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芳 李代紅 寧鍵 杜幸琴 馬曉艷
(1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平頂山 467000;2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 平頂山 467001)
慢性宮頸炎是女性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以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腰骶酸痛等為主,若任由病情進展,可逐漸發(fā)展為宮頸上皮細胞瘤變[1]。慢性宮頸炎患者由于宮頸受損,再加上其他因素刺激,導致宮頸防御功能降低,宮頸上皮變薄,黏液分泌大量減少,此時容易受到相關(guān)病原體的侵襲,其中人乳頭瘤病毒(HPV)最為常見,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發(fā)展為宮頸癌[2~3]。目前臨床對于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治療方式較多,主要包括藥物療法、光動力療法等[4]。膦甲酸鈉是一種常見治療藥物,具有抑制病毒復制等作用[5]。光動力療法主要通過藥械結(jié)合的方式,可選擇性促進異常增生和感染的細胞凋亡,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口腔疾病、婦科疾病、皮膚疾病等多個領域中,且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6]。鑒于此,本研究從免疫功能、炎癥反應、HPV 感染情況等方面,探討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療效,旨在為確定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于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1 月收治的 70 例 HPV感染伴慢性宮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5 例。對照組年齡25~58 歲,平均(34.26±2.77)歲;孕次 0~4 次,平均(1.85±0.62)次;產(chǎn)次 0~3 次,平均(1.62±0.58)次;宮頸炎程度:輕度10 例,中度18 例,重度7 例;宮頸炎病程時間4~49 個月,平均(12.25±3.57)個月;HPV 感染類型:低危型16 例,高危型19 例。研究組年齡 27~55 歲,平均(34.02±3.02)歲;孕次 0~5 次,平均(1.92±0.66)次;產(chǎn)次 0~3 次,平均(1.71±0.63)次;宮頸炎程度:輕度11 例,中度20 例,重度4 例;宮頸炎病程時間5~53 個月,平均(12.47±3.88)個月;HPV 感染類型:低危型14 例,高危型21 例。兩組年齡、孕次、產(chǎn)次、宮頸炎程度、宮頸炎病程時間及HPV 感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并批準(醫(yī)院倫理字202100108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宮頸炎相關(guān)診斷標準[7],經(jīng)細胞學檢查HPV 為陽性;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有性生活史;年齡18~50歲。(2)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惡性腫瘤及滴蟲、念珠菌感染者;伴有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入組前3 個月內(nèi)接受過免疫類藥物或激素類藥物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于月經(jīng)干凈第3 天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將患者宮頸及陰道清洗干凈,保持干燥,將4 支鹽酸氨酮戊酸外用散(國藥準字H20070027)與2 ml 溫敏凝膠[批準文號:鄂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2 第2641758號]溶解為藥液,將薄棉片和棉條充分蘸取藥液后,分別將薄棉片覆蓋于陰道上端3 cm 處和宮頸表面,將棉條填塞于宮頸管中,濕敷3~4 h。應用氦氖激光對宮頸管、陰道壁進行持續(xù)照射25 min,1 次/周,連續(xù)治療8 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膦甲酸鈉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441)治療,靜脈滴注,250 ml/次,1 次 /d,連續(xù)治療 8 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于治療8 周后進行評估。顯效:腹痛、陰部瘙癢等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緩解,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處消失或面積縮小≥50%,宮頸光滑,HPV 轉(zhuǎn)陰;有效:腹痛、陰部瘙癢等癥狀有所緩解,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處面積縮小<50%,宮頸表面無明顯異常,HPV 轉(zhuǎn)陰;無效:腹痛、陰部瘙癢等癥狀無變化或進展,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處面積未縮小或增大,HPV 未轉(zhuǎn)陰??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2)免疫功能。分別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空腹靜脈血5 ml,以轉(zhuǎn)速為3 500 r/min 和離心半徑為13.5 cm 離心5 min,收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水平。(3)炎癥反應。分別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檢測白細胞介素(IL)-1β、IL-6、IL-17 及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4)HPV 感染情況。采用宮頸拭子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8 周后宮頸移行帶區(qū)上皮細胞,采用液基細胞學檢查(TCT)法檢測HPV 病毒載量;于治療8 周后,統(tǒng)計兩組HPV 轉(zhuǎn)陰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血清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IgG治療前 治療8 周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IgA治療前 治療8 周后IgM治療前 治療8 周后35 35 t P 1.92±0.66 1.97±0.61 0.329 0.743 2.49±0.71*3.10±0.84*3.281 0.002 0.95±0.55 0.89±0.58 0.444 0.658 1.52±0.59*1.97±0.65*3.033 0.003 9.05±1.34 9.25±1.48 0.593 0.555 12.69±1.55*14.48±1.71*4.588 0.000
2.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 IL-1β、IL-6、IL-17、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1β、IL-6、IL-17、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表3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TNF-α(μg/L)治療前 治療8 周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IL-1β(ng/L)治療前 治療8 周后IL-6(pg/ml)治療前 治療8 周后IL-17(pg/ml)治療前 治療8 周后.35 35 t P 4.12±1.03 4.21±1.10 0.353 0.725 2.57±0.85*1.65±0.62*5.173 0.000 68.54±6.42 67.87±6.65 0.429 0.669 45.26±5.57*27.37±4.52*14.755 0.000 53.61±5.29 53.21±5.42 0.312 0.756 35.74±4.69*20.53±3.30*15.691 0.000 14.26±3.28 14.81±3.36 0.693 0.491 8.57±2.32*4.02±3.10*6.952 0.000
2.4 兩組HPV 感染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HPV病毒載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HPV 病毒載量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HPV 轉(zhuǎn)陰率(94.29%)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HPV 感染情況比較()
表4 兩組HPV 感染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HPV病毒載量(×105拷貝)/ml治療前 治療8周后 HPV轉(zhuǎn)陰[例(%)]對照組研究組t/χ2 P 35 35 8.69±2.33 8.52±2.26 0.310 0.758 2.62±1.45*0.95±0.66*6.201 0.000 26(74.29)33(94.29)5.285 0.022
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宮頸炎發(fā)病率在已婚女性中超過50%,而30%~60%的慢性宮頸炎患者伴有 HPV 感染[8]。HPV 是一種環(huán)狀雙鏈 DNA 病毒,可通過侵襲機體宮頸上皮黏膜鱗狀細胞,導致鱗狀上皮增殖,而受到長期炎癥浸潤的影響,生殖道上皮變薄,黏膜分泌減少,為HPV 入侵和增殖提供有利條件[9]。HPV 感染和慢性宮頸炎常協(xié)同發(fā)病,同時也是宮頸癌形成的危險因素[10]。因此,有效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對于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尚未有特效療法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通常采用兩種或多種療法聯(lián)合的方式,以提升治療效果[11~12]。
本研究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HPV 轉(zhuǎn)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8周后HPV 病毒載量均明顯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5- 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HPV 轉(zhuǎn)陰。分析原因在于:光動力療法是一種藥械結(jié)合的治療方法,其中氨酮戊酸本身并無光敏性,可被病灶部位異常增生的細胞所吸收,在患者體內(nèi)經(jīng)酶促作用形成原卟啉Ⅸ[13]。當原卟啉Ⅸ受到特定波長的光照射,病灶部位的光敏性物質(zhì)產(chǎn)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自由基和單線態(tài)氧,損傷細胞膜、核酸、線粒體,促進異常增生的細胞壞死。同時,可作用于局部黏膜中被HPV 感染且具有潛在癌變的細胞,并促使這些細胞凋亡。膦甲酸鈉是一種非核苷類廣譜抗病毒類藥物,具有較強抗病毒活性,可通過與病毒RNA-DNA 結(jié)合,抑制病毒合成與復制,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14]。
臨床發(fā)現(xiàn),HPV 感染可導致慢性宮頸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正常情況下,宮頸具有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功能,但受到長期炎癥損傷,導致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患者免疫功能不斷下降,造成機體抗病毒能力減弱,不利于身體恢復[15]。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反應與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密切相關(guān)[16]。IL-1β、TNF-α、IL-6 均為典型的促炎因子,可誘導促進腫瘤生長因子、趨化因子等分泌釋放,擴大炎癥反應,增加宮頸病變的發(fā)生風險。IL-17 可誘導促進趨化因子和多種炎癥因子的分泌和釋放,介導炎癥損傷。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8 周后兩組血清IgA、IgM、IgG 水平均明顯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血清 IL-1β、IL-6、IL-17、TNF-α 水平均明顯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5- 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可通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但本研究存在樣本數(shù)量少、來源單一等局限性,結(jié)果可能存在偏倚,且未對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治療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的遠期復發(fā)情況進行分析,期待未來臨床開展大規(guī)模、多中心、更長時間的隨訪研究。
綜上所述,給予HPV 感染伴慢性宮頸炎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聯(lián)合膦甲酸鈉進行治療,可有效提升療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促進HPV 轉(zhuǎn)陰,優(yōu)勢較為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