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燁,首都師范大學金澤小學英語教師。熱愛教育,用心學習,熱情工作,把新教育理念帶入教育教學中,師生和諧,教學相長。教育信條:積極思維成就蓬勃人生。
“丁零零!”第四節(jié)課的下課鈴聲響起,我愉悅地走進教室督促著孩子們快快收拾好課桌,洗干凈小手,準備享用美味的午餐。
“這題怎么算呀?我要煩死啦!哎呦喂……”這時耳邊傳來了一陣怒吼的聲音,我循聲望去,只見小陽對著數學書和數學作業(yè)焦急萬分地直撓頭,桌子上還散落著作廢的數學作業(yè)紙。我好奇地徑直走了過去并問他:“在做數學作業(yè)嗎?做得怎么樣了?老師遠遠就聽到你的聲音了,是題不會算嗎?著急了是不是?”小陽焦急地答道:“是呀!老師,我已經算了幾十遍了,但我怎么算也算不對呀!氣死我了!”
作為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我此時并沒有關注于他的數學學習問題,而是瞬間回想起了他平日的種種相似表現:在語文課上寫字時因滿手大汗而弄得臟兮兮的寫字本;體育課為了得到更高的積分苦練跳繩不回教室的身影;每次吃午餐時一粒一粒地吃米飯或者青豆,追求絕對的“光盤”;等等。我思忖著,其實很多時候小陽發(fā)脾氣或者跟自己較勁,是由于自己沒有讓自己滿意,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那么回到當下的狀況,小陽焦頭爛額地面對著自己的數學作業(yè),我該如何幫助他呢?在我的內心深處,其實也已經有了答案……
首先,接納情緒。我邊揣摩著小陽的內心世界,邊對他說道:“你著急是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怎么算也算不對?花了好長時間了,算了多少遍,改了多少遍,怎么還是沒有寫對,覺得自己特別沒用,所以難受對嗎?”小陽這次終于抬起了頭,委屈地對我眨巴眨巴眼睛。“你的心里就像憋了一個大火球一樣,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所以就希望把這個火球全部都打開了,都爆發(fā)了,都釋放了,才覺得心里舒服了,是這個意思嗎?”我靈機一動,想到個主意,隨后對小陽繼續(xù)說道,“剛才你發(fā)完脾氣,心情能好點了嗎?舒服點了嗎?要不然老師幫你把做錯的作業(yè)紙撕了吧!我覺得這樣心里感覺更爽!”
小陽驚訝地看著我,并且眼光中掠過了一絲興奮的意味,大聲呼應我:“老師,我想撕!我自己撕!我自己撕!”小陽一把抓起作廢的數學作業(yè)紙,開始撕了起來,伴隨著嘶啦嘶啦的聲音,我又提議道:“要不然你把剛剛做錯的這張也撕掉吧!”小陽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提議,迅速地也把那張“新鮮出爐”的做錯的數學作業(yè)紙也一起撕掉了。
一頓操作完成后,我問小陽:“現在大火球釋放出來了嗎?心里痛快了沒?”小陽點點頭:“老師,我覺得心里痛快了,真的是舒服多了?!?/p>
接著,分析原因。情緒釋放完了,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幫孩子一起分析分析原因,找一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靶£?,你剛才發(fā)脾氣的原因并不是為了發(fā)脾氣而發(fā)脾氣,對不對?”我追問道。小陽點點頭回應我:“嗯嗯,不是的,我發(fā)脾氣是有原因的。”我繼續(xù)嘗試追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那你是因為自己沒有把題目算出來,然后總覺得自己做不好,對嗎?”小陽默認點點頭。我繼續(xù)引導:“那現在,咱們做錯了的數學作業(yè)紙都撕完了,火球也爆發(fā)完了,咱們一起看看總是沒有做對的數學題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說著小陽拿出了一張新的數學作業(yè)紙,把題目抄了上去。
我倆并頭看著這道題目,我問他:“剛才做這道題時你的困擾是什么呢?是總算不對?還是不知道應該怎么做?還是算不出來?你是哪一種呢?”小陽說:“我會做,但是我總是算不對。”“哦!原來如此。其實當你把這些紙撕碎后,可能當時感覺心里很痛快,但現在咱們想想,撕掉紙能解決問題嗎?”我問他?!安荒埽和炅宋疫€是要把這道題重新做完。”小陽很明白這個道理。“是的,撕完了也并沒有結束一切,這道錯題還在那里對嗎?但是老師能理解,剛才你的火氣還是因為你自己非常想做好、做對這道題。但是我們還是得平心靜氣地把這道題做完。如果不會做,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研究如何做,如果你會做,但是自己老算錯那就得要靠自己了。”小陽點點頭,開始重新算那道數學題,不同的是,這次他很平靜并且很有耐心,過程非常順利。沒過一會兒,他高興地對我高聲歡呼:“老師,我做出來了!我做出來了!”我看了看他興奮地遞過來的作業(yè)紙,果然完全正確,此時的我真為他感到開心,連周圍的同學們也向他投來贊許的目光。
最后,總結經驗。雖然我們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但我希望借此件事幫助小陽有更深層次的成長?!澳憧矗@次終于做對了是不是?你剛才做對的時候是在一邊發(fā)脾氣一邊做對的,還是沒發(fā)脾氣的時候才把作業(yè)做對的呢?”小陽說道:“是在沒有發(fā)脾氣的時候,認真做對的,發(fā)脾氣解決不了問題?!甭牭叫£柕淖晕铱偨Y,我想他這次真的知道該如何做了?!昂冒?,情緒得到疏解,問題得到解決!大功告成嘍!接下來,就是我們愉快的午餐時間啦!”
自此之后,不變的還是那個好強的小陽同學,而改變的是他面對一個個關卡時的態(tài)度和方式。在學期中,小陽報名參加了“孫敬修爺爺講故事比賽”,小陽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緊張,練習時總是磕磕巴巴、斷斷續(xù)續(xù),表現不盡如人意。但這一次,他沒有氣餒,也沒有懊惱到亂發(fā)脾氣,他主動尋求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根據老師們的專業(yè)建議不斷反復練習,最終在班級比賽中脫穎而出,從而得到了參加區(qū)級故事比賽的機會!
小陽7歲了,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學習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目的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老師或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不用急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本身,我們可以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去找到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冷靜、不發(fā)脾氣的情況下,最終讓自己的任務得以完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孩子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質基礎。有更好的情緒,才能做更棒的自己!
特約編審/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