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孫文磊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新課標提出了“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關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既然語文素養(yǎng)如此重要,我們?nèi)绾稳ヅ囵B(yǎng)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答案是:閱讀!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diào):“閱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技能,不管是對于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敝車较壬舱f:“閱讀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借此把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占為己有。”
“雙減”明確指出要通過閱讀等活動,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雙減”意味著“雙加”。減輕了學生的校內(nèi)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機構的負擔,就等于增加了校內(nèi)活動時間,增加家庭的自主活動時間。
“雙減”政策的出臺,無疑為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利契機。解決了學生“沒時間讀”的突出問題。通過開展中小學生閱讀活動,不僅是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有力舉措,也是深入領會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會用書”等讀書觀的重要體現(xiàn)。
小學生畢竟心理發(fā)育相對不成熟,特別需要教師和家長對其進行幫助和指導,而語文老師的責任之一便是從立德樹人及全學科、課內(nèi)外統(tǒng)籌的整體視角下,將閱讀作為育人路徑及載體,與學科教學結合,與德育活動結合,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與家庭教育結合,幫學生建構科學、有效的閱讀體系。
針對小學生知識不夠豐富,閱讀技能較薄弱的現(xiàn)狀,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從學科、教學主題、學生心理成長等多維度設計推薦書單。近年來,國際上一些獲獎的優(yōu)秀童書在國內(nèi)很快就能面世。童書以其趣味性和可讀性較強,在教育上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優(yōu)秀的教師如果能善用童書,能讓自己的教學效果更佳。
選擇推薦書目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特點,選擇個性化書目開展興趣閱讀。每個學期一開始就給學生列出要讀的書目,并明確閱讀目的和提出閱讀的要求。如一年級下冊可推薦的書目是《森林報春季篇》《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五年級推薦要讀的書目有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吳承恩的《西游記》等、六年級推薦要讀的書目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在推薦書目時,還容易有一個誤區(qū),就是把兒童閱讀等同于文學閱讀,書目上全是童話、小說、詩歌。實際上,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做閱讀的“雜食動物”。閱讀應該在各個學科展開:語文有文學閱讀,數(shù)學有數(shù)學閱讀,英語有英語閱讀,科學有科普閱讀。當然也可按內(nèi)容分為人文社科、文學、自然科學和藝術四大類別來推薦。此外,閱讀還需關注虛構類與寫實類文本的比例,合理分配人文、歷史及科技等不同主題以及國內(nèi)外作品比例。
李振村先生曾指出:“名著進入教材,它的任務絕對不是簡單的學字、學句。經(jīng)過改編的名著選文是一個誘餌、是一個引子、是一個縫隙,要讓學生通過這個縫隙,看到一個‘光亮’的世界,進而產(chǎn)生閱讀原著的欲望?!苯滩牟捎谩罢n文帶名著”的編排方式,目的是希望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名著,引領學生走進名著閱讀的殿堂,就是拋磚引玉,讓學生透過一枝出墻的紅杏,窺見滿園的春色。
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一出場,一下子就寫出了他的失蹤帶給家人和朋友的悲痛和絕望,當找到他的消息傳遍街道時,人們欣喜若狂,徹夜燈火通明,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誰也沒有再回去睡覺。間接寫出了湯姆頑皮、可愛、勇敢、愛探險的性格特點。此外湯姆和貝琪山洞歷險、印江·喬埃之死、宴會上的金幣等關于湯姆的精彩故事還有很多,課后去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學生會享受到更多閱讀的樂趣。然后又拓展《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想想湯姆歷險和費恩歷險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去交流。相信許多有興趣的學生早已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拿出書來痛痛快快地讀了。這樣的設計,由無疑處生疑,激勵、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讀原著,提出匯報展示的要求,讓學生的課后看書不流于形式。
中國的古代名著文言、詩詞夾雜,還有很多內(nèi)容小學生無法理解,可能會阻礙他們保持興趣并堅持閱讀下去。而影視資源作為一個包羅萬象的社會生活再現(xiàn)窗口,能夠集中展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場景,其資源的涵蓋性是非常廣泛的。除了優(yōu)秀影片,其他優(yōu)秀的電視劇、紀錄片和短視頻等視頻資源都屬可資利用的影視資源。教師因勢利導,充分借助影像資料,利用拍攝好的現(xiàn)成電視劇或電影,開發(fā)影視資源助力“名著閱讀”,將課內(nèi)所學內(nèi)容與課外閱讀聯(lián)系起來,既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又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如教學《草船借箭》,要求學生閱讀相應少兒版《三國演義》。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引發(fā)學生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會給學生莫大的興趣支持。
名著導讀:指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引導學生完整、自由、自主地閱讀名著,使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讀名著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可以是一個月讀一本,也可根據(jù)書的閱讀量決定閱讀時間的長短,可要求每天堅持讀一章節(jié)或讀30分鐘左右。
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安排課堂時間隨意和他們聊一聊所讀名著的有關內(nèi)容、感受和困惑等,教師從中可以掌握學生閱讀情況和進度,并同時進行名著賞析指導。尤其對一些精彩片段和人物的賞析,更可以激發(fā)無法堅持閱讀的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對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需要精心細讀,欣賞妙詞佳句,反復多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經(jīng)過細嚼慢咽,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如在閱讀老舍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中對主人公駱駝祥子的外貌描寫時,筆者引導學生談論祥子的外貌、精神、衣著的變化,對比最后人物出場時的外貌描寫所反映的社會本質。學生不但欽佩名家用筆的獨具匠心,更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產(chǎn)生了深刻體會及對下層人民的生活苦難產(chǎn)生了同情。
正式閱讀時,首先要求學生充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接著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盡量做批注,在書的旁邊寫下或用小紙條貼上寫出自己品評遣詞造句精妙的理解、體會和感想,或者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等;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及看法等。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大腦中閃現(xiàn)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隨時記下來,寫成讀書筆記,或作摘抄,或編寫提綱,或寫出讀后感。這種讀書方法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在閱讀中把做得好的讀書筆記等進行展示、指導、討論,并作出具體評價,學生閱讀興趣更濃,還能使不會做批注的學生學會了做批注的方法。最后讀完了,大家展示總結卡,在交流中總結閱讀的收獲。閱讀時還可引導學生由單篇走向群文,由整本書到群書進行閱讀。例如當讀完《海底兩萬里》后,可推薦學生閱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地心游記》等,由單篇到群文,由整本書到群書等多視角的閱讀體驗,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和歸納,建立起科學的閱讀體系。閱讀中關于科幻小說的閱讀思維,文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都將有所提升,同時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也在逐漸地提高。
徐捷老師說:“如果學生只讀文學作品,那是一種偏食。要想不偏食就要多吃雜糧,雜不是不加選擇,雜指的是學生閱讀的文章應該是豐富多樣的?!睂W生的課外閱讀是有層次的,對于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學生,要鼓勵他們咬緊牙關讀一點磨腦子的書。高深的書初讀可能有難度,需要耐心,如果靜心讀進去,將會受益無窮。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他們在書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暢想,積累了大量的基礎知識,學到了許多不同的寫作方法、表達技巧。同時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水平、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并得到了美的啟發(fā)、美的熏陶,凈化了心靈,提高了探索意識、競爭意識。
只觀看影視不能很好地把握名著中的情節(jié)、人物的心理。電影電視劇是對名著進行再創(chuàng)作,原作的情節(jié)被刪改是在所難免,很難保證影視中的情節(jié)與名著中的情節(jié)一一吻合,哪怕是基本忠于原作的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如《家》中的抓鬮一節(jié),抓鬮人在小說中是覺新的父親,在電影中則變成了覺新的祖父。情節(jié)不全或失真會嚴重影響同學對原著的看法。另外,觀看影視不能很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比如大衛(wèi)因母親去世離家時那種悲痛和因受到全體同學關注而產(chǎn)生的得意,若不看名著是很難了解的,而這樣的心理又恰恰是一個在學校生活得不快樂的小孩子的心理。不了解人物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人物的行為和形象,對人物的把握會不深入或有偏差。
只觀看影視不利于把握名著的藝術特色。首先,觀看影視時,注意力完全被情節(jié)及人物吸引住了,幾乎沒有過多的心思、精力去思考名著的藝術特色。學生首先注意到的是人物的服飾、表情、動作等,關注的是故事的發(fā)展和結局,而不會想到自己對名著藝術特色上的了解。其次,任何由名著改編而來的影視都不可能絕對忠于原著?!都t樓夢》第五回寶玉游太虛幻境是全文最大的伏筆,可影片中并未出現(xiàn)。
只觀看影視讓學生缺少了在閱讀名著中培養(yǎng)閱讀名著的興趣,缺少提升閱讀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過程,而這一過程至關重要。教材中所列的名著數(shù)量有限,這幾部名著所起的作用絕不僅是讓學生高考可以做對一個選擇題,而應當是擔著引導學生了解中外名著,喜歡上中外名著的重任,只通過觀看影視來了解名著顯然是一種偷懶或急功近利的做法,沒有把眼光放長遠。學生閱讀名著可能有一些障礙,但若堅持看下去,就會有收獲,也能習慣各類寫作風格,自己也能掌握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方法,這樣閱讀能力就能提升,但只觀看影視則會讓自己的閱讀能力原地踏步。學生也不能在閱讀時很好地去思考作品的內(nèi)容及內(nèi)涵,不能和作品交流,也就不能很好地受到名著的熏陶,在閱讀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堵不如疏,學生對由名著改編成的電影的興趣比對名著本身的興趣還大。但是,教師還得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名著本身上來。教師應該用一些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講述名著問世以來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人們對名著的評價發(fā)生了變化的原因等,讓學生了解名著在歷史上受歡迎的程度,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個被強迫來讀名著的可憐而孤單的讀者。比如《三國演義》,可以介紹人們把蜀漢一方當成正義的一方的時間和理由??梢栽O置一些懸念,如針對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一語,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再去看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還可以挑一部分內(nèi)容師生共賞,一起領略名著之美。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的部分教師要適當布置閱讀任務,合理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可以在小范圍內(nèi)有針對性地閱讀。要定時檢查閱讀成果,可以小組內(nèi)討論,小組間搶答的形式進行,這能讓學生形成一種閱讀的氛圍,知道在閱讀名著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單,并能從閱讀中取得成就感,進而喜歡上閱讀名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崔巒老師說過,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需要一定的質,也需要一定的量,沒有足夠的量變,就不會有質的飛躍。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才能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用點心,多想點辦法,名著教學一定會是一片綠洲,學生一定能領略到歷史文化的豐姿,一定能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達到較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