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彩 汪宏莉 白瑩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桂林 541000)
1990年以來,中國社會與經濟經歷巨變,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發(fā)生變化[1]。兒童青少年的營養(yǎng)和身體發(fā)育狀況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體現[2],需要關注的是,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營養(yǎng)狀況會影響其成年后的身體健康[3]。研究表明,中國部分地區(qū)兒童青少年消瘦的狀況有所改善,目前關于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地區(qū)差異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城市和農村的差異[4-5],但還需要重視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地理空間分布差異的研究。該文采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結合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分析中國10~19 歲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在全國范圍內的地理分布差異,將一般數據與地圖的可視化效果相結合,可將研究結果的地理空間分布狀況直觀呈現,為各地區(qū)開展營養(yǎng)干預提供依據。
數據來源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庫(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數據調查由北京大學承擔。此次研究使用2020 年7 月至12 月所調查數據中Childproxy 和Person 兩部分,包括參與者年齡、身高、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等的數據。CFPS 項目由北京大學生物醫(yī)學倫理委員審批,審批號為IRB0000105214010。
1.2.1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質量指數=體重(kg)/[身高(m)]2
1.2.2 指標及標準
應用《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WS/T586-2018)[6]和《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不良篩查》(WS/T456-2014)[7]判斷10~18歲兒童青少年的營養(yǎng)狀況,以中國肥胖工作組2022年提出的成人BMI切點標準來判斷18歲以上兒童青少年的營養(yǎng)狀況[8-9]。
基于ArcGIS,以中國1∶1000000 省域電子地圖為底圖,以《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的標準劃分的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為基礎,以中國各?。ㄗ灾螀^(qū)、直轄市)及各地區(qū)10~19歲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檢出率為屬性數據庫[10],運用自然間斷法,得到中國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地理分布情況。
首先使用Stata 16 排除不完整數據,其次篩選出5243 名10~19 歲的兒童青少年作為調查對象,再運用Excel計算兒童青少年的BMI、營養(yǎng)狀況檢出率。
2.1.1 中國10~19歲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性別差異
2020 年,中國兒童青少年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21.84%、68.83%、9.33%、6.98%。男生肥胖、超重和消瘦檢出率均高于女生,男生BMI正常檢出率低于女生(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
2.1.2 中國10~19歲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年齡差異
10~19 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14.29%~1.63%,超重率為11.30%~6.84%,正常率為78.50%~55.08%,消瘦率為31.13%~13.03%,總體水平表現為正常>消瘦>超重>肥胖。中國兒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隨年齡變化的狀況是從10歲至16歲逐年下降,于17歲開始回升,但在19歲又開始下降。兒童青少年消瘦上下波動頻繁,整體表現為10~15歲階段比16~19歲的消瘦檢出率高。
2.2.1 中國10~19歲兒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地理分布
中國各省域10~19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在1.06%~14.52%之間、超重率在4.71%~25.00%之間,運用自然間斷法將其劃分為5個等級。有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肥胖率高于全國平均值(6.98%),排名前4的地區(qū)依次是黑龍江(14.52%)、北京(12.50%)、天 津(12.50%)、上海(12.40%);有12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超重率高于全國平均值(9.33%),排名前4的地區(qū)依次是北京(25.00%)、吉林(17.86%)、上海(15.50%)、黑龍江(14.52%)。
通過表2 并結合中國行政區(qū)圖分析,肥胖率的地理分布有規(guī)律可循。首先,肥胖率高的地區(qū)之間往往相鄰,或與比自身肥胖率等級低一級的地區(qū)相鄰;其次,以秦嶺—淮河為界的方式劃分中國南北地區(qū),北方地區(qū)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區(qū)。超重率的地理分布特點之一是相同超重等級的省份往往是相連接的;其次是肥胖與超重的空間分布有相似性,對比超重和肥胖排名前4 的省份中,黑龍江、北京、上海的肥胖率和超重率都較高,東南部地區(qū)超重和肥胖等級都較低。
表2 各省(區(qū))10~19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檢出率(%)
2.2.2 中國10~19歲兒童青少年消瘦的地理分布
中國各省域10~19 歲兒童青少年消瘦檢出率在10.71%~31.74%之間,同將其劃分為5 個等級,消瘦檢出率最高的前4 名分別是廣東(31.74%)、浙江(28.57%)、湖南(27.01%)、廣西(25.14%)。兒童青少年消瘦檢出率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較低,消瘦檢出率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低緯度地區(qū)(見表3)。
表3 各省(區(qū))10~19歲兒童青少年消瘦檢出率(%)
東北地區(qū)兒童青少年的肥胖檢出率(9.92%)和超重檢出率(13.99%)最高,消瘦檢出率(17.05%)最低;西部地區(qū)肥胖檢出率(5.92%)和超重檢出率(8.52%)最低;東部地區(qū)消瘦檢出率(23.46%)最高(見表4)。此外,東部地區(qū)肥胖率和超重率也較高。
表4 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區(qū)域分布差異(%)
該研究發(fā)現,中國10~19 歲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檢出率有明顯的地理分布差異,超重和肥胖檢出率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現為北方普遍高于南方,消瘦檢出率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南方低緯度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消瘦率最低。其中,黑龍江、北京、天津肥胖檢出率最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10],各地區(qū)男生的消瘦、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女生,與徐勇[11]的研究結果一致。
該文結果顯示,西部地區(qū)超重和肥胖率最低,東北地區(qū)超重和肥胖率最高,消瘦率最高的是東部地區(qū)。國外已有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的消瘦、生長遲緩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呈負相關,而肥胖和超重與經濟水平成正相關[12],這與該文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因為兒童青少年的營養(yǎng)狀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影響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因素,但氣溫、日照時長、海拔等自然環(huán)境因素和飲食文化差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會使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的地理分布更具多樣性[13]。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主要是通過年平均氣溫、日照時長、緯度等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發(fā)育和營養(yǎng)狀況。研究證明,氣溫、緯度、日照以及海拔等因素對身高、體重和BMI有顯著影響。過去的幾千年歷史中交通運輸能力不發(fā)達,信息交流滯后,自然地理條件還能通過影響當地的飲食結構來影響身體營養(yǎng)狀況[14]。此外,青少年體力活動狀況與其超重和肥胖關系密切,10~19歲兒童青少年的體力活動主要包括學校體育課程、娛樂活動、步行和家務勞動等方面。研究結果顯示,華東、華中地區(qū)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不足的檢出率最高,其中華南地區(qū)兒童青少年體育運動時間最長[15]。隨著科技水平發(fā)展和互聯網的全覆蓋,兒童青少年對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依賴性增強,這種“云娛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實踐娛樂活動,兒童青少年的體力活動狀況急需得到重視。
由于全球肥胖和成長遲緩等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發(fā)展,目前關于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的相關研究逐漸豐富,國內研究中結合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方面的研究較缺乏。該文對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展開研究,結合GIS 技術呈現直觀的研究結果,旨在為制定相關的營養(yǎng)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因缺乏部分地區(qū)(如香港、澳門、臺灣)的數據,因此研究結果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續(xù)的研究工作中,為了更好地分析該文的研究內容,將考慮研究兒童青少年連續(xù)多年的營養(yǎng)狀況的地理分布特征變化,探究是否可以通過不同的分析方法,彌補數據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