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學 陳玉斌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部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瓶頸。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左手抓閱讀,右手抓寫作,左右手同時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補白是統(tǒng)編教材中新增設的一門語文技能,旨在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在客觀上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對于閱讀來說,預習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大多學生都忽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課上學習時沒有目標及針對性,這對他們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利。因此教師應設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進入文本的情境,提前思考相關的問題,進而在教師解讀文本時,可針對學生的預習難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設置的預習作業(yè)可以與補白相關。
就是讓學生對原來的題目做一個補充,以讓讀者更明白文本的大致意思。當然,通過對文題的補白也能看出學生是怎樣理解原來的題目的。在寫作中如何給習作創(chuàng)設一個題目也是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好的題目能抓住文本的主題,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以統(tǒng)編教材《孔乙己》為例,教師讓學生在預習時候,給原文本加一個副標題。學生就在想副標題要突出人物的什么呢,他們展開了討論,也展示出不同的思維結(jié)果。學生說,如果抓住人物的肖像,可以加上這樣的副標題:一個指甲很長的男人;一個穿長衫的讀書人;一個胡子亂蓬蓬的老人。學生解釋說,指甲長說明孔乙己不是一個愛勞動的人,或者就是一個不勞動的人,長指甲至少表明他的三個特點:一是不愛勞動,二是不講衛(wèi)生,三是迂腐之極。如果從個性來說,可以加上這樣的標題:一個喜歡喝酒的人,一個愛吃茴香豆的人,一個逗樂孩子的人。學生說,孔乙己的個性是多重的,在本性上是一個愛孩子的人,是一個愛生活的人,也是在某種程度上豁達的人。如果從命運角度來說,可以加上這樣的標題:一個下落不明的人,一個因竊被毒打的人。學生說,孔乙己的命運是不可違的,好像一切都在安排之中。即,酒沒人勸,醉了沒人管的落魄狀態(tài)。如果站在社會背景的角度來說,可以這樣加:一個可憐的知識分子,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學生說,孔乙己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學生就預習中呈現(xiàn)的副標題,進行了分類,也簡單闡明了觀點。教師追問:哪一個副標題更好呢?教師給學生討論的時間,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學生在預習中對相關的情節(jié)有了認識,另外一方面學生提煉題目的能力也增強了。
所謂背景就是文本的寫作年代,事情發(fā)生的時代,以及相關人物的介紹等。一般來說,作者在行文的時候,都沒有直接介紹相關的背景,學生只有在解讀文本之后,才能感悟其中的背景。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就孔乙己這一人物做一個背景介紹;也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對文本涉及的時代背景做一個簡介。一學生就做了這樣的歷史背景簡述:19世紀末期,民不聊生,從文本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孔乙己喝酒的錢都沒有,一群小孩吃飽飯都成問題,就等孔乙己的幾個茴香豆。孔乙己所處的時代是科舉制度仍在盛行的時代,所以,他偷書,也想?yún)⒓涌婆e考試,以能爬上統(tǒng)治地位。學生對歷史背景的介紹,也是教師一直提倡的,要將找來的資料的內(nèi)容與文本的實際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師要能看出學生借助查閱資料是不是真正理解文本內(nèi)涵。另外一方面也能體現(xiàn)學生的寫作水平,因為需要學生將材料進行雜糅,進而形成自己的表述。一學生補白的是人物背景介紹,它一方面能反饋出學生對人物的理解狀況,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學生歸納文字的能力。他對孔乙己的背景做了這樣的表述:外貌特征為,身材很高大,面青白臉色,皺紋間常夾些傷痕,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語言特征為,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性格行為特征:自命清高,好喝懶做,不會營生,偶爾偷竊,善良;職業(yè)及工作單位為,無固定職業(yè),有時替人抄書。明顯地看出來,學生做的背景介紹準確地從文本中選擇了表現(xiàn)孔乙己特征的信息,同時也對背景做了不同的分類,這也是學生所要掌握的按照一定的次序表達的技巧。
互學就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就是讓他們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教師設置“補白”的要求,學生可分享別人的思維,質(zhì)疑他人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進而讓“補白”展示自己的特色,又體現(xiàn)集體的智慧。在自學部分學生補白的是題目與背景,教師想讓他們從大的方面入手,逐步感知閱讀。在互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的人與事,通過補白能讓人物輪廓清晰,能讓事情的敘述多一種可能存在。
一般來說,在描寫人物的文本中學生會看到相關人物的心理描寫,這能幫助他們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而明了文本的主題。人物的心理描寫必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與當時的情節(jié)發(fā)展,文學大家基本都是心理描寫的高手。同樣,心理描寫也是學生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有助于作者情感的流露與主題的呈現(xiàn)。曾經(jīng)做過一個調(diào)查,學生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人物的時候,他們用的最多的是外貌描寫,不怎么用的就是心理描寫。有的時候,他們的外貌描寫又是冗長的,多余的,與情節(jié)毫無關聯(lián)的。比如學生經(jīng)常說,他有一雙大眼睛,小嘴巴,一副眼鏡等;這樣寫沒錯,但外貌的描寫要與事情的發(fā)展相關聯(lián),要對接上下文的表述,要能將情與理融合進去。其實成功的外貌描寫是與心理描寫相融的,不是分割的。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描寫輔導。
《孔乙己》這篇文章中,可以補白的心理描寫很多。“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边@是文本里的一段話,是酒店里的一伙人取笑孔乙己的對話。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孔乙己被吊著打,補寫一段他的心理描寫。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細節(jié)描寫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學生對人物理解的深淺度。一學生這樣寫道:我聽到棍子抽打我身子的聲音,我也聽到他們罵我的聲音。我在心里想,只要這次我不被打死,我還是會有出人頭地的那天,我還是會把那本偷來的《大學》讀完。我在想,他們只要不打死我這根老骨頭,我明天還會來咸亨酒店,還會來一碗茴香豆。我在想打我的這幫人一定是一群粗魯?shù)娜?,君子是動口不動手的,這些都是假君子,我要與他們分清界限。我在想我要看清這些人的嘴臉,等我中舉了,我就會在大堂上審訊這幫大老粗??梢钥闯鲞@個學生是以孔乙己的口吻描述心理活動的,能看出孔乙己的大腦已經(jīng)被封建禮教毒害,能看出他還熱衷于功名,他已經(jīng)習慣于在酒精的麻痹下生活。學生的心理描寫“補白”是他們對文本人物的深度解讀,只是這次解讀是通過“寫”來完成的??梢娫诮虒W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地與文本的人物進行對話,讓他們走進人物,進而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文章貴取舍,一篇經(jīng)典的文本總是詳略得當,略寫的部分有時候能給人無窮的回味。教師在指導學生解讀文本時,可以讓他們就略寫的部分補白事情的細節(jié),將隱藏的事例表述出來,也將隱藏的情感挖掘出來。就事情細節(jié)“補白”來說,從寫作的層面它側(cè)重考查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將一件事講述清楚的能力,這是學生寫記敘文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二是將人物的特點延續(xù)下去的能力,既然是補白,人物的基本性格還要與原文相似。換言之,這是要求學生從一件新發(fā)生的事情上,表現(xiàn)人物原先的性格。三是將主題深化下去的能力。換言之,學生要重新寫出一個事例,表述與文本一脈相承的主題。
《孔乙己》中有這樣一段話: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庇谑沁@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教師讓學生討論如補白一段一群孩子下次再來的情節(jié)。每六個學生圍成一個小組,他們討論著一群孩子為什么會再來,再來了孔乙己會說什么,會做什么。這樣的補白,要求學生關注文本的細節(jié),關注人物的細微表現(xiàn)。一個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是,一群孩子還會來,因為他們可以聽到笑聲,孩子最喜歡熱鬧,只要有人聚在一起,他們就要看究竟;孩子會來,因為他們可以吃到東西,酒店里只有孔乙己才會給孩子茴香豆吃。小組合作將討論深化下去,一個組員說,孔乙己興許只會給每個孩子一個茴香豆,因為他的生活每況愈下;興許孔乙己會說,只怨恨,碧山遠千重萬重,萬千重。怎能知何時才能與銅錢相逢;等忘卻,花凋謝,萬枝千枝,千萬枝。方曉得此生與孔方兄聚散已匆匆。毫無疑問,學生是以白話文的語言體系補白了孔乙己可能會說的話。學生寫不出文言文,這不能責怪他們,但是這個補白同樣精彩。首先這段話中出現(xiàn)“銅錢”與“孔方兄”,就如出現(xiàn)“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一樣,人物的性格還是一樣的。其次這段話有點繞,乍一看是不怎么能懂的,這與原文孔乙己說著人們不懂的話也是一致的。再次,這段話還表明孔乙己已經(jīng)不再闊綽,多次含蓄地說錢不多了。大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會出現(xiàn)細節(jié)不生動的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描寫不細膩的現(xiàn)象,這些都與學生不關注細節(jié)有關。因此在閱讀中,將學生的視線引入到細節(jié)的“補白”中,會促進學生讀寫素養(yǎng)的齊生長。
展學的過程對于閱讀來說,就是指導學生拓展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探究文本主題意義的過程。展學中的“補白”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能升華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魯迅先生看似不經(jīng)意的幾筆環(huán)境描寫就能渲染當時的氣氛,烘托出人物的心情來,同時也寄托了他對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孔乙己》這篇文中有關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也是隨處可見。為了進一步地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力,教師可讓學生對一些沒有環(huán)境描寫的段落,補上幾句描寫,以與上下文呼應?!坝幸惶?,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結(jié)賬,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這是文本中的一句,教師可讓學生在原文“中秋前的兩三天”補上幾句環(huán)境描寫。一學生這樣寫道,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門前的楊柳像往常一樣掃拂著地面;柜臺上方的香爐也像往常一樣,升騰屢屢香氣,仿佛要保佑著酒店要永遠。學生的這個補白主要起的作用就是能推動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為下文掌柜無意提到孔乙己做鋪墊。從學生的這段補白來看,它表明學生能理清文本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更主要地,它也說明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精致化的寫作能力。
一般來說,大多好的文學作品在結(jié)尾的時候都是非常地講究,往往能給人欲言又止,回味無窮的感覺。《孔乙己》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給了學生無限的遐想的空間,這也為他們補白一個結(jié)尾創(chuàng)設了更多的可能。學生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其實可以在結(jié)尾補白一個尋人啟事,以這樣的方式結(jié)尾,一方面是說明當時的世間還是有一點溫情的,起碼還有人要去找尋孔乙己;另外一方面這個尋人啟事同樣能延續(xù)原文的風格,給讀者以無限想象的空間。讀者會想孔乙己是不是能夠找到,是不是有人會去留意這個尋人啟事,孔乙己假如也看到這個啟事會不會回家。補白一個尋人啟事能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綜合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一學生是這樣寫的,如果你見過一個不能正常走路的老人,臉上還有一些傷疤,身上還有一股的酒味,他可能就是孔乙己。這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不會傷害到你;這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會抄書,會之乎者也。如果你見到他,那么請與他的家人聯(lián)系,你會得到重賞。教師沒有去拘泥于學生寫的形式,單就內(nèi)容來看,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啟事展現(xiàn)孔乙己的基本特征,也展現(xiàn)出尋人的需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不同形式的補白,以讓學生獲得讀與寫的深度發(fā)展。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模式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傳統(tǒng)的只抓單一能力的做法已不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教學需要讀與寫齊頭并進,補白就是闡述讀與寫的有效方式。補白是“寫”的藝術(shù),也是對“讀”的一次領悟??梢姟把a白”是在學生透徹理解文本之后的一次微寫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留白”,進而進行“補白”,以讓脈絡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