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何佳吉
學者柯達伊認為,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得以發(fā)展,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來就有的最優(yōu)美的樂器,才使得音樂文化成為每一個人的沃土。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大家學習歌唱,然后再學習其他樂理知識,進而具有多種音樂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聲帶逐步變寬、變厚,會出現(xiàn)聲帶不易閉合,分泌物增多的問題,他們的聲音變得低沉,聲帶也容易疲勞,長期演唱容易使聲帶充血。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特點加以引導,幫助大家提升歌唱水平。
部分小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容易發(fā)出嘶吼聲,這樣會讓聲帶疲勞,容易充血,影響表現(xiàn)效果。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聲帶的變化,引導他們學會科學練聲,找到自然聲區(qū)。頭腔共鳴有助于幫助大家找到自然聲區(qū),教學者讓學生閉上眼睛,細細感觸,如果演唱的時候頭腔有微微的震動感,就說明演唱的方法是正確的。學生注意提高眉頭,打開頭腔,讓自己的聲音從后腦壁發(fā)出,再從眉心緩緩地抽出,這樣就能找到自然聲區(qū),唱得更輕松。
在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則》的時候,部分學生為了體現(xiàn)出對日喀則的熱愛,會故意撕扯喉嚨演唱,時間一長,就會覺得嗓子很難受,對聲帶有一定的不良影響。教師以這首作品為例子,首先引導大家展開科學練聲,先傾聽這首作品,感受該作品的整體音高和節(jié)奏,試著不發(fā)出聲音,跟著節(jié)奏晃動身體,通過身體律動的方式感受作品。其次,要求學生嘗試找到自然聲區(qū),先閉上眼睛,按照歌曲的旋律輕輕哼唱,并體會頭部的震動感。教學者讓學生記住這種感覺,然后打開聲帶,發(fā)聲演唱。在此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自然聲區(qū)的高低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則》,于是教師再引導大家調(diào)整聲音高低?!按蠹蚁胂笞约旱穆曇舳季劢乖诿济闹行奈恢?,慢慢地將這種力量向外抽出。在這個基礎上,大家嘗試調(diào)整音高,請注意在音高調(diào)整時候,聲音依然要聚焦在眉心的位置。”在學生熟練地掌握這種演唱方法后,大家再合唱歌曲,思考如何將彼此的聲音結合在一起。“如果演唱相同的聲部,我們都能做到將聲音的震動集中在眉頭的位置,那么,如果大家演唱的是不一樣的聲部,是否還要聚集在眉頭呢?”學生總結歸納,認識到不管聲部的高低,都要注意共鳴的位置,要讓震動聚焦在眉心的位置。
在指導學生演唱的時候,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氣息比較長,但是也有的氣息比較短,所以教師要指導大家強化氣息練習,學會發(fā)出綿長的氣息。然而,單純的氣息訓練比較枯燥,所以此時要借助樂器,用來伴奏,激發(fā)大家的參與興趣,提升訓練效果。在樂器的輔助下,學生緩緩地吸入空氣,并控制吐氣的力度,慢慢地,他們就能利用吐氣強弱變化控制氣息,從而唱好歌曲。
《憶江南》是一首具有江南風味的作品,為了激發(fā)大家的演唱興趣,教師采用樂器作為輔助,幫助大家強化氣息練習。教師給大家展示了京胡、二胡等樂器,讓他們分析其音質(zhì)、旋律,并說說用哪種樂器給《憶江南》伴奏更好。學生認為:“京胡給人高亢嘹亮的感覺,而二胡則給人柔美哀怨的感覺,所以二胡比較適合展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柔情?!苯處熡枚鲆粋€音階,讓大家嘗試演唱,然后慢慢地拉長音節(jié),讓大家跟著樂器演唱。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氣息不足,停了下來。“要唱出柔美的長音,需要有一定的氣息,但是有的同學氣息不足,我們要如何才能提升氣息的控制能力呢?”教師讓大家先深呼吸,然后慢慢將氣息吐出來,看看誰吐氣的時間更長。學生可以在嘴前放一張餐巾紙,如果氣息過重,則餐巾紙飛起的幅度也會更大,大家需要讓餐巾紙能長時間低低地飛起,這樣才是控制好了氣息。在自主訓練后,學生的氣息得到了一定提升,教師再次帶領大家結合樂器訓練,用二胡拉出一段旋律,讓大家跟著吟唱,看看誰能一口氣唱完,注意聲音的高低強弱,轉折處要盡量柔和。在一番游戲后,學生控制氣息的自信心得以提升,教師又讓大家演唱《憶江南》等作品,看看能否合理調(diào)整呼吸,更好地展現(xiàn)江南柔情,體現(xiàn)小橋流水的感覺。
歌唱時用的呼吸方法,和學生平常生活中用的呼吸方法有所不同,講究氣沉丹田,需要保持住自己的氣息。教師要指導學生呼吸,幫助他們擴大演唱音域。慢慢地學生認識到在唱高音的時候,喉頭要微微地向下壓,這樣就能給氣流更大的空間,也能制造聲音共鳴,從而唱得更高。相反,在唱低音的時候,則要注意緩慢地突出氣流。在反復訓練后,學生終于懂得該如何控制呼吸,調(diào)整音域。
《誰說女子不如男》改編自豫劇,調(diào)子高亢有力,具有戲曲的特點,很多學生的音域不夠高,所以演唱這首作品比較吃力。針對此問題,教師重點指導大家控制呼吸,嘗試慢慢地拓展音域。教師讓大家嘗試改變身體的位置,先平躺在床上,自然呼吸,試著尋找胸腹聯(lián)合呼吸的方法,然后坐姿和站姿時也要使用胸腹聯(lián)合呼吸。練習如何掩藏高音,先試著從普通的音階開始訓練,注意腹部用力,找到氣息的支撐點,喉嚨盡量打開,方便氣流通過,讓氣息慢慢從丹田升起來,喉頭下壓,發(fā)出聲音。最后學生還要思考盡量打開共鳴腔,嘗試將口腔共鳴、胸腔共鳴、頭腔共鳴等共鳴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使用。對于有能力的學生,教師還引導他們嘗試用真假聲混合演唱的方式,解決高音的問題。在學生自主訓練后,再嘗試演唱《誰說女子不如男》,并交流自己的演唱感受。如有學生總結提出:“我覺得唱高音的時候,反而要控制喉嚨的位置,讓喉嚨的位置向下壓一點,這樣發(fā)出的氣息就會變得更綿長,能形成一種對抗力,唱出的音色也會更好聽?!痹谒慕ㄗh下,其他的同學也參與到了訓練中,思考這種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如有學生提出在唱到“這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的時候,自己就注意控制氣息,調(diào)整喉嚨的位置,演唱更為輕松。
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僅聲帶發(fā)生了變化,心理也伴隨著變化,他們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所以教師要把握住他們的特點,引導其仔細研讀歌詞,體會作品中蘊藏的情感,然后思考如何合理運用聲帶,將這種情感展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就避免了直接使用嗓子的吼叫式唱歌,他們會用情感帶動演唱,唱得更具有真情實感。
《銀色的樺樹林》歌詞十分具有想象力,展現(xiàn)了唯美的自然風光,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在學生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歌詞中的情感,并思考如何更合理地運用聲音展現(xiàn)這種情感。教師首先播放了多媒體課件,讓大家看到音色的樺樹林中有河貍、馴鹿等小動物玩耍,遠處還能看到高聳的山峰,近處的湖水十分清澈。學生進入到了美麗的意境中,此時教師引導大家討論,說說能從歌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霸诟柙~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那么,作者就僅僅只是為了展現(xiàn)自然美嗎,他還想體現(xiàn)什么情感呢?”學生認為:“作者想要展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喜愛之情,也為了贊頌生命。”“那么,你要如何控制自己的聲帶,更好地展現(xiàn)這種情感呢?”如有學生提出:“我認為在演唱的時候心中也要想著美麗的森林,這樣演唱的時候也會體現(xiàn)出情感?!边€有學生提出:“在演唱的時候,我要盡量控制自己的喉嚨,讓嗓音更柔和一些,這樣就能體現(xiàn)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p>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表達內(nèi)容,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歌詞包含的意思,只有用心演唱,才能讓聲帶收放自如,演唱效果也會更好。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法可以細細品味每一句歌詞,并琢磨如何控制聲帶,調(diào)整發(fā)音強弱,合理表達作品情感。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音樂本身曼妙無比,能陶冶人的心靈,歌唱是音樂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教師要把握住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使大家全面提升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