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烀?/p>
與全國“新概念”快速作文創(chuàng)始人、特級教師曹洪彪聊天,我讓他用一句話概括他成功的原因時,他這樣回答:“只要在教學中碰見棘手的問題,我就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對問題加以研究,收獲就要來了。”聽了曹老師的話,我思索良久,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為什么很多教師庸碌無為、寂寂無聞,有些人卻成就非凡?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認為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一是對待問題態(tài)度不同。人的共性很多,有一點基本類同,做事的時候想著一帆風順最好,總是回避問題、漠視問題。而專家、名師則不同,他們歡迎問題,擁抱問題。因為他們知道,問題總會在人意想不到時出現(xiàn),是躲避不了的。不但如此,他們還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于無疑處生疑。陶行知在談到教育管理之難時說:“當今中國之中等學校訓育尤其難辦。然而難處即是有興味處。他所以難是因為他問題多而復雜;他所以有興味是因為他給我們研究的機會極豐富而不可限量。”他們的看法可謂不謀而合。
二是對待問題行為不同。教學過程中會有大量問題,一般人對此總是采取漠視、抱怨甚至抵制的做法,不研究,不解決,任憑其發(fā)展。常聽一些教師抱怨:“煩死了,試卷上的這道題我剛講過,有些學生愣是不會!”“你看看,兩節(jié)作文課,就寫了個‘貓尾巴’!”不去分析個中原因,也就不會去有針對性地找出對策,雖然站在講臺一輩子,問題依然存在。而教學專家則不同,他會思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繼而找出解決辦法。曹洪彪老師也遇見過學生寫不出作文、寫得短等問題,他開始分析原因,原來學生只是就事論事,不知道聯(lián)想想象,怎么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呢?他就從讓學生寫比喻句開始。在學生的作文越寫越長之后,他又想辦法讓學生抓重心,如此一來,學生作文慢慢就有起色了。
三是對待問題專注度、持久度不同。有些教師可能也會注意到教學中的一些現(xiàn)象,思考其中的問題,并試圖找出應對辦法,也會收到一些成效,但遺憾的是僅偶爾為之,沒有堅持,沒能形成習慣。曹洪彪老師在剛教初一語文時就發(fā)現(xiàn),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在給定的兩節(jié)課內(nèi)完成不了一篇作文,于是他就開始研究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研究作文的構(gòu)成要素,如何讓學生快速掌握這些要素,小有成就之后又加以改進。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探索,一種新的作文方法與流派——“新概念”快速作文誕生了。之后他又想到如何推廣這項成果,建立團隊,研發(fā)課程,編寫教材,建討論群,等等,影響越來越大。曹洪彪老師也因此走出濮陽,走出河南,走向全國,一位語文名師就這樣煉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