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臣
(肇源縣消防救援大隊,黑龍江大慶 166500)
高層建筑人口密集,特別是商用建筑還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的特征。當遇到火災時,人員疏散變?yōu)樽畲蟮睦щy,阻礙了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對于高層建筑要重視消防監(jiān)督管理,采取系統(tǒng)檢查,在短時間內發(fā)現安全隱患,降低火災發(fā)生的概率。在建筑內部,有大量易燃物品,比如裝飾材料等,若出現火災事故,火勢將迅速蔓延。另外,規(guī)范要求高層民用建筑采用管道供氣,燃氣增加了消防風險。伴隨著大眾對建筑物的要求逐漸提升,建筑內配備的設備越來越多,使用量也大大增加,經過長時間使用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增加了發(fā)生火災的可能性。所以,對于高層建筑物來說,應加強火災監(jiān)管工作,對火災進行防范,減少火災事故風險,以此維護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高層建筑用途廣泛,火災發(fā)生的可能性增大,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1)高層建筑的裝修材料使用量較大。開發(fā)商基于防火的原因,對建筑材料的易燃性要求較高,但是,住戶在進行裝修的過程中常常會過于注重經濟性與美觀性,對材料易燃性重視程度不足。當高層建筑發(fā)生火災時,內部的家具以及裝飾材料都可能變?yōu)橹嘉?,致使火勢更加猛烈,使得火情向著不好的方向發(fā)展。(2)電器設備基數過大。除了保證建筑功能正常使用的電器設備外,家庭中的電器也比較多,特別是在夏季炎熱的情況下,電器使用較為密集,散熱量變大,周圍溫度升高,進而發(fā)生故障的概率變大,這也是火災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3)電器線路維護不嚴格。由于建筑物內部結構需要保證整潔性和美觀性,大多高層建筑的電路線纜都是采取預鋪設的方法,即直接安裝在建筑墻面與地面構造當中。在線路檢查中常常會產生漏檢的問題,如果電纜線路的故障與老化現象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就會增加消防安全隱患。(4)居民的消防意識薄弱。一些居民沒有正確的樹立消防理念,消防防范意識淡薄,常常會隨意擺放易燃品或使用違規(guī)電器等,甚至在使用明火時沒有進行正確操作,導致火災出現的概率加速提升。
根據高層建筑起火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層建筑起火后火勢往往會很快擴散,這與高層建筑的結構密切相關。
(1)建筑內部管線及管線種類多。在鋪設管線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交叉鋪設、集中鋪設的狀況。一些高層建筑還會創(chuàng)建單獨的管線井,在發(fā)生火災之后,火勢會在管線井中迅速擴散,使得火勢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2)通氣孔數量眾多。為了保證在建筑當中能夠擁有良好通氣效果,高層建筑通常除了門窗之外還會增加許多通氣孔來保證空氣流通,而在發(fā)生火災后,建筑當中的通風口會變成火勢的“幫手”,使火災的蔓延速度大大增加。(3)結構設計問題。高層建筑會借助豎井式設計構架,當出現火災后,豎井式設計構架會在建筑中產生空氣對流,這不僅會使火災發(fā)展更快,還會損壞建筑物本身。(4)氣體蔓延。高層建筑出現火災狀況后會出現許多濃煙與有毒氣體,一些氣體會流入通風口。另外,有一些氣體會在消防通道與樓梯間當中流動,從而在建筑當中產生惡劣影響,也讓居民的疏散過程變得困難?;馂漠斨谐霈F的人員傷亡有八成以上都是煙霧所致,當濃煙在建筑當中蔓延時,內部人員的呼吸與視線都會被影響[2]。此外,也會讓內部人員的恐懼心理加劇,導致踩踏現象的產生。在濃煙的作用下,滅火救援工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高層建筑在實質上是使土地資源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物的層數越多,其人口的承載也就越大。低樓層住戶因為與地面垂直高度相對較低,在疏散過程中的阻力也會相對較小。然而,高層居民在逃生和避難過程中則會遇到很多障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
(1)逃生的路徑單一。在高層建筑中發(fā)生起火事故時,住戶平時通行的電梯無法發(fā)揮出作用,步梯和消防通道便成為住戶最主要的疏散途徑。在建筑物中,居民住宅的樓層越高,與地面的垂直標高也越高,在撤離過程中的路徑也會隨之變長,整個流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在居民行動不便的情況下,會使疏散困難倍增。(2)消防通道和樓梯間的承載量限制。由于受到消防通道和樓梯間的承載量限制,無法滿足居民逃生的需要,在進行疏散撤離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擁堵、踩踏等現象,進而導致人員傷亡。(3)有毒氣體對撤離工作的影響?;馂陌l(fā)生后,有毒氣體會對居民逃生空間產生影響,使得逃生路徑安全度下降。(4)撤離速度慢。高層建筑的根本功能在于居住,其中民用建筑的占比較大。在建筑當中會有一部分老人與兒童,在進行撤離時速度較慢。(5)消防與安全設備使用的障礙。在通常狀況下,高層建筑要具備合理完整的防火、防煙以及消防設備,若此類設備沒有得到科學的養(yǎng)護,在出現火災的時候,則無法正常使用。
高層建筑內部的消防設施都是開發(fā)商提供的,在建設過程中,開發(fā)商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使用的消防設施雖然在數量達到了相關標準,但質量卻得不到保障,對消防功能有很大的消極影響。由于消防設施中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在使用時也會發(fā)生一定的問題,甚至還會存在消防安全隱患,開發(fā)商在開發(fā)樓盤時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因而,消防設施配置沒有達到相關標準,只要符合地方要求即可,這種情況使得設施結構不科學,難免會出現一系列問題[4]。除此之外,雖然配置了大量消防設施,但缺少全面的監(jiān)督管理,從而發(fā)生偷工減料的情況,比如管徑、閥門型號、線材、設備材料質量等。
按照相關要求,高層建筑必須根據實際高度、建設規(guī)模等情況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其中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以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由于一些高層建筑在建設時年限比較早,甚至早于相關防火規(guī)范之前,致使配置情況較差,消防設施質量和規(guī)格不符合標準等。從日常管理角度分析,物業(yè)單位忽略了消防設施管理工作,并未定期維修與保養(yǎng),導致設施出現問題時無法在短時間內發(fā)現,如果消防設施長時間處于故障狀態(tài),就不能正常使用,在發(fā)生火災時無法發(fā)揮自身作用。
如今,我國消防宣傳工作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使得大眾對消防工作缺少關注,不具備相應的消防意識,甚至無法掌握消防技能。許多人認為火災發(fā)生的可能性很低,不會出現在自己身邊,這種錯誤心理使群眾消防意識不強,在生活與工作中出現各種違規(guī)操作,比如損壞、停用設施、占用疏散通道、埋壓遮擋消火栓等。從某個意義上講,消防意識薄弱主要體現在火災應急中,當發(fā)生火災時,許多人會首先考慮怎樣逃生,并不會對火情加以關注,從而失去了對火情進行控制的最好機會,加快了火勢蔓延的速度。
在高層建筑項目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對建筑的使用效果有所影響,甚至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主要表現為: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項目都是被臨時承包的,包括大量私人團隊,人員流動性較大,專業(yè)素質較低,不具備從業(yè)資格,導致施工團隊無法進行集中管理,從而無法保證建筑的施工效果與質量;施工團隊的消防管控措施還需進一步加強,施工單位的消防資質不合格,缺少工作經驗,為施工留下消防隱患;一些施工團隊在工程管理中還會出現偷工減料的不良行為,為了得到更多的經濟收益,甚至會修改圖紙內容,對建筑的耐火性與消防性能有很大影響,同時,一些質量較差的材料還會引起消防事故,增加安全隱患[5]。比如,防火門、消火栓等都是消防監(jiān)督中必不可少的設施,若產品質量不合格,必然會對高層建筑有所影響,從而留下更大的安全隱患。
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加以確定。企業(yè)單位和物業(yè)機構應當主動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并明確責任,物業(yè)和其他居住者都必須擔任消防工作職責,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此外,企業(yè)組織和物業(yè)機構必須盡快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降低火災事故可能產生的風險性,加強管理風險的能力,減少火災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
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增強消防工作意識,首先,主要在物業(yè)內開展,并與消防監(jiān)督管理工作相結合,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關鍵點進行了全面剖析,讓物業(yè)單位了解更多的防范技能和預防措施,以便于實現消防工作管理能夠全面落實;其次,通過對居民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強調家庭消防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安全用火用電等,講授一些簡易的家庭消防技能和逃生技竅[6]。為了進一步提升居民的重視程度,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案例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居民了解高層建筑火災所帶來的危害性。
首先,在高層建筑中,消防設施可以有效控制初期火情,并為居民的逃離提供有利條件,為了保證消防裝置的安全性,物業(yè)單位應該及時落實設備維修保養(yǎng)制度,并設有專業(yè)人員,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確保滅火裝置始終保持良好狀態(tài);其次,加強值班室的管理工作,值班室是在第一時間發(fā)生火災,并了解火災情況的重要地方,其作用對火勢預防和搶救工作會產生直接作用,為了保證對值班室的系統(tǒng)性管理,可采取輪班工作制度,每個值班人員都應保證持證上崗,在值班的過程中,對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情況實時關注,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并及時記錄,從而在短時間內發(fā)現火災隱患,并進行針對性處理。一些高層建筑為了提高防盜能力,會關閉安全通道,若發(fā)生火災,必將會為居民逃生帶來困難,物業(yè)單位要充分了解到防火的重要性,保證安全出口長期處于開啟狀態(tài)。消防救援部門應及時構建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網體系,作為火災報警自動監(jiān)控系統(tǒng)。
消防救援部門要定期進行火災隱患排查工作,提高消防監(jiān)督力度,從而在第一時間發(fā)現火災隱患,確保建筑的消防安全。消防救援機構應正確運用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有效解決火災隱患問題,將此視為根本工作。與此同時,開展消防監(jiān)督檢查,為了確保檢查具有社會性與普及性,需要提前做好宣傳工作,使群眾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為群眾提供信息渠道。當高層建筑存在消防隱患時,要立即下達整改要求,并保證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
首先,需要提高消防知識的宣傳力度,為了確保防火工作順利落實,管理人員和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并進行專業(yè)培訓。比如,消防救援部門要定期開展宣傳,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根據互聯(lián)網、媒體、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向大眾普及知識,從而增強群眾的防火意識。此外,消防救援部門還要根據當地情況,在各個小區(qū)定期進行消防演練,普及逃生自救知識,當遇到火災時可以有效避免人員傷亡。
其次,完善消防監(jiān)督方案,按照每個地區(qū)的工作情況制訂合理的消防監(jiān)督對策。比如,防火管理工作注意事項、需要做到的地方等;同時,制訂相關的違規(guī)處理措施,若發(fā)生違規(guī)情況,應進行適當懲罰,確保消防監(jiān)督工作能夠順利落實[7]。在制訂相應規(guī)章制度之后,明確具體職責范圍,在各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生問題時要進行溯責,從而使責任落實到人,以確保消防監(jiān)督工作層層落實。
高層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火災風險較高,建筑消防監(jiān)督管理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建相關機制,保證監(jiān)管模式的科學化和有效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加強對消防監(jiān)管檢查的細致化,降低消防安全隱患,提升檢查工作的有效性,最終在根本上規(guī)避火災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