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勤
生命教育融入我國游泳教學的現(xiàn)實困境與實現(xiàn)路徑
馬 勤
(南京體育學院 運動訓練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在大力推動生命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以游泳為促進健康手段的鍛煉方法,對于更好地推動生命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普及和推廣具有現(xiàn)實意義。綜合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生命教育融入我國游泳教學的現(xiàn)實困境與實現(xiàn)路徑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課程教學存在現(xiàn)實困境,主要包括政策體系不健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政策內(nèi)容較為籠統(tǒng);課程體系建設缺失,學校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模式陳舊且單一;協(xié)同推進合力不足,缺乏“家校社俱”多元主體協(xié)同推進的生命教育體系。研究提出: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理念,推動游泳項目建設生命教育體系化課程;推動生命教育課程與技能教育相結合,實施面向生命健康的游泳課程教學;強化協(xié)同治理,構建“家校社俱”參與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體系;堅持多層次、一體化發(fā)展,完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游泳培訓體系。
生命安全教育;游泳教學;課程標準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程教育,它覆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貫穿人的生存與生活,其目標是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生命,懂得珍惜生命,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發(fā)展。生命安全教育不僅指人的生理教育與心理教育方面的健康安全,還包括在危急形勢下,人們面對危急的心理素質、身體表現(xiàn)以及個人的生命安全防范和國防教育的部分內(nèi)容。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個體懂得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熱愛生命,積極地對待生活,獨立健康地生存發(fā)展。生命和教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游泳課程與生命教育的開展有著密切關系,游泳作為一項高危卻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在教學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至關重要。在當前大力推動生命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體育教學之中滲透以游泳為促進健康手段的鍛煉方法,對于更好地推動生命教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普及和推廣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游泳課程教學中的生命教育一般體現(xiàn)在救人與自救的課程教授上。隨著游泳項目在我國學校中不斷推廣,游泳教學過程的運動技術學習已經(jīng)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游泳又是一項具有安全隱患的運動項目,如何在教會學生游泳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升生命安全意識,利用游泳技能水中自救甚至水中救人,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有文獻研究提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兒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據(jù)媒體報道,每年暑假期間,時常有青少年溺水事件,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兒童與青少年溺水死亡人數(shù)占總溺水死亡人數(shù)的56.04%[1],在游泳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生命教育的主旨是保護生命,是體育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對于強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中所講的安全,不僅指人的生理教育與心理教育方面的健康安全,也指在危急時刻下,人們面對危急的心理素質,包括國防安全教育的部分內(nèi)容以及個人的人身安全防范知識與能力;除了學生生活和方式健康行為規(guī)范,還反映出對青少年與國家安全發(fā)展的緊密關系健康以及對生活健康關系的深刻認識等內(nèi)容。從多元發(fā)展的角度審視生命安全教育,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分類標準就會有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內(nèi)容,所對應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按照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類型分類,可分為生存技能、逃生技能、安全活動和運動安全等四種類型[2];依據(jù)安全問題分類,可分為自然災害教育、運動風險教育、生活安全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四種類型;依據(jù)教育的學習類型分類,可分為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兩種類型。
生命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毋庸置疑,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替代的,生命教育就是喚醒人們的生命意識,尊重生命,重視生命,認真思考如何與自己、他人、自然和諧相處。生命教育是貫穿于人一生的教育歷程,涵蓋了生老病死方方面面。在游泳教學中,通過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才會更好地保護生命、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生活,更好地珍惜生活。通過實施生命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選擇科學的體育生活方式,從學習理論知識、學習生存技能、學會社會生存,更好地去戰(zhàn)勝挫折、不斷發(fā)展。此外,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僅是珍愛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通過運動技能的傳授可以培育“生命自覺”,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自我生命發(fā)展的承擔者、安排者、實踐者和決定者,從而追求幸福生活,激發(fā)生命活力,最終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之中,在于幫助學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意識。游泳作為以水為媒介的運動項目,游泳教學的本質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學生的游泳運動水平,在游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勇于爭先的精神,推動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因此,游泳項目在鍛煉學生生命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體育教學之中,生命哲學問題存在于諸多項目的教學實踐中,而面向生命健康的游泳課程教學具有深層次的價值體系,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類型,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其本身的教育屬性,使學生掌握游泳的技巧與自救方法的同時有助于加強對學生游泳安全的意識教育,提高學生“防溺”的重要性,強化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以達到珍愛生命、敬畏自然的目的。
游泳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游泳的技術,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游泳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完善學生的人格,增強道德和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養(yǎng)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生命安全教育與游泳教學互為表里,彼此相承,兩者都源遠流長,伴隨著人的原始社會產(chǎn)生,生命安全教育與游泳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都是以身體鍛煉的主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認知能力,掌握與應用游泳技能的能力,強化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提高對社會適應性。
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在我國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的發(fā)展階段,雖有部分零散內(nèi)容存在于各種法規(guī)中,但其歸屬不一,約束范圍較小,缺乏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與評價模式。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雖然頒布實施了一些針對健康促進的政策,但涉及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對于執(zhí)行者的規(guī)定較為籠統(tǒng),并未明文規(guī)定具體的執(zhí)行者,導致執(zhí)行過程存在互相推諉責任的現(xiàn)象[3]。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強調技能教學和體能訓練,缺乏對生命教育的認知而對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范疇及其地位、是否需要實現(xiàn)生命安全教育以及如何實現(xiàn)生命安全教育的認知模糊不清。同時,相關政策內(nèi)容缺乏對學生個性化重要認識,導致相關各政策的執(zhí)行效果差強人意,呈現(xiàn)出得過且過、形式主義的現(xiàn)象,造成了政策的落實不夠具體。
近年來,我國有不少學者圍繞生命教育的目標、內(nèi)容體系、生命與課程教育、生命教育現(xiàn)實問題等相關課題對生命課程教育的知識構成和具體內(nèi)容開展論證,但總體上對高校體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相對淺顯且數(shù)量較少,相關研究視角比較單一。同時,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缺乏豐富理論與實證支撐,主要是缺少專業(yè)化教材,導致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如何結合游泳項目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等沒有很好的涉及,對學校、教師等相關主體認識生命安全教育與游泳項目教育的融合不足。
體育活動和生命安全教育和是相互貫通、互為促進的關系。自1999年開始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在普及不同運動項目開展、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然而,發(fā)展形勢的不均衡仍然是困擾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舊存在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生命教育重視程度不深,忽視教學素材來源于生活這一現(xiàn)象,缺少較為合理的聯(lián)結方式將課程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相結合,運動技能教學方式的不科學對學生的身心與個性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4]。目前,綜合類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升學考試仍是主要評價指標,導致生命安全教育邊緣化發(fā)展,部分學校體育教學中缺失生命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安排生命安全教育內(nèi)容與學校體育健康,處理好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此外,沒有明確官方規(guī)定在體育課時長有限的情況中,如何合理安排生命安全教育這對生命安全教育內(nèi)容在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安排有較大難度。同時存在青少年學生不具有對溺水自救的相關安全知識以及自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以及應對此類問題的心理素質。
重大生命安全事故的突發(fā)偶然性特征導致生命安全宣傳具有“時效性”。當前,我國體育教師由于職前階段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接觸有限,缺乏持續(xù)性的宣傳與教育,工作中對于教師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資源比較匱乏,同時教師本身對于相關方面經(jīng)驗的積累也較少,部分學校即便開設了生命安全教育課,但由于教學人員對生命安全研究不夠深入,自身也缺乏實踐經(jīng)驗,只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談。在教學中難以理論結合實際,缺乏生動的案例分析,實戰(zhàn)的真實環(huán)境難以模擬,知識與技能之間得不到轉化,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生命安全教育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圖1 “三位一體”的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
生命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并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庭、社會、游泳培訓俱樂部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都承擔著重要的義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因此在家庭是實施生命教育的第一站。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家庭在實施生命教育方面比較薄弱,部分家長將生命教育簡單地理解為健康教育和個性培養(yǎng),還未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認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推動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然而,當前一些社會組織對生命教育的完整性缺乏正確認識,多將體測當作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使得生命教育流于表面,難以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和效果;游泳俱樂部雖承擔的是學生游泳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升,但在訓練過程中也承擔著孩子生命安全的保障責任,因此,家庭、社會、學校和游泳俱樂部的協(xié)作生命安全教育至關重要[5]。然而,在生命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校社俱并沒有形成合力,而是各自為營,缺乏協(xié)作,缺乏對生命教育體系內(nèi)容的完善以及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得生命安全缺乏家校社俱的協(xié)同教育作用。
造成我國生命安全教育滯后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游泳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是完善體系的重要一步,要將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納入到游泳課程體系建設,打造以技能教育為主,理論知識、安全教育等為輔的課程體系,使其成為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生命安全教育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在課程體系方面,可以通過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課外活動、實踐練習、生命安全教育講座、專門化的教材等一系列的措施,完善課程體系構建[6]。首先,制定科學合理的規(guī)范化教材。教材是教學的理論支撐和基礎,以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為綱領,教師通過制定相關合理的教學計劃,推動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開展。從生命安全教育的多元角度出發(fā),其次,要通過實踐驗證理論學習的效果,這是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7]。為提升游泳教學環(huán)境的安全性,首先強化游泳場館的配套設施的系統(tǒng)化、標準化、全面化是必要的,如具有官網(wǎng)機構出具認定合格證書的救生設備、急救醫(yī)療設備、安全標志以及必要的配套設施。其次,課前教師要帶領學生熟悉場地,講解注意事項以及提出紀律要求,避免因場地不熟悉出現(xiàn)特別狀況。第三,對水質作出嚴格檢驗,保障水質合格達標,避免因水質造成疾病傳播。第四是成立專門的保障團隊。組建有場地管理員、救生員、醫(yī)生等專業(yè)人員組成的保障團隊,對突發(fā)事件能夠及時解決。
健康永遠是生命當中永恒的話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精神的守護者、傳承人,各類學校要堅持“生命至上 安全第一”“守護好生命安全”的原則,提高游泳課堂中規(guī)避安全風險的意識。要把講解安全知識、生命意識和風險規(guī)避知識融入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并將其放在首要位置[8]。可從以下方面加強游泳課安全教學管理,標準課堂行為,避免一切違規(guī)操作。在課堂上,學生要嚴格遵守紀律,提高人身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聽從教師安排,杜絕一切有損自身和他人的危險行為,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課后教師應進行人數(shù)清點,立足體育活動,深挖蘊藏的生命教育資源,同時在體育延伸活動期間,開展學生生命教育的活動,增進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實踐認知。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分類教學,針對零基礎、恐水的同學加強心理疏導,制定不同水平的游泳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7]。針對體質比較特殊的學生,如暈水或貧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特殊照顧,必要時采取“一對一”的方式教學,并教導其如何處理身體的不適。此外,生命安全教育不僅是課堂上的內(nèi)容的,在課上或課下都應滲透這種生命的教育,體育教師首先需要堅持以德育人,立德樹人,不僅注重游泳技能的教育與傳播,更應該注重生命安全教育課的開展、加強游泳歷史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對生命哲學觀等哲學知識的學習。
在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學中要強化大中小學共同協(xié)作,在有關生命教育治理、生命教育實踐中加強家校社俱聯(lián)動。學校、家長、社區(qū)和游泳俱樂部要共同打造教學實踐方案,明確不同學段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側重點。構建“家-校-社-俱”聯(lián)動化游泳生命安全健康教育體系,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地位,協(xié)同家庭、社會、俱樂部協(xié)同做好生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發(fā)揮俱樂部的等專業(yè)培訓機構的人才優(yōu)勢,在發(fā)展學生游泳技術的同時要加強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為學生游泳教學中的生命安全提供知識普及和培訓[9]。加強生命安全教育隊伍建設,對學校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分工,明確崗位職責,形成全員育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從而保障學校生命安全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開設生命安全教育課程,傳授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強化生命安全實踐技能訓練,利用信息化平臺,強化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國家是保障生命安全教育發(fā)展的前提,推動生命安全與健康體系的完善,首先要強化國家的法律保護體系,制定專門的法律規(guī)范,統(tǒng)籌協(xié)調促進發(fā)展。其次注重專家引領,會同相關領域的專家,從研究生命教育規(guī)律的領域出發(fā),加強對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致力于提出與游泳項目融合發(fā)展的方式。各教育部門聯(lián)合制定適合青少年發(fā)展的教科書,增強融合發(fā)展的理論支撐,同時針對游泳項目的教練員以及教師,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打造多層次、一體化的培訓體系,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邀請國外相關專業(yè)領域的專家進行培訓,分層次分級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業(yè)務水平提升。加強與高校體育院校、心理相關專業(yè)院校的合作,發(fā)揮高校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打造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同時鼓勵高校開設相關專業(yè)課程,為游泳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生命安全教育人才。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學校管理人員公共安全素質,如后勤管理人員等,切實提高他們的安全素養(yǎng),言傳身教,形成全員育人的總體格局。注重科技助力,打造安全教育實踐虛擬現(xiàn)實模擬系統(tǒng),通過場景化的模擬,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
實施生命與安全教育是推進游泳課程改革的需要。新時代,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促進國家繁榮發(fā)展、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必要內(nèi)容,是提升學生身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通過對生命教育的意義與目的的探討,完善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提高對生命教育的理解與認知[11]。學校應該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在游泳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游泳技能,全面認識學生個體生命的差異性以及完整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12]。要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將溺水救助等具有生命安全教育意義的技能內(nèi)容融入到游泳教學中,教會學生利用游泳技能達到水中自救,甚至水中救人的能力,讓游泳教學發(fā)揮出應有的生命安全教育功能,從而為學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1]高原原.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34(11):122-124.
[2]秦毅妮.體育課程中應滲透生命安全教育[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9(16):326-327.
[3]王子樸,孫學明.我國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體系的建構[J].體育學刊,2012,19(5):93-95.
[4]王語哲.應用PDCA循環(huán)法提升高校游泳選修課教學質量的研究[J].運動精品,2020,39(4):15-18.
[5]唐少妮.小學游泳課高效安全教學的探討與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9):154-156.
[6]劉澤旭,余立.湖北省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教學能力考核標準體系研究[J].運動精品,2020,39(11):58-59.
[7]代嘉,李雪梅.游泳安全進校園:小社會與大環(huán)境[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2):124-125.
[8]張世超,翟波宇,陳平.游泳安全進校園課程的教法及效果反思[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47.
[9]馬鈺璇,羅時,張輝,等.中小學生游泳高危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21,37(1):90-94.
[10]李泊青,朱永莉.基于高校游泳課程背景下的生命安全教育課程變革構想[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0):80-82.
[11]余長鐵.游泳教學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成因及對策[J].運動精品,2020,39(8):81-83.
[12]孫習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缺失現(xiàn)象透視及回歸途徑研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2(4):101-103.
On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s of Integrating Life Education into Swimming Teaching in China
MA Qi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健康中國背景下江蘇省青少年游泳安全保障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0364)。
馬勤(1975—),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