教師可以設置“文章主人公的童年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你們的童年有沒有有趣的事情”等,設置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到自己的童年趣事,有利于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了解文章中的“童真童趣”,也能引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懂得童年的幻想可以帶來歡樂。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運用語言或者視頻、音樂等形式來豐富教材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楓橋夜泊》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然后讓學生聯(lián)想“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江邊景象,讓學生將腦海中的構想通過文字語言描述出來。這樣不僅能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效率與寫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與心理特征的問題,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學生的啟蒙老師,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在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家長可以每天放學后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講講學校發(fā)生的事情,這樣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助于促進家長與孩子間的關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陪同孩子閱讀是提高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孩子在讀書時,家長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容易使其分心,不能專注地讀書,而且如果孩子在讀書,而家長在看電視玩手機,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平等的,使其慢慢地厭惡讀書,認為讀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在孩子閱讀的時候,家長也應陪讀,與孩子一起讀書,使孩子能在一個富有讀書氛圍的環(huán)境下閱讀學習,從而提升閱讀能力與水平。在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或者圖書后,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對其內容進行大致的復述,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提高閱讀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文章內容復述的不準確,家長也不能嚴厲批評,而是查明原因進行糾正。一些小學生可能并不是很喜歡閱讀,所以家長一味的指責,不顧忌孩子的感受,這樣反而使其更加厭煩讀書。所以家長要用一些比較生動、形象、有趣的小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既可以拉近雙方之間的感情,又能促進學生的成長,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否有效關乎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與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以及在初中、高中、大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改變教學的思路與方式,對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從而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加強閱讀訓練,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法與目標,從而不斷地提高小學學生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