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中醫(yī)醫(yī)院,天津 30027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肺小動脈痙攣和重組,導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負荷增加,導致右心室擴大和增厚,最終右心室衰竭[1]。在患有ARF的COPD患者中,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低于55mmHg和/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高于50mmHg[2],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易感因素包括:①通氣驅動力降低。過度使用鎮(zhèn)靜劑、催眠藥和麻醉劑,甲狀腺功能減退等。②呼吸肌力和呼吸肌群功能障礙:營養(yǎng)不良、休克、低磷血癥、低鎂血癥、低鈣血癥、低鉀血癥、重癥肌無力、藥物(氨基糖苷類)和心律失常[3]。③胸壁彈性降低:肋骨骨折、胸腔積液、氣胸、腸梗阻、腹水。④肺彈性或氣體交換能力降低:肺不張、肺水腫、肺炎。⑤氣道阻力增加:支氣管痙攣、氣道炎癥(病毒和細菌感染、環(huán)境污染、吸煙等)、上呼吸道梗阻(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等[4]。⑥代謝需氧量增加:全身感染、甲亢等。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本研究探討B(tài)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對心率、呼吸頻率、血氣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間6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患者均簽署同意書,年齡范圍為51-82歲。患者的基本資料見表1,兩組資料比較,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s)
組別 n 年齡(歲) 男(n,%) 女(n,%)研究組 31 65.14±6.82 15(48.39) 16(51.61)對照組 31 65.23±6.93 17(54.84) 14(45.16)t/χ2 0.052 0.258 0.258 P 0.959 0.611 0.611
1.2 方法 研究組:采用美國偉康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將面罩戴到口鼻處,注意面罩的松緊度,連接呼吸機,給予患者無創(chuàng)正壓的通氣治療。參數設為:呼吸頻率30-40次/min,氧濃度0.25-0.40,吸氣峰壓18-20cmH2O,呼氣末正壓4-6cmH2O。
對照組: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一次1-2mg,一天兩次。
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包括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呼吸頻率、心率和氧合指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數據之間差異顯著。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改善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n Paw(%) Gaw(%) FEV1(L) PEF(L/min) FEV1/FVC PaO2(mmHg) PaCO2(mmHg)研究組 31 173.07±31.45 86.39±9.63 86.32±10.23 85.44±7.69 68.24±7.08 91.29±9.28 31.01±5.43對照組 31 247.32±51.26 64.26±8.75 71.36±10.54 73.47±7.01 61.03±7.12 76.35±8.03 43.76±5.53 t 6.874 9.470 5.671 6.405 3.998 6.778 9.16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呼吸頻率、心率和氧合指數比較 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呼吸頻率更高、心率減慢、氧合指數增加(P<0.05)。見表4。
表4 兩組呼吸頻率、心率和氧合指數比較(±s)
表4 兩組呼吸頻率、心率和氧合指數比較(±s)
組別 n 呼吸頻率(次/min) 氧合指數 心率(次/min)研究組 31 30.22±4.83 293.45±14.23 80.56±8.13對照組 31 26.03±4.21 274.61±12.46 94.44±7.55 t 3.641 5.546 6.965 P 0.000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中曾使用的術語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然而,COPD的內涵逐漸發(fā)展,但與支氣管哮喘重疊。直到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chuàng)造性發(fā)布,COPD定義隨著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得到了逐步更新和完善。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性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常見疾病,可以預防和治療。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是由于明顯暴露于有毒顆粒和氣體環(huán)境下而引起的氣道和肺泡異常。COPD的診斷依據肺功能試驗來判斷,根據COPD防治指南,當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和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小于70%時,可判斷為呼吸氣流受限。結合相應病史和臨床癥狀,如存在吸煙、胸悶、哮喘、呼吸困難等高危因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氣流受限,如哮喘、急性心臟病功能衰竭和肺淤血,則可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見原因包括長期吸煙、粉塵污染、長期打鼾、職業(yè)病等。因此在治療中,患者需要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一種是吸氧,另一種是長期吸入控制劑。常用的藥物如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氟莫特羅和布地奈德,它們是控制或治療COPD的有效藥物。因此,COPD的治療需要科學化、個體化。
II型呼吸衰竭會導致二氧化碳潴留,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滯留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化學感受器,刺激呼吸中樞[5]。高流量吸氧會減少二氧化碳滯留,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量不能刺激化學受體進而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導致呼吸抑制甚至停止,體內長期酸中毒導致中樞化學感受器敏感性降低[6]。呼吸興奮性主要取決于缺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興奮作用,缺氧可導致呼吸停止及猝死。因此對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一般來說,Ⅱ型呼吸衰竭可見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治療中,一方面需要使用解痙、平喘藥物來改善呼吸功能;另一方面,如果出現嚴重的Ⅱ型呼吸衰竭,則需要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可選擇無創(chuàng)呼吸機和有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
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改善明顯(P<0.05),呼吸頻率、心率和氧合指數更加穩(wěn)定(P<0.05)。BiPAP是一種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方法。由于多數患者不愿意使用氣管切開的方式解決氣道阻塞,因此BiPAP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應用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BiPAP是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是自主呼氣狀態(tài)下壓力支持通氣(PSV)和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PAP)的組合[7]。PSV的特點是利用IPAP輔助自主呼吸克服氣道阻力,輔助呼吸肌在減負荷下做功。呼吸頻率由患者自己控制,通氣流量、輸送時間和潮氣量取決于患者的吸氣力大小、氣道阻力、呼吸順應性和壓力支持水平,因此更接近生理狀態(tài)[8]。無創(chuàng)呼吸機臨床應用時,口罩的一側貼在患者的臉上,鼻罩罩住鼻子,口鼻罩罩住口鼻。面罩中的一根間接管與呼吸機相連,在患者吸氣時給予壓力,幫助患者呼吸。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可以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患者可緩解呼吸肌疲勞,減少呼吸肌耗氧量,緩解呼吸困難癥狀。
綜上所述,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使患者心率、呼吸頻率穩(wěn)定,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具有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