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惠
摘要:目的 觀察異維A酸在皮膚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皮膚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硝酸咪康唑治療,觀察組實施異維A酸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TNF-α、IL-6、IL-8、結痂時間、水腫評分、紅斑持續(xù)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皮損評分較對照組優(yōu)(P<0.05)。結論 異維A酸在皮膚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不僅可以及早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炎癥介質反應,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夠有效改善皮損癥狀,縮短紅斑持續(xù)時間。
關鍵詞:皮膚??;痤瘡;異維A酸
皮膚病指的是出現(xiàn)在皮膚及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病類型有很多,大部分內臟疾病同樣伴有皮膚表現(xiàn)。據(jù)有關資料顯示[1],皮膚病誘因較多,包括因感染導致的皮膚病,例如皮膚細菌感染、麻風等,除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外,也可能導致社會歧視、社會恐慌等。因此,臨床上越來越重視皮膚病的治療。異維A酸分為兩種形式,分別是人工合成與天然合成,兩者均為維甲酸類藥物,該藥物最早源于維生素A,而且是機體中維生素A經(jīng)代謝形成的產(chǎn)物。維生素A能夠保證機體上皮正常分化及增生,但是由于維生素A在皮膚病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副作用發(fā)生率,很容易被機體過量吸收,最后導致中毒的出現(xiàn)[2]。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研究的深入,異維A酸逐漸被應用于臨床中,該方法具有治療效果明顯、副作用發(fā)生率低等特點,在臨床中應用范圍較廣[3]?;诖耍狙芯酷槍Ξ惥SA酸在皮膚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皮膚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22例男,18例女;年齡(30.18±2.23)歲;患病時間(10.28±1.12)個月;觀察組24例男,16例女;年齡(30.23±2.19)歲;患病時間(10.31±1.1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痤瘡診斷與《痤瘡(粉刺)中醫(yī)治療專家共識》[4]中的相關內容相符;治療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具有硝酸咪康唑與異維A酸藥物過敏史;合并肝、腎、心等器質性病變;具有傳染疾病史;合并惡性腫瘤;哺乳期、妊娠期婦女;精神異常,或者存在嚴重心理疾??;中途選擇退出;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硝酸咪康唑(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0001)治療,均勻涂抹在患病部位,待患者病情改善且恢復正常后繼續(xù)用藥7日。
觀察組:給予異維A酸(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60)治療,體重≧50 kg者,每次30 mg,每日用3次;治療1個月后,劑量調整為每次20 mg,每日用2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體重低于50 kg者,每次20 mg,每日用2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痊愈,皮損減少超過總皮損的90%;顯效,皮損減少占總皮損的60%~89%;有效,皮損減少占總皮損的30%~59%;無效,皮損減少少于總皮損的30%。有效+顯效+痊愈=總有效。
(2)比較兩組炎癥介質水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8(IL-8)。
(3)比較兩組結痂時間、水腫評分和紅斑持續(xù)時間。
(4)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5)比較兩組皮損評分,分值越高,皮損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72.50%(P<0.05)。見表1。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結痂時間、水腫評分和紅斑持續(xù)時間比較
觀察組結痂時間、水腫評分及紅斑持續(xù)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皮損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皮損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皮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皮膚是保護機體的最大器官,同時也是第一道生理防線,與機體功能活動存在緊密聯(lián)系。當機體在發(fā)生異常狀況后,一般情況下可以反映在皮膚表面。皮膚生理保護功能包括感覺作用、分泌作用、屏障作用、排泄作用和體溫調節(jié)等。皮膚生理功能發(fā)生改變后,很可能導致皮膚病的發(fā)生。皮膚病的發(fā)生與過敏性皮炎、感染病、理化因素、食物因素、生物因素、神經(jīng)精神因素等有關。痤瘡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一種慢性皮膚炎癥病變,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可能對患者病灶造成損傷,影響美觀[4]。
異維A酸具有抗皮脂功效,可使皮脂腺組織減少,盡可能控制皮質的分泌。該藥生物活性較強,于肝臟中與部分物質結合,能夠發(fā)揮氧化反應,特別是在結合葡萄糖酫酸后,能夠經(jīng)糞尿排出,避免藥物大量聚集在機體中。臨床應嚴格把控藥物劑量,降低疾病復發(fā)率。在調整藥物劑量期間,通常需要考慮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真實狀況,確保藥物用量合理,但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患者不建議應用。用藥過程中需每周檢查一次肝功能和血糖等,一旦發(fā)現(xiàn)到患者情緒變化異常,停止藥物的應用,并向醫(yī)生反饋。采取異維A酸治療期間,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此時需調整藥物用量,特別是在出現(xiàn)腹痛及耳鳴癥狀時,需馬上向醫(yī)生反饋并前往醫(yī)院參與診治,確保藥物應用合理[5]。
治療總有效率方面,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更高。由此可見,異維A酸的應用能夠及早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整體治療效果的提高。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改善炎癥介質反應方面,同常規(guī)治療藥物比較,異維A酸改善效果更加明顯。TNF-α大部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屬于炎癥細胞因子,與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機體生長發(fā)育等有關,同時也是誘導感染、創(chuàng)傷及免疫應答反應的主要指標。IL-8大部分源于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等,該指標具有較強的生物學活性,屬于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可推動中性粒細胞炎癥遞質的分泌,進而損傷機體組織。IL-6可能導致生物體IgE表達水平和中性粒細胞黏附能力提高,使得炎癥位置聚集大量中性粒細胞,加快氧自由基釋放速度和釋放量,最后導致炎癥反應加重。
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結痂時間及紅斑持續(xù)時間更短。由此可見,采取異維A酸治療,可及早減輕患者紅斑等癥狀,縮短結痂時間,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7]。異維A酸的應用范圍較廣,包括痤瘡、板層狀魚鱗病、感染性皮膚病、毛囊角化并、膿包型銀屑病等。該藥物能夠明顯抑制皮脂分泌,盡可能減小皮脂腺體積和毛囊角化,最后實現(xiàn)痤瘡丙酸桿菌密度降低的目標。臨床治療期間,根據(jù)患者病情狀況對藥物用量進行調整,可獲得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異維A酸在感染性皮膚病治療中無抗菌作用,但是其溢脂效果顯著,可盡量保證皮膚黏膜干凈、干燥,發(fā)揮抗菌功效。
皮損評分方面,觀察組治療后同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由此可見,異維A酸治療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皮損癥狀。異維A酸可對表皮細胞終末分化階段進行調節(jié),盡可能減小角朊細胞平均體積,發(fā)揮抗角化作用。同時,該藥物可使角質層粘聚力減小,增加皮膚失水和脆性[9]。
綜上所述,異維A酸在皮膚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不僅可以及早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炎癥介質反應,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夠有效改善皮損癥狀,縮短紅斑持續(xù)時間。
參考文獻
[1] 馬英.異維A酸在痤瘡治療中的應用[J].皮膚科學通報,2022,39(1):23-29.
[2] 鄒玉清.異維A酸軟膠囊聯(lián)合丹參酮膠囊治療中重度痤瘡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22,35(2):105-106.
[3] 王康民,于小璇,時曉玉,等.仙方活命飲加減聯(lián)合異維A酸治療中重度痤瘡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20,20(9):51-52.
[4] 段姣雄,王菲菲,王瑞.異維A酸聯(lián)合雷公藤多苷治療中重度痤瘡的效果及對淋巴細胞亞群影響[J].臨床研究,2021,29(1):77-79.
[5] 吳海娟.小劑量異維A酸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重度痤瘡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3):139-140.
[6] 張霓.輕中度痤瘡應用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的效果[J].實用醫(yī)技雜志,2020,27(3):331-333.
[7] 王彩華,吳軍陽.異維A酸膠丸聯(lián)合皮膚屏障修復劑治療中重度痤瘡的臨床效果[J].系統(tǒng)醫(yī)學,2021,6(20):132-135.
[8] 李昕.光動力與紅藍光分別聯(lián)合異維A酸治療中重度痤瘡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0):3261-3263.
[9] 李小燕,程紹航,許靜,等.小劑量異維A酸軟膠囊聯(lián)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中重度痤瘡臨床效果及炎癥因子變化[J].交通醫(yī)學,2021,35(3):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