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七
和邵認識,是因為我寫過的一篇文章《一些人和他們的途樂》。
文章大概是讓愛途樂的邵以為遇到了車迷知己,于是留言加了微信。
和邵的第一次交流,開始時已經(jīng)很晚了,但還是圍繞越野、改裝、攀爬聊了一個多小時。
彼時,邵經(jīng)營了三年的改裝工作室被迫拆除。他說:這三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三年。
那三年,即使身上常常都是洗不干凈的油污;即使常熬夜加班,即使好像并不能賺到很多錢;他仍覺得歡喜,因為干的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邵告訴我說他正在試圖找新址,但阻力很大??伤终f:我已經(jīng)很幸運了,也很知足。
彼時,我以為這可能是個喜歡越野的富二代,因為喜歡所以開了家改裝店做老板。
后來,我才知道那個改裝工作室的場地只有200m2,他是老板,也是僅有的兩個伙計之一,而當時找新址的一個大阻力算是經(jīng)濟。
邵說自己在身上紋了一臺小切。邵的家庭很傳統(tǒng),紋身對他來說是出格的行為,但因為真的是愛到了極致,所以紋了(是途樂粉,也是小切的真愛粉)。
邵甚至說:沒有車,我會死。
因為這句話,因為感受到他為夢想的糾結(jié)和努力,兩個月多后,在我計劃去無錫出差時,決定順道去鎮(zhèn)江拜訪他一下。
跟邵約時間時,他說他在忙著裝修新場地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為他感到開心。就是那種你知道這個人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并且真的就走在實現(xiàn)夢想的路上,你看到他現(xiàn)下的勝利,想為他鼓掌的開心。
邵是90后,但他的成長經(jīng)歷,可能更像80后或者85后一代。
邵的爸爸是汽車兵,后來轉(zhuǎn)業(yè)了的工作也依舊是開車,也因此邵從小就接觸了很多車。
小邵剛會說話時候,就能幫爸爸指揮倒車;在自己名字都還不會寫的時候,就清清楚楚的記住了車上每一個按鈕是干什么的。
在七八歲的年紀,小邵第一次啟動了引擎。那是一輛手動擋的公爵王,趁大人不注意小邵偷偷爬上車,興奮的開了一段。結(jié)果,毫無意外的,小邵被他爸爸狠狠的胖揍了一頓。
被揍狠了,小邵就再也不敢想開車的事情了。
可是到底是小男孩,喜歡又好奇心重。
在10歲時,小邵第一次見到切諾基:車可真帥,真想摸摸。
于是,又一次趁家里大人不在,翻出爸爸放起來的車鑰匙,打火啟動,載著更小的弟弟直接去附近的山上遛了一圈。
小邵的爸媽回到家,看不到車也找不到孩子:慌了。簡直急壞了,怕出事。
而小邵呢,回來發(fā)現(xiàn)大人還沒有回來,還竊喜以為自己沒被發(fā)現(xiàn)。就把車貼著墻邊停在了爸爸原來停的位置,“停在原來的位置,假裝沒動過”。
當然是被發(fā)現(xiàn)了,小邵的爸爸又想胖揍他一頓。但卻發(fā)現(xiàn)10歲的小邵居然能把車幾乎分毫不差的停在原來的位置,大約是又生氣又欣慰,小邵也因此沒挨打。
但這一次爸爸把小邵當作大人一樣的進行了一場談話,告誡小邵:你太小了,不能動車,出事就麻煩了。
長大后,邵也去當了兵。大部分時間也仍舊是和車打交道,這也是為什么邵是小切粉,也是途樂粉(當兵時候部隊里的途樂很多)。
再后來,小邵復員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切,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但邵放棄了在機關(guān)單位工作的機會,那是多數(shù)人眼中不錯而穩(wěn)定的選擇,但邵想搞車,于是邵就去找修車的工作。
邵的新老板很看中他,但不希望他去修車。老板的意思是:“修車也不好修出什么前途,你跟我跑幾年,不說當大老板,當個小老板肯定沒問題。”
在老板的再三勸說下,邵跟著他跑了兩年。
這期間,邵一有空還是愛去老板的車間跑,看師傅們修車,跟師傅們交流學習,自己也一直在學習如何修車改裝車。
跟著老板的第三年,邵決定辭職,因為他還是想修車。
但是老板說修車沒前途,那就自己開個店做老板修車吧。
那年,邵即將27歲。
邵身邊有不少做生意的老大哥朋友們,大多勸他不要搞,因為太小眾了,又說邵家里也沒有條件供他去做這個像玩的事兒,都建議他做點可以賺錢的實在事。
可是邵想了很久還是想搞車。
不搞車,不快樂。
大概是被年輕人執(zhí)著的熱愛和情懷感染了。于是,有位老哥給邵弄了一小塊地做工作室;有兩位玩車時認識的老大哥,買了車扔給邵大改,給邵介紹車友,工作室就這么慢慢做起來了
邵的攤子不大,業(yè)務(wù)不算多,但很穩(wěn)定,因為技術(shù)和真誠,他跟客戶的粘性很高。
邵說自己更喜歡很懂車的客戶:因為真愛改裝,每一臺車都想傾盡所能去改。所以他希望客戶是懂車的,那么就會懂他花費的心思,而不是覺得他想用些好東西是騙人。
“很多車我買不起,但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改,很幸福?!?/p>
邵改車,往往會比旁人花費時間長。很多時候,思考的時間比動手的時間還要多,就像鑒賞一件藝術(shù)品一樣,想安靜的欣賞、思考。
而邵接下的客戶也可以說是神仙客戶了,有人甚至愿意陪邵為一個配件等上一兩年。
但有些客戶,邵不愿接。“有些找來的客戶,我一聽他想要的方案就勸回去了,浪費錢。主要工人就我倆,就想盡量接點互相認可的客戶?!?/p>
那三年,邵改的最多的是小眾里的小眾車,幾乎都是硬派越野車。
邵甚至翻新過一臺比他年齡還大的LC71,全部打散了重建。
邵說當時收到委托信息時開心的一晚上沒睡好,因為對邵來說如果能親手翻新一臺這樣的車,那是頂天幸福的事情,那是夢想成真的事情。
“翻新老車,那是即享受又痛苦的過程?!?/p>
這種感受,想來試過翻新的車迷一定懂。
2018年的時候,因為車友的一次翻車事故,邵冒出了自己造一臺純粹用來越野攀爬的四驅(qū)車的念頭。
造車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錢的事情,邵本身拿不出太多錢,更何況造車是一件看起來只有投入的事情。但好在身邊的車友給予了邵各種支持,一個代號為“東北”的朋友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東北”出錢。
“東北”是個有錢的小哥,但并不是越野發(fā)燒友??赡芤驗橛绣X,很多東西都變得容易得到,也因此,“東北”好像沒有什么太熱愛的事情,所以“東北”甚至可能是有點羨慕邵有這樣的熱愛。
所以當幾個最初參與造車的車友宣告退出時,是“東北”繼續(xù)支持,他跟邵說:你好好干,錢我出。這是什么神仙朋友……
造車的準備工作花費了兩年時間,在所有材料都齊全之后,他和伙伴加班加點干了一個多月的組裝工作,終于趕在十一前造好了。
“那一陣干到后半夜是常事兒,但是開心的很?!?/p>
邵的伙伴叫小薛,一個較為寡言的技術(shù)派,和邵一樣熱愛改裝這件事,比邵細心,和他是一個極好的互補搭檔。
2020年的十一,邵和朋友們拖著造好的車,去了虎克。
“你這得是多大的自信,首次試車就去虎克?”
“就是剛好趕在十一前造好了,就想去試試。不過也沒想著挑戰(zhàn)什么,就是想去試試?!?/p>
試車那天,由邵的朋友濤駕駛,邵做指揮領(lǐng)航,還有虎克的工作人員鵬鵬和老周一起幫忙指揮。
邵和朋友們運氣不錯,這臺自制的大玩具很給力,首次試路攀爬,便成功的穿越了“七公里”?;⒖酥贰捌吖铩钡碾y度,想必大家多少也是有些耳聞的。
關(guān)于這臺車,邵其實有一個關(guān)于攀爬比賽的宏大愿望,只是實現(xiàn)起來可能真的太難了。但愿中國的越野攀爬文化,有一天會發(fā)展到可以容易實現(xiàn)邵的愿望。那個愿望若能實現(xiàn),也會是許多愛越野攀爬的車友所期待看到的。
我到鎮(zhèn)江那天,邵的新場地剛好收拾妥當,又恰好趕上江蘇其他地區(qū)的車友們一同來慶賀。
這些車友,有些本來是客戶,在改裝過程中,慢慢的也就成了邵的朋友,他們大多都是玩車多年的老大哥。
有一位LC76的車主,他自己玩車很多年了,甚至還曾經(jīng)營過一家修理廠多年。入手LC76時,認識了邵,聽邵沒聊多久,就決定把車扔給邵改。
他們說:“難得現(xiàn)在還有年輕人肯這樣認真對待車,喜歡這樣花心思折騰,有這樣的情懷……”
所以,他們用從外地找他改車,給他介紹改車的朋友作為支持。
那天,我還見到了邵的妻子。她計劃辭職來幫邵,因為新場地比工作室大了許多,需要人手來處理事務(wù);也因為邵和他的伙伴倆人一旦投入工作,根本想不起來要吃飯,也根本記不起來下班。她來了,可以幫些忙,也可以照顧到他們:“我不懂改裝,但懂邵的熱愛,愿意支持他。”
相對于大的改裝廠,邵的新場地其實也不算多大,但對邵來說,這已經(jīng)是他目前竭盡所能的投入了。
攤子支太大了,也怕力不從心。
邵當然也想多賺錢,邵也知道有時候可以多賺點,邵也會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糾結(jié)掙扎,但邵還是希望在對得起自己熱愛的前提下去賺錢。
因為做改裝,真的很開心。
而真誠,大多時候也會得到真誠的回應(yīng)。
在跟邵短暫的接觸中,我所認識到的邵是一個謙虛又驕傲的人。
雖然他關(guān)于越野文化的一些理念,我其實并不太認同,但即使如此,我也依然被邵的熱愛所觸動?
所以,在年末,我想把邵的故事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