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鵬
(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樂蟠初級中學,甘肅 慶陽)
在初中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且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理科課程。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快速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在物理課程學習中絕大部分學生會感覺到有難度。而初中又是實現承前啟后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物理學科教師應當特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鍛煉學生在操作層面的各項技能。實驗教學作為物理課程中的重要教學要點,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體會物理知識,增強對學科性質的深入了解。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當特別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此,本文圍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展開探究,以期進一步促進初中階段物理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物理學科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也將充分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優(yōu)化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力爭實現學生在主體認知結構、合作探究學習以及快樂交流互動和全面綜合發(fā)展等方面實現共同成長。因此,物理實驗課程作為物理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應當不斷加強實驗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這有助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過程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斷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將直接影響物理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鑒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絕大部分學生在物理實驗操作能力上相對較弱,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動手能力的提升。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育模式中,學生的操作能力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學生只是通過聽講、做題的模式進行學習。這一過程不利于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操作,在新課程改革中,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核心,對課堂教學提出新的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積極性,通過學科知識的教學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物理實驗課程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相應的課題指引下,通過實踐完成相應的探究,使學生從書本層面的理論認知中走出來,從更多角度對物理課程形成正確的認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及主動求知的動機。為此,可以在更大層面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實踐、主動思考物理問題、主動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物理知識關聯,全面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整體狀態(tài),有利于課程教學成效的提升[1]。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師應當加強對實驗課程的優(yōu)化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水平趣味性設置教學實驗,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對物理課程形成正確的認知,對物理實驗過程加強理解,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實驗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全面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動手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將針對某一具體物理問題展開分析,通過主動實驗的過程有效解決,不斷提升物理思維能力,提升認知水平。
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僅與其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關,同時也與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廣度、想象能力等密切相關。要提高課程教學成效,需要從多個途徑展開,這樣才能完成這一龐大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工程,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要提高新課程教學的成效,除了應從教師層面優(yōu)化課程設計外,還應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物理課程具有邏輯性和嚴密性強的特點,要有效掌握理論知識,除了書面知識的理解外,還需要通過對立面的論證來加以驗證。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需要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語言的引導,向學生傳遞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參與實驗操作對物理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參與實驗的積極主動性[2]。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教學,主動參與實踐,主動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提高課程的教學成效。同時,在此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實驗操作的趣味性,形成探究研究的思維,從看書、背書、做題的固化學習模式中走出來,發(fā)現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充分體會物理課程的魅力。
在積極推進物理課程教學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課程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打造實驗教學高效課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關鍵性問題。通過對以往的實驗課程教學經驗總結會發(fā)現,在傳統(tǒng)的實驗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思路相對固化,其思想處于被禁錮的狀態(tài)中,在多數的教學情境中都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3]。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習群體本來應當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但從實驗課堂中的表現來分析,學生卻顯得過于“冷靜”和“老沉”,這是由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過于死板造成的,其重點只注重將實驗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表面上顯示出能力的提升、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沒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運轉,從長遠來說,這種學習模式將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新課程教學環(huán)境中,應當著重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設更和諧的學習情境,觸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考的思維開關,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例如,在初中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實驗課程“會跳舞的小人”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相關實驗課程的代入感,在實驗之前播放相應的視頻短片,給學生展示實驗過程中的相應景象,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通過本章節(jié)的知識引導學生對物理課程深入了解,并且認識到現實的物理世界中存在諸多奇妙的現象。結合視頻播放的內容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如為什么視頻中的小人會跳舞?小人的跳舞與聲音有什么關系?等。以此創(chuàng)設充滿樂趣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打開思路,為接下來的實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信息化技術手段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帶來更多可能。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突出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輔助,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成效。例如,針對某些實驗課程,由于綜合條件的限制及實驗器材、實驗設施以及實驗場景的有限,學生不能完成相應的操作,導致對相關步驟了解得不夠清晰。此時,就可以通過微課教學模式錄制相應的實驗步驟,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實驗步驟,抓準學習重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在“小孔成像”的物理實驗課程中,需要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小孔成像的基本規(guī)律,理解物點與像點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為了提高實驗課程的教學效率,可通過微課錄制等方式向學生講解小孔成像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明確具體步驟。再通過微課的回放引導學生加以思考,觀察實驗結果,抓住學習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有效解決基礎設施不足而造成的實驗問題,達到課程教學效果。
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夠為實驗教學提供基礎,而實驗又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實驗教學是實現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橋梁。在實驗課堂上,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實驗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能勇敢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從教室里走出去,積極探尋物理世界的奇妙現象。例如,在九年級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課程內容中,就可以通過實驗動手的過程學會電流的具體測量方法。在學習該章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包括電流、電荷、電路等,為實驗操作過程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指導學生記錄每一次實驗測量的具體數據,通過比較、分析、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提高對實驗過程的思考,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創(chuàng)造實踐的平臺,進一步促進學生用心思考,動手操作,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構建具有趣味性、發(fā)展性和實效性的新型課堂,引導學生在有趣的實驗教學中,不斷提高實踐操作技能,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