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惠
威海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威海 264200)
病理性瘢痕是由于深度燒傷后,機體真皮嚴重受損,瘢痕組織過度修復、細胞外基質沉積紊亂所致。病理性瘢痕包含增生性瘢痕。與普通瘢痕相比,增生性瘢痕深部膠原纖維增厚、排列紊亂,早期表現(xiàn)為潮紅或暗紅色,呈波瀾形或纏繞成繩索狀,同時伴有疼痛、瘙癢等不適癥狀,嚴重影響皮膚表面的美觀,導致患者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1-2]。臨床治療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主要方法有磨削、手術切除、應用皮質類固醇等,但療效往往達不到預期。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屬于激光技術,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對增生性瘢痕有較好治療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增生性瘢痕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7例)和試驗組(28例)。對照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25~56歲,平均(37.21±4.69)歲;瘢痕部位:胸腹12例,頸肩7例,手部3例,面部5例。試驗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5~55歲,平均(36.59±4.21)歲;瘢痕部位:胸腹13例,頸肩5例,手部5例,面部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關于增生性瘢痕的診斷標準[3];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配合度高,可有效溝通。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涉及藥物或激光技術有嚴重過敏反應;妊娠期或哺乳期;嚴重精神障礙或配合度低,無法與之有效溝通;臨床資料缺失。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即垂直于皮膚表面注射50 mg曲安奈德(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5,規(guī)格 2 ml︰80 mg)、50 mg 2%利多卡因(成都倍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420,規(guī)格 5 ml︰50 mg)的1︰1混合液,每次注射給藥0.2 ml/cm3,瘢痕處出現(xiàn)蒼白色隆起時停止注射,每2周注射1次,以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試驗組接受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儀治療(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型號 KL型),于瘢痕處涂抹利多卡因,用保鮮膜覆蓋瘢痕處90~120 min直至出現(xiàn)麻木感。參數(shù)設置:能量35~60 mJ,密度0.75%~2.85%,頻率300 Hz,每孔間隔治療時間0.5 s,波長為10 600 mm;依據(jù)瘢痕嚴重程度調整參數(shù),以患者出現(xiàn)輕中度疼痛后停止。共治療1個療程。
(1)根據(jù)溫哥華瘢痕評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對瘢痕形態(tài)變化進行評價,從厚度(0~4分)、色澤(0~3分)、柔軟度(0~5分)、血液循環(huán)(0~3分)4個方面進行評分,總分1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瘢痕越嚴重。(2)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瘢痕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由患者根據(jù)自身主觀感覺進行評價,0~2分為無痛,3~4分為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5~6分為疼痛明顯(輕度影響睡眠),7~10分為疼痛嚴重(疼痛導致無法入睡或從睡眠中痛醒),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3)根據(jù)四項目瘙癢評估量表(four-item itching questionnaire,F(xiàn)IIQ),從瘙癢部位(1~5分)、瘙癢程度(1~5分)、瘙癢頻率(1~5分)、瘙癢對睡眠影響(1~4分)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9分,評分越高表示瘙癢越嚴重。(4)評估兩組的治療效果:顯效,瘢痕表現(xiàn)接近于正常皮膚色澤,瘢痕厚度<1 mm,未出現(xiàn)毛細血管充血及疼痛、瘙癢等癥狀;有效,瘢痕顏色較深,瘢痕厚度在1~2 mm,未出現(xiàn)明顯的毛細管充血及疼痛、瘙癢;無效,瘢痕形態(tài)未有明顯改善,疼痛、瘙癢癥狀仍明顯存在;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前,兩組VSS、VAS、FII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VSS、VAS、FIIQ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瘢痕情況(分,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增生性瘢痕的組織學特點為纖維細胞大量增殖的同時伴有部分細胞因子的大量產(chǎn)生,主要是由創(chuàng)傷或燒傷過度愈合所造成[4]。細胞外基質成分的變化與增生性瘢痕的形態(tài)有直接關系。增生性瘢痕不僅會使患者皮膚表面出現(xiàn)破損而影響美觀,還會對瘢痕部位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臨床治療增生性瘢痕以應用皮質類固醇較為常見,曲安奈德作為治療各種皮膚病或緩解口瘍帶來不適感的合成皮質類固醇,具有抗炎、抗瘙癢及收縮血管的作用,將其與利多卡因進行等比例混合后,注入患者皮損部位,可促進瘢痕軟化,恢復皮膚表面,但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應用效果不佳[5]。而激光技術的發(fā)展為臨床治療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思路。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是利用局灶性光熱作用氣化瘢痕組織,形成微氣化孔,其周圍會形成微熱損傷帶,通過促使微熱損傷帶處的表皮及真皮出現(xiàn)適度熱損傷現(xiàn)象,從而促進膠原重塑達到改善瘢痕的效果[6-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VSS、VAS、FIIQ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與注射曲安奈德與2%利多卡因混合液治療相比,對增生性瘢痕患者予以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的預后效果更優(yōu),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瘢痕疼痛、瘙癢程度。其原因為,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利用局灶性光熱作用對瘢痕處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瘢痕處真皮組織受到一定熱刺激后可生成新的膠原組織,改善瘢痕愈合質地,并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降低瘢痕處疼痛感,減輕瘢痕處瘙癢程度,從而避免瘢痕復發(fā),減輕瘢痕為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綜上所述,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儀治療增生性瘢痕患者的臨床效果確切,能顯著減輕瘢痕疼痛、瘙癢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