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江,徐強,趙蘭云
(1.昌樂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山東濰坊 262400;2.昌樂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務部,山東濰坊 262400;3.昌樂縣人民醫(yī)院影像科,山東濰坊 2624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多種原因引起的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求的臨床綜合征,以運動耐力受限、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持續(xù)進展可發(fā)展為難治性心力衰竭[1-2]。藥物治療是CHF的主要治療方法,能有效減輕癥狀,延緩病情進展,但難以改善患者的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心臟康復治療屬非藥物治療手段,能夠通過康復評估、運動訓練改善冠狀動脈內皮功能,提高心肺耐力,減輕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并通過心理治療緩解其因疾病產生的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 年7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老年CHF 患者為對象,通過隨機分組,探究心臟康復治療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4 例老年CHF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 歲;患有冠心病、原發(fā)性高血壓、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臟病等基礎??;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4]中CHF 的相關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Ⅱ~Ⅳ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4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有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史者。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2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68.91±3.58)歲;身高156~174 cm,平均身高(167.04±4.30)cm;病程1~8 年,平均病程(5.07±1.26)年。對照組中男26 例,女16 例;年齡61~80 歲,平均年齡(69.26±3.77)歲;身高154~175 cm,平均身高(166.42±4.59)cm;病程1~8 年,平均病程(5.10±1.28)年。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囑患者多休息,低鹽飲食,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并根據心衰病情給予其利尿、強心、β 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心臟康復治療。具體如下:(1)運動指導??祻椭委煄熗ㄟ^6 min 步行試驗[5]測定患者運動耐力,以此為依據為其制定心臟康復計劃。第1 周運動為步行,以最遠距離的60%~70%為實際運動量,保持步行心率低于測試時的最大心率,具體以患者耐受為宜;第2 周起以最遠距離的70%~80%為實際運動量,并增加慢跑、太極等有氧運動與啞鈴操、彈力帶等抗阻運動,囑患者根據喜好各選擇2~3 項運動,30~40 min/次,2 次/d。每次運動前行10 min熱身運動、運動后行10 min 整理運動,運動期間監(jiān)測患者心率變化,每周鍛煉不少于4 d,持續(xù)鍛煉6 個月。(2)心理療法。定期與患者溝通,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支持;了解運動完成情況,針對運動較少的患者應積極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1)心功能:治療前后,使用心臟彩超測定患者的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2)神經內分泌因子: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獲得血清后通過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血管緊張素(AngⅡ)、N 末端腦鈉肽前體(TNproBNP)、醛固酮(ALD)水平。(3)生存質量:治療前后,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命質量量表(MLHF)[6]對患者進行評價,該量表評分范圍0~105 分,分數越低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LVEF等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性別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 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神經內分泌因子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AngⅡ、ALD、TN-proBN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內分泌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神經內分泌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MLH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MLHF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MLHF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MLHF 評分比較[(),分]
CHF 為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其發(fā)生與發(fā)展與心臟負荷加重、心室順應性減弱等因素有關,且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7]。CHF 病程漫長,病情進展緩慢、遷延難愈,會導致患者心臟功能持續(xù)下降,嚴重損害其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存質量。
CHF 尚無特異治療方式,現階段臨床多通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延緩疾病進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需反復住院治療[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 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均短于對照組,MLHF 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心臟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老年CHF 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質量。心臟康復是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綜合醫(yī)學管理計劃,強調依據患者個體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方案,以達到改善身體健康水平的目的。實施心臟康復治療,首先通過6 min 步行距離客觀評價患者運動耐力,以此為依據制定的運動處方,能避免運動量過大引起不適、運動量過小達不到理想效果的弊端,在確?;颊甙踩那疤嵯伦畲笙薅忍岣呖祻托Ч_\動訓練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有氧運動可刺激患者心肺功能,增大心肺容量負荷,逐漸提高其心肺適應力。抗阻訓練則可鍛煉肢體肌肉力量,增加機體耐力,使患者有能力堅持運動訓練。有氧與抗阻運動聯合進行,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臟供血,進而改善心臟收縮及舒張順應性,有效減輕心功能損傷;輔以心理治療,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其堅持運動,進而保障康復訓練的有效落實[9]。
交感神經系統(tǒng)(SNS)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SS)異常激活在CHF 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中有重要作用。心衰發(fā)生后,RASS 被激活,促使AngⅡ、ALD 水平上升,加重身體水鈉潴留及心功能損傷,同時引起TN-proBNP 水平上升,進一步加重心衰程度,加速病情惡化,因此,降低AngⅡ、ALD、TN-proBNP水平,對促進CHF 患者康復至關重要[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AngⅡ、TN-proBNP、ALD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心臟康復治療能降低老年CHF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因子水平。原因在于,心臟康復治療能通過改善心功能,減輕心衰程度,減少AngⅡ、ALD、TN-proBNP 釋放,形成良性循環(huán),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神經內分泌因子水平,減輕疾病不良影響,提升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