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延韻
公生明,偏生暗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①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惡取舍之權(quán)②: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后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quán)之,孰計(jì)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dòng)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貴者則類③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④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晻⑤世者也,險(xiǎn)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⑥、史⑦不如盜也。
(選自《荀子注評(píng)》,李波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釋】
①端愨:正直誠實(shí)。
②權(quán):標(biāo)準(zhǔn)。
③類:都。
④求柔:一味屈從。
⑤晻:同“暗”。
⑥田仲:又叫“陳仲子”,戰(zhàn)國時(shí)齊國人,不食兄祿,以清高著稱。
⑦史:字子魚,又叫“史魚”,春秋時(shí)衛(wèi)國大夫,屢諫衛(wèi)靈公不聽,死時(shí)叫兒子不要入殮,后人稱之為“尸諫”。
—— 鑒賞空間 ——
《公生明,偏生暗》中沒有《魚我所欲也》中的類比,但在正反對(duì)比和舉例論證的使用上,兩篇文章難分伯仲?!豆鳎怠烽_篇提出“君子要有真誠的美德,不能茍且偏執(zhí)”的論點(diǎn),然后運(yùn)用對(duì)比論證的方法,論述面臨取舍時(shí),“兼權(quán)”“熟計(jì)”才能做出聰明的決定,片面偏頗必致愚昧受辱。文末揭露自命清高、假仁假義之徒的社會(huì)危害,用具體事例論證觀點(diǎn)。
—— 讀有所思 ——
1.參考《魚我所欲也》課后“思考探究”一,你能畫一幅本文的論證思路圖嗎?
2.《呂氏春秋·權(quán)勛》中有言:“利不可兩,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苯Y(jié)合《魚我所欲也》和《公生明,偏生暗》兩篇文章,你能闡述一下面臨某種取舍時(shí),該如何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