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權月,牛維維(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70)
甲狀腺疾病主要包含甲狀腺腫、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炎癥、甲亢等,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狀態(tài),同時會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1]。多數(shù)甲狀腺疾病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均會出現(xiàn)一定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循證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模式,憑借其護理措施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特點,在疾病康復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討甲狀腺疾病手術治療患者行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74例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間在本院診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作為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納入的74例患者進行分組,具體分為兩組,各組病例均為37例。常規(guī)組患者性別: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17例;年齡:最小年齡為32歲,最大年齡為73歲,均值為(45.85±3.49)歲。循證組患者性別: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74歲,均值為(45.95±3.58)歲。兩組在入選對象一般資料對比方面,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手術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護理遵醫(yī)囑,同時根據(jù)患者情況和護理工作經驗開展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主要包含術前體征監(jiān)測和病情觀察、口頭健康知識宣教;術中生命體征監(jiān)測護理;術后病情觀察、生活指導、康復訓練指導。循證組患者治療期間加強循證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組建循證護理小組 以甲狀腺手術患者圍術期實際護理需要為根據(jù),組建護理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成員為科室護師、護理人員。
1.2.2 提出循證問題 以實際情況為依據(jù),提出循證問題:①該病手術部位特殊,術后疼痛相對明顯;②術后潛在并發(fā)癥為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等;術后疼痛及舒適度改變等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進而影響療效及術后生活質量改善。
1.2.3 尋找循證支持 護理人員根據(jù)循證問題,選擇以“甲狀腺疾病”、“手術護理”、“循證護理”等作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等進行文獻檢索,對文獻可靠、真實性進行評估,明確文獻內部真實性、臨床重要性及適用性。最后以文獻結論為根據(jù),同時結合臨床實際制定具體護理措施。
1.2.4 護理措施實施 (1)術前護理。①認知行為護理。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運用溝通技巧,為患者講解導致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臨床表現(xiàn)、危害性、治療措施、治療過程中需患者配合的要點、治療效果等。同時對患者適當講解手術方法、操作流程,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治療措施、治療效果,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②體位訓練。甲狀腺手術實施前2d,護理人員開始指導患者在進餐后2h進行針對性的手術體位訓練。訓練開始前5min,患者先做頸部準備活動,主要為頸部前屈、回環(huán)、左右旋轉等活動。(2)術中護理。手術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在確保手術操作不受影響前提下協(xié)助患者擺放合理的體位,盡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同時,護理人員術中加強對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3)術后護理。①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通過觀看電視節(jié)目、聽節(jié)奏舒緩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閾值,進而減輕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劇烈而無法耐受的患者,及時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泵進行鎮(zhèn)痛。②康復護理。待患者切口愈合后立即指導其進行頸部、肩關節(jié)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將患側上肢放置于健側肢體上方,降低肩下垂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行甲狀腺全切術治療者,指導患者術后長期使用甲狀腺制劑,避免術后病情復發(fā),同時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放射治療等。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接受頸部體檢。
1.3 觀察指標 ①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30min,檢測其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及心率情況。②觀察患者術后手術部位疼痛程度。選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2]進行疼痛程度評估。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③干預前(患者入院時)、術前(手術實施前30min)、干預后(術后出院時)均采用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3]評估患者焦慮情緒。該項評估具體包含特質焦慮(T-AI)量表、狀態(tài)焦慮(S-AI)量表兩個部分,評分結果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使用P<0.05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s”描述,對比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使用百分率“%”描述,比較用χ2檢驗處理。
2.1 兩組手術應激反應情況比較 相應護理干預之后,循證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30min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相比常規(guī)組均明顯更低,心率也明顯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前30min血壓水平及心率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前30min血壓水平及心率情況對比(±s)
組別 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入院時 術前30min 入院時 術前30min 入院時 術前30min常規(guī)組 37 110.52±10.15 134.01±10.89 68.20±4.67 78.58±4.85 76.25±5.41 90.36±6.90循證組 37 110.67±10.28 115.20±10.14 68.22±4.59 70.11±3.50 76.23±5.38 78.59±5.64 t - 0.063 7.689 0.019 8.614 0.016 8.034 P - 0.950 0.000 0.985 0.000 0.987 0.000
2.2 兩組術后疼痛及負性情緒情況比較 術后循證組患者平均VAS評分為(2.81±1.04)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6.05±1.25)分(P<0.05);術前、干預后,循證組患者T-AI評分、S-AI評分相比常規(guī)組均顯著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T-AI及S-AI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T-AI及S-AI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T-AI評分S-AI評分干預前 術前 干預后 干預前 術前 干預后常規(guī)組 37 50.50±6.24 55.65±6.14 59.58±6.17 46.50±5.47 53.65±6.01 59.85±6.70循證組 37 50.48±6.27 50.88±6.28 51.29±6.34 46.52±5.38 48.25±6.34 50.38±6.28 t - 0.014 3.304 5.700 0.019 3.760 6.272 P - 0.989 0.002 0.000 0.987 0.000 0.000
甲狀腺疾病屬于臨床診治中常見內分泌疾病,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原因、碘源性因素等均可導致疾病發(fā)生。外科手術是目前臨床上用于甲狀腺疾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但是手術操作會對患者機體造成一定刺激,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術后嚴重的負性情緒導致患者心理狀態(tài)紊亂加重,手術麻醉效果及相關操作的開展受到影響[4]。
與傳統(tǒng)護理相比,循證護理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在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需不斷解決問題,護理人員通過查閱循證護理學等相關文獻,以科學依據(jù)為基礎,同時結合護理經驗評價、研究是否可獲得理想護理效果,然后再結合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制定最佳護理計劃,并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嚴格遵照施行[5]。該種護理以提供給患者最大限度的照顧作為目標,是傳統(tǒng)護理觀念及模式的一個重大轉變[6]。循證護理中相關措施均由受過專業(yè)學習、培訓的優(yōu)秀護理人員執(zhí)行,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及時發(fā)現(xiàn)、思考、解決問題,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可獲得不斷提升,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及效率[7-8]。本研究將循證護理用于甲狀腺手術患者中,在明確循證問題、尋找循證支持基礎上,主要從術前針對性認知評估、認知行為護理、體位訓練及術中體位護理、病情觀察以及術后疼痛護理、康復訓練等幾個方面給予循證組患者護理干預。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該組患者術前30min的血壓水平和心率均低于常規(guī)組;該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該組患者術前、干預后的T-AI、S-AI評分相比常規(guī)組均更低,兩組間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該結果獲得數(shù)據(jù)及分析結果表明,循證護理用于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患者,能夠使患者面對手術的應激反應程度有效減輕,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幫助患者更好地緩解焦慮情緒。
綜上所述,甲狀腺手術治療患者護理中加強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明顯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有助于患者術后總體康復效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