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鈺,凱買爾丁·阿布都艾尼,陳 巍,周曉輝,王玉杰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烏魯木齊 830054)
泌尿系結石即尿石癥,是指因各種因素導致尿液濃縮沉淀所形成的聚合物,可見于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的任何部位,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之一[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泌尿系結石的發(fā)病率為1%~5%[2]。既往對泌尿系結石的成分、病因及相關影響因素都有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隨著腔鏡技術和體外沖擊波碎石等技術的發(fā)展,老年泌尿系結石的治療也取得較大的進展[3]。有研究表明泌尿系結石與脂質(zhì)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4],但老年泌尿系結石患者人群由于多病共存,服用藥物種類多,臨床癥狀不典型。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研究老年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相關危險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0 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泌尿系結石患者82例為病例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75.65±8.69)歲。選取同時期老年健康體檢者164 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04 例,女性60 例,平均年齡(75.43±8.50)歲。本研究通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65歲的住院患者;(2)明確診斷為泌尿系結石的患者;(3)病例資料完整可靠者。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腫瘤,尿路畸形的患者;(2)合并嚴重其他疾病患者;(3)具有泌尿系手術史的患者。
1.3 指標的測定
1.3.1 基礎資料的收集 收集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腦血管疾病史、痛風病史、前列腺增生病史、慢性腎臟病史等體檢資料。
1.3.2 血液指標的測定 抽取研究對象空腹血樣,通過血糖儀檢測患者血糖值,血壓儀檢測血壓值,采用Backman Coulter 生化分析系統(tǒng)測定血清樣本中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白蛋白、尿酸、尿素、血鎂、血鈉、血鉀、血鈣、血磷、血脂、肌酐等生化資料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泌尿系結石的危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病例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比較與對照組比較,病例組在性別、年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腦血管疾病史、痛風病史、前列腺增生病史、慢性腎臟病史、TG、TC、HDL、FBG、尿酸、尿素、血鎂、血鈉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鉀、血鈣、血磷、血脂、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泌尿系結石相關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結果表明,患有低血鉀[OR=0.346,95%CI0.153~0.787]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保護因素,高血磷[OR=9.347,95%CI(2.525~34.605)]、高血脂[OR=1.443,95%CI(1.016~2.050)]是泌尿系結石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泌尿系結石危險因素分析
泌尿系結石作為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其發(fā)生率在老年患者中呈逐漸上升趨勢[4],本研究對住院老年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得出老年住院患者泌尿系結石檢出率為0.8%。研究顯示,高血糖[5]、高尿酸[6]、肥胖及血脂異常[7]是泌尿系結石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糖、肥胖及血脂異常增加泌尿系結石風險的機制可能與胰島素抵抗相關[8]。而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低鉀、高鈣、高磷、高血脂、低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與泌尿系結石發(fā)病相關。進一步多因素分析顯示低鉀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保護因素,高血脂是泌尿系結石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相關研究一致。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磷也是泌尿系結石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與血脂水平均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影響因素。血脂異常主要通過促進枸櫞酸鹽的重吸收及影響腎臟血流等方式促使結石物質(zhì)沉積形成結石[9]。而血磷排泄障礙導致的高磷可能會與體內(nèi)的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復合物[10]。劉峰等[11]的研究指出,老年患者尿石癥結石成分以草酸鈣和磷酸鈣的混合型結石為主。
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形態(tài)和機能方面均逐漸出現(xiàn)衰老現(xiàn)象,臟器功能減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謝、排泄功能的減退,使得機體的代謝活動、生物轉(zhuǎn)化過程變慢。加之老年人群多病并存,常合并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腸道腫瘤等疾?。环幏N類繁多,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常見;飲食習慣改變,飲水量減少[12],喜飲濃茶[13]等多種原因。導致老年人群容易形成泌尿系結石。Queau[14]的研究認為,通過調(diào)整合理的飲食結構及適當?shù)脑黾语嬎?,可以有效的預防尿石癥。所以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為控制體內(nèi)血脂及血磷含量,飲食中應限制動物內(nèi)臟、菌類的攝入,同時避免豆類、肉湯等含磷量較高食物的大量食用。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15],患有代謝紊亂的患者應在控制每日蛋白質(zhì)攝入的同時(0.8~1.0 g/kg),增加蔬菜及水果的食用。老年患者中以鹿角狀結石最為常見[16],可長期無癥狀,容易使患者忽視。當并發(fā)感染、梗阻或腎功能受損時才引起注意。本研究回顧既往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相關檢查提示結石,多無明顯癥狀,腎功能尚可,有研究顯示老年患者一側腎臟有鹿角狀結石,若無癥狀,通??刹槐厥中g,但應隨時觀察其腎功能變化[16]。雖然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方法多樣,但因其復發(fā)率高,且老年患者手術風險大,故本病的內(nèi)科防治頗為重要。根據(jù)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必要的飲食指導、生活方式的干預、定期復查體檢、相關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是泌尿系結石形成的保護因素對老年人群泌尿系結石的發(fā)現(xiàn)、治療、復發(fā)的減少均可提供有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