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措
摘 ?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意思是說反復朗讀能領會文章的旨意,強調了讀的作用及其重要意義。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沒有文言語感,文字生疏,也沒有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讀”擺在首位,在教學中要突出朗讀教學。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朗讀教學,從通讀、范讀、角色朗讀、精讀等多方面入手。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朗讀
近年來,很多地區(qū)的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上聽不到或很少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學習文言文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師一句一句的翻譯,學生在課本上一句一句的記錄,學生在課堂上成了活生生的打字機。“滿堂灌”的現(xiàn)象使整個課堂看起來死氣沉沉,讓原本精妙經(jīng)典的美文失去了它原有的存在價值,它們成為了學生眼中厭倦的對象,可想而知這一節(jié)課收到的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了。殊不知,沒有了原聲朗讀的語文課是永遠形象不起來的,沒有了原聲朗讀的文言課只能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厭的。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還語文課堂一片瑯瑯的書聲,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朗讀訓練,努力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下面就具體談一談如何進行朗讀教學。
一、重視范讀和領讀
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初中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每篇文言文時都要堅持范讀,目的在于影響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并以此為手段,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意蘊,增強教學效果。有不少教師常擔心自己讀音不準而不敢自己范讀,而拿個錄音機放放了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識。因為朗讀對學生的感染除了文字和聲音外,還有很大部分來自于體態(tài)語言――朗讀者豐富生動的表情。教師在朗讀時全身心的情感投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感染作用。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于和樂于高聲而有感情地朗讀的風氣和習慣。教師只有自己首先讀得好,才能激發(fā)學生喜歡讀文言文,讓他們感覺到“原來文言文的朗讀這么有趣!”
領讀也很重要,與現(xiàn)代文相比,文言文的語調語感相對難把握。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領讀。對于初中學生,一般不需要全篇領讀,但在文章關鍵處朗讀難點處,教師還是需要重點范讀并領讀。
二、傳授朗讀的具體方法
朗讀主要是通過重音、停頓、語調、語速等傳達的,所以教師在朗讀訓練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朗讀的重音
關于重音。朗讀時,句子中的某些詞語需要重讀,比如句子中作謂語的動詞要重讀。例如“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中重讀的詞語為“詐自稱”;表示性狀和程度的狀語常常也要重讀,如“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太后盛氣而揖之”中重讀的詞語應為“面”“盛氣”;表示性狀強調的定語要重讀,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重讀的詞語應為“三里、七里”;表示結果或過程的補語要重讀,如“卻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國之師”,其中“七百余里”“九國之師”應重讀;疑問代詞、指示代詞常常需要重讀,如“當此之時……”“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讀。除以上五種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強調的詞語常常也需要重讀,這是因不同的語境而定的,故放在具體篇目中指導。
(二)朗讀的停頓
朗讀的停頓指的是朗讀語流中聲音的停頓。這是根據(jù)生理的需要與表達意義的需要而作的間歇、休止。適當?shù)耐nD對朗讀者來說,可以適當?shù)負Q氣、恰當?shù)乜刂普Z速、更好地表達感情。朗讀的停頓,通常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結構停頓三種類型。就朗讀而言,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里結合課文談談文言文朗讀停頓中應注意的幾種情況。(1)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語后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2)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3)根據(jù)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5)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6)詩句節(jié)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guī)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jié)停頓。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涉及文字、詞義、語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
(三)朗讀的語調
關于語氣、語調。古漢語中的語氣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有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應讀出句子的特有語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疑問語氣讀升調,感嘆語氣讀降調。
(四)關于語速
議論文和說明文以中速為宜,其他文體(如記敘類、抒情類)則依據(jù)情節(jié)的進展和感情表達的需要來安排。如內容是激動、歡快、緊張,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邁奔放時,語速要相對快一些;如內容是痛苦、悲傷、低沉、抒情的時候,語速要相對慢一些。
三、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朗讀
教師適時介紹課文背景材料,讓學生先翻譯課文內容,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這樣有助于學生把握住文章的內容,從而更好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情感。文言文閱讀應該能夠把一些東西讀通,讀得很順暢,學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說:“立體的懂,它的關鍵就在于熟讀背出,把所讀書的全部裝進腦子里。假如不是熟讀背出,把所讀的書全部裝進腦子里,讀了一課書,記住了多少生字,記住了多少句子,這只是點線的懂?!比绾芜_到“立體”的效果昵?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讀、背誦,讓學生“入乎其內”,如入無人之境地誦讀,學會搖頭晃腦地盡情朗讀,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讀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進而把握課文基本內容,篩選出課文的相關信息,從而達到“立體”的效果。
總之,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能清楚地認識到朗讀教學的益處并掌握好的文言文朗讀教學的方法,文言文的整體教學工作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言文的教學也必然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田地. ?淺談朗讀和背誦在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6(5).
[2] 肖婷.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策略研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