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嫻
摘要:隨著新課改“綜合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初中語文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閱讀理解能力不僅考驗著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但現(xiàn)今初中閱讀理解題目回答中反映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教師應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首先簡要說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答題的不足,接下來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答題的有效技巧。希望能對初中語文教師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閱讀理解作為初中語文重點考察的項目之一,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驗。但是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在實際答題時一頭霧水,效率低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理解技巧,開展高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回應新課改的要求。
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不足
1、閱讀理解能力薄弱
閱讀理解答題與學生的基礎閱讀理解能力息息相關。為有效答題,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基礎的字詞句等知識,更需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剖析脈絡結構,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放眼初中校園,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普遍低下,在答題過程能夠中難以把握文本結構,理解文本內涵,導致閱讀理解答題能力低下。
2、文本類型不熟悉
不同的文本類型對應著各異的閱讀理解方法。例如記敘文應了解其時間、地點、人物等重點要素;議論文應重點把握文本觀點及論證過程等。但現(xiàn)今初中生在進行閱讀理解學習時,忽視了對文本類型的分析把握,導致實際答題過程中難以依據(jù)文本類型快速理清思路,進行分析,拖慢了閱讀理解答題的效率。
3、答題技巧缺失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同樣影響著閱讀理解答題的效率和質量。答題技巧的提升必須依靠大量文本的不斷積累和對文本的深入剖析?,F(xiàn)今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雖然教師會進行答題技巧的總結和講述,但學生對于閱讀教學興趣不高,難以主動總結、積累,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同樣簡單應付了事,未能進一步分析反思,導致在答題時一頭霧水,難以有效把握文本,造成了閱讀理解答題質量不佳。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探究
1、閱讀方法教學,提升答題能力
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與學生的閱讀理解答題能力息息相關。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加強閱讀方法的滲透。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多次、重復性的閱讀。首先,教師應當帶領學生閱讀全文,并提醒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本各段落的中心思想,形成文本各段落層次化的模型。之后,教師應當以段落為基礎,轉入精讀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明確每個段落、語句的含義及其在全文架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關鍵語句的作用。初中階段的閱讀文本通常立意鮮明、結構清晰,關鍵語句通常發(fā)揮著引領全段、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等重要作用。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尋找關鍵語句,并對其進行標記,認真思考分析其作用。借助日常教學中閱讀方法的指導,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為閱讀理解答題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更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回應了新課改的要求。
2、全面審核全文,正確把握文本
放眼初中生閱讀理解答題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最大的失誤點并非學生閱讀能力低下,而通常由于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把握并不充分,導致誤答、漏答。對于條理清晰,邏輯思維較強的說明文、議論文等閱讀時尤為突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的第一步,就應當促使其在答題前必須認真、全面審核全文,正確獲取文本的有效信息,并對此作出回答。借此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答題的正確率。
例如,部編版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的閱讀理解題目,其中一道詢問文章的敵論點與爭論點。這道題目結合駁論問的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第三至五段作者說是“真”的,往往陷入疑問。為有效解答,必須閱讀全文,梳理作者的推導過程,得出中國人只失去了“他信力”,發(fā)展“自欺力”,才可明白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確為敵論點。爭論點可以從第八段“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看出。這樣的閱讀理解條理清晰,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3、依據(jù)問題題干,反向搜索全文
與議論文相比,記敘文以描寫為重點,文本結構更加復雜,難以適用于議論文的“三段式”閱讀策略。為在短時間內,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先從題干入手,了解問題的考查點,再依據(jù)此進行閱讀,找到與問題相關的大致位置,從而獲取有效信息,促進閱讀理解答題效率的進步。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孔乙己》一文的閱讀理解時。第一道題是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孔乙己的性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問題重新回顧全文。文中描寫了孔乙己與人爭辯偷書、與“我”和孩子們談論、中秋之后喝酒等多個事件,可以找到“漲紅了臉”“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等關鍵詞,孔乙己迂腐、窮困,但從分茴香豆又可看出其善良的一面。第二問題選自文章第六至七段,詢問不同人們哄笑的意義。對于眾人來說,嘲笑孔乙己顯示出了冷酷、麻木;對于掌柜,可以結合前文酒中羼水,又“決不責備我”,體現(xiàn)出其勢利虛偽;對于“我”來說,“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對于孔乙己的哄笑更多的是在消遣解悶。這樣的閱讀理解從題目出發(fā),針對性更強,答題正確率也會更高。
三、總結
綜上所述,有效的閱讀理解技巧可以使學生深入作品當中,吸收精神內涵,加深文化修養(yǎng),也可以提升閱讀理解問題的答題效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為有效培育學生的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教師應當主動拋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廣泛獲取最新的教育思想動態(tài),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積極傾聽學生的意見,充分發(fā)揮出指引學生的作用,帶領學生深入文章,細致分析,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文本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累積,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進步,響應新課改的號召。也使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和質量邁上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鄒婷婷.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探析[J].科幻畫報,2021(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