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玲玲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內容的設置,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語言能力等,然而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需要對教學策略適當改進,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根本原因就是教師未能深入理解教學情境,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并且以教材作為主要依據(jù),運用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練習一些比較熟悉的話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生活化情景,分角色扮演完成口語交際活動的練習。
例如,“垃圾是哪里來的?”這個話題,教學之前我們先讓學生進行實踐調查,具體了解校園內的垃圾來源,之后組織學生打掃衛(wèi)生,體會潔凈校園的美麗。實踐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參與活動的感受,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有感而發(fā)。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除了側重于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外,還應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適當?shù)貪B透交際意識和交往習慣內容,且隨學生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豐富。
首先,在學生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方面。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往往不區(qū)分角色、對象、場合,講話比較隨意?;诖?,部編版教材由第一部起就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意識。例如,一年級上冊《用多大的聲音》口語交際的內容,意在指導學生懂得在不同場合應該用多大的聲音講話比較合適。又如一年級下冊《打電話》的口語交際內容,意在指導學生在面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時應該有禮貌地應對。此外,在二年級上冊有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程主題為“商量”,即要求學生在與不同的人討論事情時要懂得商量。經(jīng)過一系列情境的訓練,學生能夠慢慢形成場合意識、對象意識和角色意識。
其次,在交際習慣方面。例如,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就編排了一節(jié)《注意聽別人說話》,到了一年級下冊時又出現(xiàn)了“沒聽清時,可以請對方重復”,而二年級上冊又出現(xiàn)了“注意聽,記住主要信息”以及“認真聽,記住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還有,養(yǎng)成大方交際的習慣,一年級上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勇于交往,此時告訴學生要大聲說,且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眼睛,或者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到了一年級下的時候,就給學生講打電話給別人時需要先講清楚自己的身份,直到二年級時,我們開始要求學生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應該禮貌地提問。再者,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習慣,一年級上冊的時候要求學生講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到了下冊內容時就要求學生會 用“請”“您”“您 好”“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而到了二年級的時候,又要求學生會有禮貌地向他人提問,并且懂得用商量的語氣和他人溝通。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是什么樣的意識或習慣的培養(yǎng),均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有的習慣和意識的養(yǎng)成都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強化養(yǎng)成的,且會在實踐過程中一步步鞏固[1]。
對于小學生來說,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要以對教材的充分理解為基礎。作為教師而言,必須要先將教材吃透,才能有效開展教學。例如。在口語交際活動《有趣的動物》教學過程中,對比一年級的內容而言,本節(jié)口語交際內容經(jīng)過了哪些優(yōu)化提升?有什么難度?教師必須對這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立足于標題得知,此次交際活動的主題范圍比較明確,而關于“有趣”一詞,具體怎么說、如何做均有其內化要求。第一,并非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是一定要結合“有趣”這一特征要求來說,那究竟哪些動物比較有趣呢?學生可以此話題來進行討論,之后再進行具體介紹。第二,想要介紹“有趣”的動物,并非僅僅講述者覺得有趣就行了,而是應該同時讓聽眾也覺得有趣,認可這種想法,此時就要求說的人必須要能打動聽眾,真正讓聽眾覺得有趣才行。如此,到底講述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夠打動聽的人,同樣要讓學生先冷靜想一想,再作出選擇。諸如此類一些內在隱含的要求,更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對比一年級的口語交際內容來說,這部分內容表現(xiàn)得愈加規(guī)范得體,內容也更豐富。
例如,在口語交際“做手工”與“看圖講故事”活動中,這兩個主題均提出了“按順序說”的要求。那么,究竟這兩種要求之間有什么樣的區(qū)別?回答是,雖然二者均要求“按順序說”,但其實際關注的焦點以及特色方面的要求卻存在極大差異。在“看圖講故事”中,圖中的人物可能產(chǎn)生什么樣的想法、有什么做法、大概率會講什么、表情是否到位等,都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但是在“做手工”當中,側重點應該放在讓學生“講清楚”上面,自己怎么做的就怎么說,實事求是。如此看來,只有充分掌握好每一次口語交際教學的價值,才能避免教學的顧此失彼。
于學生而言,不管是哪個年級,教材都是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部分的內容,主要由“簡明的引導語”“充滿童趣的插圖”“溫馨小貼士”三個部分構成,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重視引導語及小貼士,時常會忽略了插圖資源,認為插圖不過是裝飾而已。事實上,插圖同樣也是口語交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在“有趣的動物”口語交際活動中,不同種類的動物可以激起學生的表達欲,因此在讓學生選擇自己要介紹的動物種類時,可適當提醒學生借助插圖來分類,總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驗,充分想象,拓寬思維??梢允堑厣吓艿摹⑺镉蔚?、天上飛的,也可以是家里養(yǎng)的,或是在動物園看到的,然后再以“有趣”為主題展開討論,運用插圖一樣能夠拓展學生思維,活動中學生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不同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習性。例如,變色龍的身體顏色可以隨自然界色彩變化而發(fā)生變化,鸚鵡能學人說話,螢火蟲可以自己發(fā)光,蛇能游泳等,而有些動物卻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小狗、小貓等,可以適當?shù)亟Y合動物們的這些特性來展開討論[2]。
事實上,部編版教材在安排教材內容時,特別精心設計了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并且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針對性地集中展開系統(tǒng)化訓練。
例如,在口語交際活動《我們做朋友》的課堂上,課堂一開始,教師就給學生交代了此次交際的內容,然后結合相應匹配的圖畫給學生呈現(xiàn)出交際的情境,教師在學生當中進行示范性“聊天”,并要求學生將其作為范本進行模仿訓練。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是讓學生清楚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且能夠簡單闡明理由給他人做自我介紹,以此引起話題。
此外,為使學生進行更加系統(tǒng)化的練習,交際過程中我們也要適當?shù)卦O計一些突發(fā)“狀況”,原因在于,并非每一次交際學生都可以取得成功,時而會突發(fā)一些小“狀況”,對此,在實際口語交際活動練習的過程中就要注意想到這部分內容,考慮到這些突發(fā)“狀況”,為學生營造一個趨近真實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自始至終都需要有情境的創(chuàng)設,同時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及較高的訓練意識,以便于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語交際練習機會,并且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交際習慣。然而要保證“實踐與理論相統(tǒng)一”,不能只說不做,說完了還要評價,且評價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評價表,教師應科學評價學生參與活動中的表現(xiàn),評價后及時指正,表現(xiàn)好的學生多鼓勵,多表揚,盡可能不批評學生,以挖掘出學生潛在的交際能力。
例如,在執(zhí)教《用多大的聲音》《朋友相處的秘訣》《請你幫個忙》等內容的口語交際活動過程中,教師需提醒學生在聽別人回答問題時要認真,且要懂得尊重他人。同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還要以多維度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從“表達”“禮儀”“應對”“傾聽”“習 慣”等幾個標準進行評價。事實上,源于教師的評價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自信,糾正學生的某些觀念。此外,評價不能僅僅只是評價,而是應該作為一種師生之間互動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互相之間探討一下他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教師必須要能夠充分結合教材,牢牢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樂說、想說、敢說、會說,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除在學校里開展專門的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以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懂得從生活中尋找口語交際活動的蹤跡,加強日??谡Z交際活動訓練,教會他們從平日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對此,可以延伸每一次口語交際活動訓練內容的重點。例如,在完成一年級上冊首次口語交際活動主題內容《我說你做》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間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些關于該主題的課間活動游戲。例如帶學生來到操場上,讓學生學兔子跳,反復跳幾次后,再讓學生自己發(fā)號施令進行訓練。等到學生練習到可以集中注意力時就停止,到下一次課堂上就可以組織這樣的游戲,上課鈴一響,教師就開始命令學生跟著指令做,等學生投入到游戲之中,就可以適當?shù)刈儞Q音量、語調,以激起學生不同的情緒,時常反復地這樣訓練,有利于日常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整合教材,能為學生提供重要的口語交際練習環(huán)境,給學生搭建起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強化學生識字、學習拼音、閱讀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安排中,可以嘗試將日常的單幅圖整合成情境圖,并將其當成是指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不斷發(fā)展語言的重要素材。也有一些課時內容課后有練習題,均在不斷指導學生進行傾聽、表達和交流。例如,在口語交際活動《影子》一節(jié)內容安排的課后習題中要求:“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誰?”另外,在口語交際活動《比尾巴》的課后習題安排為“照樣子做問答游戲:誰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除此之外,在《大還是小》口語交際內容活動中,課后習題安排:“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到中高年級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好閱讀、習作、“快樂讀書吧”口語交際互動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3]。
綜上所述,日常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或是學生回答問題和討論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實時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意識、有原則地引導學生從口語交際的方法、習慣、規(guī)則等方面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自己的綜合性口語交際能力,達到素質教育對小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