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干,陳 鵬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心理治療科,廣東 湛江 524009)
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個人思維、感知覺、情緒等方面出現(xiàn)扭曲,多發(fā)作于青年與壯年時期,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攻擊、激越等行為,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因此,臨床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精神癥狀,改善預(yù)后尤為重要。奧氮平、利培酮均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會使糖脂代謝紊亂,患者服用后可導(dǎo)致高脂血癥、高血糖等不良反應(yīng)[1-2]。喹硫平對多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如多巴胺、5- 羥色胺(5-HT)、α1- 腎上腺素受體等均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對多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受體有相互作用,較少引起椎體外系反應(yīng)[3]。因此,采取何種藥物治療成為目前臨床關(guān)注的重點?;诖?,本研究探討了精神分裂癥患者應(yīng)用不同抗精神病藥物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34例)、B組(33例)及C組(33例)。A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1、13例;年齡21~44歲,平均(34.25±8.78)歲;病程1~5年,平均(3.18±0.89)年;受教育年限9~13年,平均(11.11±1.09)年。B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0、13例;年齡20~43歲,平均(34.19±8.66)歲;病程1~4年,平均(3.21±0.78)年;受教育年限9~14年,平均(11.08±1.05)年。C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14例;年齡21~45歲,平均(34.23±8.59)歲;病程1~5年,平均(3.17±1.08)年;受教育年限8~15年,平均(11.20±1.10)年。對比3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可實施組間對比。納入標(biāo)準(zhǔn):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4]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biāo)準(zhǔn)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存在過敏反應(yīng)者;無明顯錐體外系反應(yīng)者等。排除標(biāo)準(zhǔn):合并消化系統(tǒng)惡性病變者;合并肝、腎功能嚴(yán)重不全者;伴有嚴(yán)重心、腦血管疾病者等。本研究經(jīng)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第一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患者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采用奧氮平片(北京天衡藥物研究院南陽天衡制藥廠,國藥準(zhǔn)字H20203413,規(guī)格:5 m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5 mg/次,1次/d,2周內(nèi)將劑量增加至20 mg/次,以20 mg/次的劑量服用至治療結(jié)束。B組患者予以利培酮片(北京天衡藥物研究院南陽天衡制藥廠,國藥準(zhǔn)字H20061072,規(guī)格:1 m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1 mg/次,1次/d,2周內(nèi)增加劑量至4~6 mg/次,以最高劑量6 mg/次服用至治療結(jié)束。C組患者予以富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H20000466,規(guī)格:25 mg/片)口服治療,起始劑量為50 mg/次,1次/d,2周內(nèi)增加劑量至300~600 mg/次,以最高劑量600 mg/次服用至治療結(jié)束。3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biāo) ①參照《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zhǔn)》[4]以簡明精神病量表[5]減分率評估3組患者臨床療效,其中簡明精神病量表共18項,按5類因子(焦慮抑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進行計分,以總分35分為臨床界限,即>35分則被判定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治愈為減分率≥?80%;顯效為減分率60%~79%;有效為減分率30%~59%;無效為減分率<30%??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4、8周后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對3組患者精神狀況進行評估,PANSS評分包括陽性量表評分、陰性量表評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其中陽性量表評分(7項),陰性量表評分(7項),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16項),每項采用1~7分7級評分法進行評估,總分為30項得分的總和,分值范圍為30~210分,評分越高,精神狀態(tài)越差。③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7]對3組患者治療前后認(rèn)知功能進行評估,包括總正確數(shù)(總分40分)、完成分類數(shù)(總分10分)、隨機錯誤數(shù)(總分30分)和持續(xù)錯誤數(shù)(總分30分)4部分,其中隨機錯誤數(shù)、持續(xù)錯誤數(shù)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認(rèn)知功能越差,總正確數(shù)、完成分類數(shù)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認(rèn)知功能越好。④于治療前后采集3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代謝指標(biāo),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⑤采用超聲儀檢測3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biāo)[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射血分?jǐn)?shù)(LVEF)]。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精神狀況、認(rèn)知功能評分、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標(biāo)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臨床療效 3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經(jīng)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PANSS評分 治療2~8周后3組患者PANSS評分與治療前比均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但各時間點3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3 組患者 PANSS 評分比較 (?±s?,分 )
表2 3 組患者 PANSS 評分比較 (?±s?,分 )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2周后比,#P<0.05;與治療4周后比,△P<0.05。PANSS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A組 34 86.26±10.32 77.49±10.46*70.16±9.64*#56.31±9.06*#△B組 33 86.19±10.41 76.32±10.35*69.67±9.58*#55.79±9.21*#△C組 33 86.31±10.36 77.61±10.16*69.48±9.66*#56.48±9.13*#△F值 0.001 0.158 0.045 0.05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WCST評分 治療后3組患者隨機錯誤數(shù)、持續(xù)錯誤數(shù)的評分低于治療前,總正確數(shù)、完成分類數(shù)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但治療后3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3 組患者 WCST 評分比較 (?±s?,分 )
表3 3 組患者 WCST 評分比較 (?±s?,分 )
注:與治療前比,*P<0.05。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
組別 例數(shù) 總正確數(shù) 完成分類數(shù) 隨機錯誤數(shù) 持續(xù)錯誤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4 25.18±3.42 29.59±3.29* 2.98±0.76 3.79±0.88* 18.26±5.39 12.64±4.07* 19.38±6.30 16.23±4.77*B 組 33 25.21±3.38 29.68±3.32* 3.03±0.79 3.91±0.91* 18.19±5.48 12.38±4.19* 19.48±6.29 16.17±4.62*C 組 33 25.12±3.34 29.64±3.26* 2.97±0.78 3.87±0.89* 18.21±5.66 12.48±4.16* 19.51±6.48 16.21±4.51*F值 0.006 0.006 0.057 0.157 0.001 0.034 0.004 0.0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脂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組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均呈升高趨勢,血清HDL-C水平均呈下降趨勢;與C組比,治療后A、B組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均顯著升高,且A組顯著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治療后3組間血清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3 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表4 3 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A組比,▲P<0.05;與B組比,□P<0.05。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 例數(shù) TC LDL-C TG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4 3.74±0.73 5.65±0.97* 2.44±0.53 3.80±0.62* 1.31±0.38 3.75±0.51* 1.71±0.37 1.19±0.37*B組 33 3.46±0.75 4.37±0.99*▲ 2.35±0.54 2.98±0.61*▲ 1.30±0.39 2.17±0.50*▲ 1.73±0.39 1.28±0.36*C組 33 3.59±0.78 3.89±0.58▲□ 2.41±0.56 2.64±0.60▲□ 1.29±0.41 1.68±0.52*▲□ 1.74±0.41 1.40±0.39*F值 1.159 36.881 0.237 32.100 0.022 151.251 0.051 2.66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心功能指標(biāo) 治療后3組患者LVEDD、LVESD高于治療前,LVEF低于治療前;治療后A、C組患者LVEDD、LVESD均高于B組,且C組高于A組;A、C組患者LVEF均低于B組,且C組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3組患者心功能指標(biāo)水平比較(?±s)
表5 3組患者心功能指標(biāo)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A組比,▲P<0.05;與B組比,□P<0.05。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F:左室射血分?jǐn)?shù)。
組別 例數(shù) LVEDD(mm) LVESD(mm)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4 47.22±3.03 50.38±1.51* 37.69±3.19 40.68±1.59* 55.42±4.19 48.76±1.12*B組 33 47.18±3.05 49.16±1.48*▲ 37.59±3.26 39.59±1.71*▲ 55.43±4.23 50.09±1.21*▲C 組 33 47.23±3.06 52.11±1.56*▲□ 37.64±3.18 42.58±1.66*▲□ 55.39±4.21 47.13±1.09*▲□F值 0.002 31.517 0.008 27.653 0.001 55.72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有家族史、疾病、壓力等,且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在青壯年時期緩慢或亞急性起病,嚴(yán)重者可出現(xiàn)性格的改變及社會功能的衰退。利培酮屬于一種D2受體拮抗藥,是目前控制精神病性癥狀和激越癥狀的最常見的藥物之一,在治療陽性、陰性癥狀及其伴發(fā)的情感癥狀取得了一定的療效[8]。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對多巴胺和5- 羥色胺2(5-HT2)的拮抗作用[9]。喹硫平是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其對急性或者慢性、初發(fā)或復(fù)發(fā)性的精神分裂癥均有很好的療效,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的陰性和陽性癥狀,同時患者在服用后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yīng)較少,整體耐受性和順應(yīng)性較好[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治療2~8周后3組間PANSS評分與治療后3組間WCST評分中的總正確數(shù)、完成分類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持續(xù)錯誤數(shù)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表明利培酮、奧氮平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相當(dāng),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與認(rèn)知功能。
相關(guān)臨床研究顯示,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yīng)較少,但其在服用過程中易引起糖、脂代謝異常及肥胖等不良反應(yīng)[11]。本研究中,治療后3組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均呈升高趨勢,血清HDL-C水平均呈下降趨勢,與C組比,A、B組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均顯著升高,且A組高于B組,表明相較于喹硫平,奧氮平、利培酮對患者血脂水平的影響更明顯,其原因在于奧氮平可降低神經(jīng)肽分泌,從而使患者攝食量上升,增加胰島素抵抗;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可導(dǎo)致催乳素水平升高,進而使胰島素抵抗增加;喹硫平對多巴胺受體、5- 羥色胺受體的作用較為平衡,從而對患者攝食量影響較小,因而其對患者的血脂代謝影響較小[12]。
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損害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肌功能,其原因主要在于藥物通過作用于抗膽堿能和多巴胺受體,可釋放腎上腺素,收縮冠狀動脈,導(dǎo)致心肌缺血性壞死[13]。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3組患者LVEDD、LVESD水平均顯著升高,LVEF水平均顯著降低,與B組比,A、C組患者LVEDD、LVESD水平均顯著升高,且C組顯著高于A組;A、C組患者LVEF水平均顯著下降,且C組顯著低于A組,提示相較于奧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對患者心功能指標(biāo)影響較小,其原因在于奧氮平可引發(fā)心臟毒性、降低冠脈血流量、缺血性改變,導(dǎo)致心臟高負(fù)荷;喹硫平可通過對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的影響,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fēng)險;經(jīng)運動平板試驗發(fā)現(xiàn),利培酮對患者的達亞極量心率所需時間相對較長,且自我疲勞等級作用較弱[14]。
綜上,利培酮、奧氮平與喹硫平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相當(dāng),均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癥狀和認(rèn)知功能,但喹硫平對患者血脂水平的影響較小,利培酮對患者心功能指標(biāo)的影響較小,但目前三者對比的相關(guān)臨床報道尚不多見,因此臨床可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