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華,周德生,陳 瑤,齊 婧,劉利娟,張 婷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臨床癥狀包括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平衡障礙為主的運動系統(tǒng)癥狀和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其具有低病死率、高病殘率、發(fā)病率與年齡相關、癥狀進行性加重的特點,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近年來,諸多中醫(yī)學界致力于研尋可改善PD患者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速度、降低西藥副作用的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周德生教授在吳鞠通的三甲復脈湯基礎上進行加減,采用方便患者長期服用的顆粒劑型制成三甲復脈顆粒,臨床上對PD陰虛血瘀證患者療效頗佳,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來源于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湖南省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的PD患者59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試驗組29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9.37±6.12)歲,平均病程(5.45±3.10)年。試驗組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7.52±6.01)歲,平均病程(5.39±3.2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H-Y分級等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1)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年版)》[1];西醫(yī)分期符合改良H-Y分級法病情在1~3級。(2)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參照隆呈祥整理的《中醫(y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①主癥: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麻木疼痛;②次癥:頭暈耳鳴、耳聾、健忘、形體消瘦、口咽干燥、唇面色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或細澀而數。臨床癥狀具備3項主癥及(或)1項主癥、3項次癥即可確立。
排除標準:①曾經接受過手術治療的PD患者;②患有PD以外對生活質量及運動功能造成直接影響的疾病者;③近期服用對本試驗結果可能有影響藥物者;④試驗過程中不配合治療或自行調整藥物劑量者;⑤受試者對試驗中所使用的藥物過敏、嚴重不良反應者。
對照組:僅予西藥治療,首選鹽酸普拉克索片,對于運動癥狀顯著者,聯合多巴絲肼片治療。入組前逐漸穩(wěn)定西藥劑量,入組后劑量維持不變。試驗組:聯合中藥三甲復脈顆粒,溫水沖服,早晚各1次。由深圳華潤三九有限公司提供,湖南省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藥房配置。三甲復脈顆粒:生牡蠣、炙鱉甲、炙龜甲、雞血藤、生地黃、炙甘草、山楂、麥冬各15 g,阿膠、火麻仁、赤芍、片姜黃、山茱萸各10 g。兩組均連續(xù)服用8周。
(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統(tǒng)一帕金森評定量表(UPDRS)總積分:包括精神行為情緒、日常生活活動、運動檢查和治療的并發(fā)癥4個部分,總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2)PD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量表(PQD-39)積分[4]:根據嚴重程度每個條目0~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受損越嚴重。
(3)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2-3]:根據嚴重程度每個條目計0~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
與干預前相比,對照組干預后UPDRS總積分降低(P>0.05),試驗組干預后UPDRS總積分顯著下降(P<0.05)。干預后,試驗組UPDRS總積分前后差值較對照組下降(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UPDRS總積分比較 (分,
與干預前相比,對照組干預后PQD-39積分升高(P>0.05),試驗組干預后PQD-39積分顯著下降(P<0.05)。干預后,試驗組PQD-39積分前后差值較對照組下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QD-39積分比較 (分,
與干預前相比,對照組干預后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P>0.05),試驗組干預后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下降(P<0.05)。干預后,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前后差值較對照組下降(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PD可歸屬于中醫(yī)“顫證”范圍,PD發(fā)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5],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顯著升高,肝腎陰虛是其病理基礎,瘀血阻絡是其重要病理環(huán)節(jié)。早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就有“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的記載,陰氣難成易虧,隨年老體衰,肝腎之陰日益虛虧,又肝腎同源、精髓相通,腎精虧虛則不能養(yǎng)髓,肝血不足則腦竅失榮,人體神機轉運、運動行處必受其影響,加之陰虛則陽亢,“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從而出現六覺衰減、動作失衡、震顫不已等癥狀。年老之人因代謝遲緩,濕、濁、痰、瘀之邪易在體內蓄積,據調查顯示[6],老年人的血瘀證發(fā)病率占65.7%,而PD病程日久,陰損氣耗,瘀血內生,陰虛生內熱,熱熾血瘀,熱瘀互結,故血瘀證尤為常見。
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甲復脈顆粒來源于吳鞠通的三甲復脈湯,在其基礎上加入山茱萸增強滋補肝腎之力,易白芍為赤芍,加入片雞血藤、山楂、姜黃以增行氣除瘀、活血通絡之效。全方具有滋陰熄風、化瘀通絡功效,針對PD陰虛血瘀病機治療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單純西藥治療8周后UPDRS量表、PQD-39量表、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評分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三甲復脈顆粒聯合西藥治療8周后UPDRS量表、PQD-39量表、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評分均顯著下降,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前后量表評分差值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
PD為神經系統(tǒng)進展性退行性病變,目前西醫(yī)對PD以對癥治療為主[7],神經修飾治療尚未系統(tǒng),擬多巴胺類藥和抗膽堿藥是目前抗帕金森病主要用藥。多巴絲肼片及鹽酸普拉克索片是目前治療PD的常用藥物,疾病中早期可見明顯臨床療效,但長時間用藥后易導致 “左旋多巴恐懼”,使治療不能達到滿意效果,且可伴有惡心嘔吐、體位性低血壓、異動癥、睡眠障礙、精神癥狀等多種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在入組前已穩(wěn)定西藥劑量,且研究期間劑量保持不變,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在短期內(8周)服用穩(wěn)定劑量西藥,患者臨床癥狀基本平穩(wěn),西藥在穩(wěn)定病情后維持劑量服用并不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在西藥基礎上聯用三甲復脈顆??蛇M一步緩解PD患者臨床癥狀。中西醫(yī)聯合治療在改善患者癥狀、延緩病程進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中西醫(yī)聯合治療療效優(yōu)于純西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