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秀(北大醫(yī)療海洋石油醫(yī)院,天津 300452)
酒依賴是指反復使用酒精導致的軀體、心理對某種物質的強烈渴求及耐受性,此類患者對酒精有強烈的欲望,對使用酒精的開始、結束、劑量自控能力下降,即使經完全脫癮治療后,依舊存在較高的復飲率,不僅會損害機體各組織,亦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控能力,因此成為社會高度關注問題之一[1]。研究發(fā)現[2],酒依賴患者為避免斷酒所致的不適而連續(xù)飲酒,且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及軀體依賴癥狀。據統(tǒng)計,酒依賴患者中60.9%存在心境障礙,其中47%存在焦慮情緒,68%存在抑郁情緒,因此需在降低酒依賴程度的同時改善其焦慮、抑郁癥狀,避免二者相互作用導致病情惡化。托吡酯作為抗癲癇藥物可降低酒依賴患者對酒精的渴求,但對改善焦慮、抑郁情緒無理想效果;艾司西酞普蘭作為抗抑郁類藥物可有效調節(jié)酒依賴患者脫癮治療后出現的負面情緒。為準確評估二者聯(lián)合治療后的價值,本文遴選70例男性酒依賴伴焦慮抑郁患者(2019年4月-2021年6月)展開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研究對象 選擇的70例男性酒依賴伴焦慮抑郁患者均自2019年4月-2021年6月入本院進行治療,按“隨機法”分為兩組(每組35例)。
1.1.2 基礎資料 觀察組年齡42-68歲,均值(54.25±10.64)歲,病程5-25年,均值(13.62±6.42)年,HAMA評分均值(17.85±2.14)分,HAMD評分均值(25.82±3.72)分;對照組年齡43-69歲,均值(54.84±10.42)歲,病程5-26年,均值(13.48±6.34)年,HAMA評分均值(17.46±2.22)分,HAMD評分均值(25.94±3.64)分,兩組患者基礎數據統(tǒng)計P>0.05。
1.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ICD-10中酒依賴診斷標準;②滿足用藥指征;③均為男性;④生命體征平穩(wěn);⑤本人有戒酒愿望[3];⑥自愿入組簽署“知情同意書”;⑦小學及以上文化水平;⑧HAMA評分>7分、HAMD評分≥14分[4]。
1.1.4 排除標準 ①藥物過敏者;②腦血管瘤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③嚴重軀體性疾病者;④存在其他精神障礙者[5];⑤正接受其他戒酒治療者;⑥實施其他心理治療者;⑦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⑧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無法繼續(xù)試驗者。
1.2 方法 納入研究7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實施地西泮替代治療,旨在緩解其戒斷反應,同時給予常規(guī)戒酒治療。
對照組采用托吡酯(100mg)治療,起始口服劑量為25mg/天,而后逐漸增加藥物劑量至50mg/天,持續(xù)治療1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艾司西酞普蘭(10mg)治療,起始口服劑量為5mg/天,而后逐漸增加藥物劑量至20mg/天,持續(xù)治療12周。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實施心理、社會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12周根據HAMA、HAMD評分評價臨床療效,顯效患者HAMA、HAMD評分減少>80%;有效患者HAMA、HAMD評分減少40%-80%;無效患者未達到上述指標[6]。②記錄兩組頭暈、睡眠障礙、惡心嘔吐、出汗、疲勞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③治療后隨訪6個月、12個月評價復飲率。④臨床指標包括治療前、治療后4周、6個月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酒精依賴戒斷評估量表(Clinic Institute 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 Scale,CIWA-Ar)、可視渴求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變化,HAMD評分臨界值17分、HAMA評分臨界值21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差;VAS評分為0-10分,得分越高則可視渴求越高;CIWA-Ar分值0-40分,得分越高表示戒斷癥狀越嚴重[7]。
1.4 統(tǒng)計學 研究涉及數據以SPSS23.0分析,計數資料表達方式為(±s),實施統(tǒng)計學t值檢驗;計量資料表達方式為(n,%),實施統(tǒng)計學卡方(χ2)檢驗。兩個項目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最終可得到P<0.05(有統(tǒng)計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差異)。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與對照組(77.14%)相比,觀察組臨床療效(94.29%)明顯升高,組間對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2例頭暈、1例睡眠障礙、1例惡心嘔吐、1例出汗,占比14.29%(5/35);對照組出現1例頭暈、1例睡眠障礙、1例出汗、1例疲勞,占比11.43%(4/35),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χ2=0.127,P=0.721。
2.3 兩組復飲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復飲率依次為0.00%(0/35)、2.86%(1/35);對照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復飲率依次為11.43%(4/35)、20.00%(7/3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χ2=4.242,P=0.039;χ2=5.081,P=0.024。
2.4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4項指標對比無統(tǒng)計差異,治療后4周、8周、6個月觀察組HAMD評分、HAMA評分、CIWA-Ar評分、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分)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分)
組別 HAMD評分 HAMA評分 CIWA-Ar評分 VAS評分對照組(n=35)治療前 24.57±4.28 18.04±2.17 27.78±2.86 7.91±1.61治療后4周 6.63±1.11 10.36±1.11 8.11±1.42 6.02±1.11治療后8周 5.18±0.92 8.96±0.61 5.14±0.62 5.55±0.96治療后6個月 4.11±0.25 6.11±0.15 0.94±0.24 5.06±0.56觀察組(n=35)治療前 28.82±3.71 18.05±2.11 27.51±2.17 7.82±0.94治療后4周 4.26±1.21 8.36±1.41 6.24±1.42 3.91±0.88治療后8周 3.97±0.82 6.66±0.54 2.96±0.88 2.02±0.91治療后6個月 2.42±0.42 4.11±0.34 0.24±0.11 1.36±0.42 t(組間治療前對比) 1.662 0.007 0.428 0.285 P 0.105 0.994 0.669 0.776 t(組間治療后4周對比) 8.538 19.082 5.509 8.812 P<0.001 <0.001 <0.001 <0.001 t(組間治療后6周對比) 5.808 16.702 11.981 15.787 P<0.001 <0.001 <0.001 <0.001 t(組間治療后6個月對比) 20.455 31.839 15.686 31.271 P<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發(fā)現,近年隨著生活及工作壓力的增加,飲酒成為當代年輕人緩解壓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導致酒依賴發(fā)生率持續(xù)升高。酒精屬于一種親神經物質,對神經系統(tǒng)有明顯抑制作用,且長期、大量飲酒可損傷機體各器官。為避免其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需及早展開系統(tǒng)、全面治療。藥物為治療酒依賴主要方案,但經γ-氨基丁酸受體激動劑等多種藥物治療后復飲率較高,考慮是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參與了酒精依賴的形成,且長期飲酒會出現神經遞質失衡情況,導致患者在戒酒后出現戒斷綜合征。而臨床證實,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是導致患者復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酒依賴治療中需加強對負面情緒的控制,避免二者相互作用而增加治療難度[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94.29%)高于對照組(77.14%),不良反應率(14.29%)與對照組(11.43%)相比無差異,復飲率治療后6個月(0.00%)、12個月(2.86%)低于對照組,證實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托吡酯可提高治療有效性,不會因聯(lián)合用藥出現安全性下降等問題,且可降低治療后復飲率。原因分析:托吡酯被廣泛應用在抗癲癇治療中,通過選擇性阻斷依賴于電壓的鈉通道,可限制腦神經的異常或連續(xù)反應,從而延長戒酒時間;其次可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體,在抑制其神經活性的同時降低患者對酒精依賴程度,但該藥物使用后易出現緊張、頭暈等不良反應,且對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無理想效果。艾司西酞普蘭屬于新型抗抑郁類藥物,使用后可與轉運蛋白的基本位點結合,且與異構位點有較高的親和力,因此對5-HT的再攝取有極高的抑制作用,通過高效、選擇性抑制5-HT轉運體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將其與托吡酯聯(lián)合可緩解導致復飲的負面情緒,亦可延長戒酒時間,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效果[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4周、8周、6個月觀察組HAMD評分、HAMA評分、CIWA-Ar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證實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托吡酯可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亦可降低其對酒精依賴程度。研究發(fā)現,長期酗酒者5-HT神經元嚴重受損,而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樣可損傷5-HT神經元,但經艾司西酞普蘭與托吡酯聯(lián)合治療后5-HT神經元得以修復,因此二者聯(lián)合較單一治療更能控制酒依賴患者病情[10]。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托吡酯在改善男性酒依賴患者焦慮抑郁癥狀中極具優(yōu)勢,亦可降低治療后復飲率,結合數據發(fā)現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可視渴求、酒精依賴程度下降,并且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較高,值得借鑒及參考。但基于本研究設計方案較為簡單,存在研究范圍窄、對比指標較少等問題,通過對比,雖可證實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托吡酯治療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但未對患者治療后1年、2年復飲率等進行評估,亦無法規(guī)避研究偏畸性。鑒于此,后期需對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大數據、多指標對比,為臨床評價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托吡酯治療男性酒依賴負面情緒提供豐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