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 白三莉 劉 洋 趙曰圓 楊 銘 潘 力 馬廉亭
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是最嚴 重的卒中類型之一,病死率和致殘率很高[1]。研究顯示,顱內動脈瘤破裂后30 d內的病死率高達50%,約1/3的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2]。血流動力學在動脈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3]。術中只能定性觀察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而基于計算流體力學的數(shù)值模擬技術可實現(xiàn)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數(shù)值化,可定量分析動脈瘤治療前后的血流動力學變化[4,5]。本文采取計算流體力學方法分析顱內破裂動脈瘤Enterprise 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為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DSA 確診為顱內動脈瘤;采用Enterprise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病人或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行血流動力學檢測。排除標準:非Enterprise支架輔助彈簧圈治療或手術夾閉。
2021年3~8月共納入符合標準的顱內動脈瘤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齡27~78歲,平均55.25歲;大動脈瘤(>10 mm)4 例,小動脈瘤(3~10 mm)18例,微小動脈瘤(<3 mm)2 例;前交通動脈動脈瘤7例,頸內動脈動脈瘤12 例,大腦中動脈動脈瘤2 例,椎動脈動脈瘤3 例。破裂動脈瘤14 例,術前Hunt-Hess分級Ⅰ級7例,Ⅱ級5例,Ⅲ級2例。
1.2 治療方法 未破裂動脈瘤術前3~5 d口服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鹽酸氯吡格雷片(75 mg/d)]。手術前后監(jiān)測血小板彈力圖[6]。首先,局麻下經(jīng)皮經(jīng)股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明確診斷。然后,全麻下并全身肝素化,行Enter?prise 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術后即刻CT 檢查排除出血及缺血事件[7]。術后當日適量鹽酸替羅非班靜脈泵入[8],將血壓平穩(wěn)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情況下,常規(guī)使用尼莫地平持續(xù)經(jīng)微量泵靜脈注入。破裂動脈瘤,視情況行腰椎穿刺術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術。術后次日口服或經(jīng)胃管鹽酸氯吡格雷片(75 mg/d,3個月)和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6個月)。
1.3 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 采用神經(jīng)外科專用SIE?MENS雙C臂大平板DSA機完成介入手術,通過西門子工作站導出術后即刻DSA數(shù)據(jù)的DICOM格式,導入開源CFD 軟件OpenFOAM 進行網(wǎng)格生成和CFD計算。首先,對血管模型及血流狀態(tài)進行假設:血管剛性壁,血液為在等溫、層流(雷諾系數(shù)<2 000)狀態(tài)下的不可壓縮牛頓流體,由非穩(wěn)態(tài)Navier-Stokes 方程近似血流流動。血液密度設置為1 060 kg/m3,血液粘滯度設置為0.004 Ns/m2。其次,由于個體特異性的血流條件無法實時獲取,因此,從CFD計算所通用參考的文獻中獲得的正常人群的標準數(shù)據(jù)作為輸入邊界條件[9,10],出口設置為0壓力狀態(tài)。最后,計算時長設定持續(xù)3 個心動周期,第三個周期的結果可以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每個周期設定100 個時間步長。收集第三個心動周期的數(shù)值進行分析。分析參數(shù)為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均一化WSS(normalized WSS,NWSS)[11],WSS分布梯度(WSS gra?dient,WSSG)[12],流線方向WSSG(streamwise WSSG,SWSSG)[13],歸一化壓力(normalized pressure,NP)、剪切力震蕩指數(shù)(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1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軟件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果24 例(24 個動脈瘤)應用24 枚Enter?prise支架。術后即刻造影顯示Raymond分級Ⅰ級18例,Ⅱ級6例。
2.2 顱內動脈瘤栓塞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栓塞后WSS、NWSS、NWSS 最小值、WSSG、WSSG 最小值均明顯升高(P<0.05),WSSG 最大值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圖1。
表1 本文24例顱內動脈瘤Enterprise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圖1 應用計算流體力學的數(shù)值模擬技術分析顱內動脈瘤Enterprise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前后瘤腔和載瘤動脈的血流動力學
Enterprise 支架是一種用于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的環(huán)閉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釋放簡單,可回收,金屬覆蓋率約為8%,網(wǎng)眼孔徑為2*2 mm,可有效阻止彈簧圈脫出,有效降低復發(fā)率。2005 年,Higashida 等[15]首次報道應用Enterprise 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經(jīng)過10 余年的臨床應用,反復驗證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顱內動脈瘤支架置入血管內之后的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尚不清楚。劉建民[16]提出血管重建和血流重構的概念。相比較單純彈簧圈栓塞而言,支架輔助彈簧圈能提供金屬支撐,更好地達到血管重建的目標,并且隨時間進展,支架逐漸擴張到最大程度,可部分帶動載瘤動脈的擴張導致血流重構。有研究證實,載瘤動脈在支架的作用下僅擴張6%,就可導致22%的血流量提升,也導致血流重構[17]。
本文通過對比Enterprise 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動力學的特點,分析相關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改變及載瘤動脈血流形式改變,從量化角度說明Enterprise 支架內血流動力學特點,結果顯示:①速度流線圖的血流軌跡顯示,與支架置入前相比,在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后,瘤腔內的血流減少了,血流對瘤體壁的沖擊力降低了,瘤腔內的血液速度明顯降低或消失,載瘤動脈血流方式由復雜向簡單、由渦流向層流轉變。這對于減小血流對瘤體壁的沖擊、促進血液中脂類物質和細胞的沉積、加速血栓化的進程,從而固化瘤體壁以防止其破裂是有利的;同時由于瘤腔內血流速度的降低,形成的血栓將逐漸累積并發(fā)生機化,達到治療的目的。
②WSS描述血管壁切向所受的牽拉力。本文結果顯示,與支架置入前相比,在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后,載瘤動脈的血流從渦流狀態(tài)轉變?yōu)檩^穩(wěn)定的層流狀態(tài),一方面穩(wěn)定瘤腔內的血流,降低對瘤體壁面的沖擊,導致低WSS范圍的縮??;另一方面,血流被支架和彈簧圈阻擋,以及支架擴張帶動載瘤動脈擴張所導致的血流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瘤體壁處血液的血栓化進程,從而加固瘤體壁,降低瘤體進一步擴大和破裂的風險,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③NWSS 為動脈瘤區(qū)域的平均壁面剪切力與載瘤動脈平均壁面剪切力之比。既往研究報道,NWSS降低與動脈瘤生長相關。術后隨著動脈瘤低WSS面積的降低,NWSS 也隨之增大。本文結果顯示支架輔助栓塞后NWSS 最小值明顯升高,均值明顯升高,從側面支持該參數(shù)的降低與動脈瘤增大相關。
④WSSG 用于描述壁面剪切力變化梯度。既往研究顯示高WSS和高WSSG的組合被證明可觸發(fā)動脈瘤的發(fā)生[12]。本文結果顯示,術后WSSG最小值明顯升高、最大值明顯降低和均值明顯升高。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動脈瘤后,載瘤動脈趨于正常,WSSG相對升高,一定程度上說明術前低WSSG 與動脈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與既往研究有差別,該觀點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證明。
⑤SWSSG 表示壁面剪切力在血流方向上變化梯度。有研究顯示高SWSSG 和WSS 結合是動脈瘤形成危險因素[13]。NP 指血管壁直接受到血流在垂直方向上的壓力,壓力越大,瘤內的壓力作用于瘤壁產(chǎn)生的牽張應力越大。OSI 衡量心動周期內壁面剪切力的變化幅度,OSI 越大,促進動脈瘤生長及破裂風險越高;穩(wěn)定的未破裂的動脈瘤,OSI 數(shù)值較低[14]。但是,本文未發(fā)現(xiàn)術后SWSSG、NP、OSI 明顯改變。
綜合所述,Enterprise 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在降低瘤腔內血流速度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可以改變瘤腔內和載瘤動脈流體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血流重構,改變血流對瘤體壁持續(xù)沖擊,對薄弱的動脈瘤囊壁起到一定的保護和治療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血流速度、WSS、NWSS、WSSG、SWSSG、NP、OSI 之外,還有包括低壁面剪切力區(qū)域、歸一化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組合、相對阻滯時間、動脈瘤生長高風險因子等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同樣在動脈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破裂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