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芳
【摘 ?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學生在高中階段形成的閱讀能力會直接影響到他整個高中階段每一個學科的學習甚至是未來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學生擴展視野、陶冶性情。因此,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高中語文閱讀的含義、培養(yǎng)目標定位
閱讀對語文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庇纱丝梢姡喿x對語文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素質教育著眼于對人的價值潛能的開發(fā),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人的發(fā)展,關心人的發(fā)展。其次是要體現出高中教育是“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在“高層次的基礎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綜合發(fā)展培養(yǎng)。
二、高中語文閱讀的現狀
(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是一門最能提高學生興趣的學科,但是大部分的高中學生都覺得閱讀是乏味無趣的,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自覺性也都隨之下降,嚴重的則出現了厭學的心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了電子書甚至是聽書的軟件,本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不是很高,再加上這些科技產品的發(fā)展,學生的讀書工作就更難開展下去了,所以要想讓學生回歸本質,回歸到書本當中去,教師就必須通過其他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改善學生對閱讀的原有理解,讓學生愛上閱讀。
(二)教學方法存在弊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很大一部分教師的眼中只有高考與考點,教師心中想的就是將高考的內容傳授給學生,進行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在進行閱讀題目的時候只是將死板地將答題模式教給學生,卻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質疑和深度的思考。當學生的主觀感受被忽略的時候,學生的思維也會被限制。特別是高中生,因為高考,本來心理壓力就很大,高中學習本來就是比較枯燥的,每天機械的學習,本就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學習興趣受阻,如果這時教師再在教學上忽略學生的思想,學生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厭學的情況。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會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要全面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徹底改變教師以往的教學方法。
(三)閱讀能力欠缺
很多高中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閱讀,更不知道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學習重點,從而提取對自身有用的信息。因此,現在對高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是迫在眉睫。
三、培養(yǎng)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意義
對于學生來講,閱讀是極其重要的,高中語文中的每一項學習都與閱讀分不開,不管是主觀題還是寫作。高中時教育階段肩負著帶領學生迎戰(zhàn)高考的重任,所以高中時期的學習任務比較緊。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言文,這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眾所周知,文言文比較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生僻字很難寫且很難理解,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熟讀,甚至是會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只是文言文,寫作也是如此,寫作靈感一般是源于自己日積月累的閱讀經驗,多讀多寫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語文學習中,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增強語感,提高寫作水平,使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更能幫助青少年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底蘊。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會把學生的成績放在首要地位,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順應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體現。
四、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預習環(huán)節(jié)
準備工作是我們進行一項活動前必做的一件事。在學習一篇新課文的時候,教師都會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預習就是讓學生在真正開始講課前對課本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會顯得很吃力,因為學生對課本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只需要對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提問。預習不只是有利于學生本身的學習,也能方便教師的教學,當學生提前對將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就不用再花費很多的時間為學生從頭開始一點一點的講。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簡單的預習工作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難重點,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預習可以由學生課下時間自主完成;也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預習,教師作以指導。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朗讀課文。默讀時要先堅持讀完,碰到不認識的字或者難以理解的句子可以暫時放下,盡可能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理解。朗讀課文是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講解,師生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中提問,這與傳統(tǒng)預習有所不同,不是教師提出具體的要求,而是讓學生在自由、自主閱讀中時提出困惑,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改變以往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消極、被動學習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預習提問還能給教師的教學提供切入點,避免出現盲點。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強,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也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在通過對課文的深入探究解決問題,進而通過閱讀教學效果。
(二)尊重閱讀規(guī)律
有人認為閱讀的規(guī)律主要有三點:一是漸進規(guī)律,指的是閱讀中的心理活動,感知、理解、想象、表達的漸進過程;二是構建規(guī)律,讀者及時打破一些舊的認知結構,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三就是體驗,讀者通過閱讀文章與作品進行無聲的對話,通過閱讀發(fā)掘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進行閱讀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次閱讀的目的以及意義,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要精心設計,要讓學生既能達到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其次,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付出感情,這樣才能與文章中的內容產生共鳴。教師要將文章中的思想傳遞給學生,讓文章的思想感情直接撞擊學生的心靈,這樣閱讀就會變得簡單許多。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具體培養(yǎng)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
(三)采用科學方法
首先,重難點切入法。在進行閱讀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重點,教師只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就很容易幫助學生突破教學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及重點,這樣就能有效達成教學任務。例如,教學《寡人之于國也》時,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體會到孟子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教師可以在文章結尾部分的教學設計中采用難點切入法,設計出一個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比如:惠王最終是否接納了孟子的提議?學生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惠王不會接納孟子的提議,因為孟子主張的是建立在沒有戰(zhàn)爭的基礎上,惠王則相反,因為惠王要實現爭霸的目的。學生只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就能突破文章中的重難點,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其次,文眼切入法。文眼指的是一篇文章中最可以體現出文章的含義及情感的關鍵詞或者是關鍵句。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荷塘和月色,我們可以從文章的“文眼”入手,文章的開頭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薄邦H不寧靜”就是整篇文章的文眼。只要找到文章的文眼,就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因為“心里頗不寧靜”,才會“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這樣從文眼切入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見作者所見,感作者所感,從而達到與作者共鳴。
(四)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fā)展的,成為一種個體的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習慣也并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學生持之以恒,有足夠的毅力、耐心和一絲不茍的精神,一旦中斷就會前功盡棄。學生要想學好一門學科,跟學習習慣是直接掛鉤的。比如,長時間規(guī)律的早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肌肉記憶,每當早上的時候就會拿著課本讀背,就像人每天吃飯一樣,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我們就把吃飯當成了一種正常的活動,學習也是如此。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效率,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學生要養(yǎng)成經常朗誦、默寫的習慣;提問答疑的習慣;思考想象的習慣。
(五)擴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名著閱讀,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然而,許多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濃,許多學生覺得他們有沉重的學業(yè)負擔,根本沒有時間閱讀,還有一些學生沒有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這就導致學生不喜歡課外閱讀。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技能,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推動課外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可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通過課外閱讀擴展學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的根基。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制定好讀書計劃,逐步指導學生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制定的讀書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這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課外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課外舉辦讀書報告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結束語
閱讀能力是衡量高中學生語文水平的一把尺子,閱讀也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語文教師要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起來,通過一些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參考文獻】
[1]柳長軍.注重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高中語文中小說閱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J].成才之路,2021(14).
[2]牛祥軍.留白語文課堂,馳騁學生心靈——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探析[J].學周刊,2020(25).
[3]何雯.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A].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九)[C].2021.
[4]馬芝花.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A].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三)[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