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學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拉大、農村彩禮的高企、農業(yè)生產“保命不掙錢”的認識,為中國傳統農業(yè)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帶來了較大沖擊。特別是在以農藥、化肥等為支撐的現代農業(yè)不斷涌入的現實背景下,農民受比較收益的影響,離土離鄉(xiāng)、進廠進城,用現代農業(yè)生產要素替代傳統勞動力投入已成為當前農業(yè)生產的常態(tài),也因此構成了農產品安全問題的現實根源,探索如何破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戶安全生產問題無疑成為政界和學界關注的焦點。袁雪霈的著作《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在引入合作社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合作社影響和規(guī)制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理論分析框架,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較為新穎的內生轉換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進行實證,探索了合作社服務功能、監(jiān)管職能、治理結構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機理與路徑。
首先,《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一書從中國現實國情和農情出發(fā),以合作社作為連接小農戶和大市場的有效載體,合作社自身的委托代理結構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質量安全委托代理問題,以及合作社在多重委托代理結構中承擔多重委托代理身份等方面,分析了合作社影響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必然性,并以委托代理關系為切入點,對合作社有動力和動機控制管理農戶安全生產行為及行為過程的機制進行分析,構建了合作社影響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理論分析框架和支撐全書的基礎理論。
其次,《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一書圍繞有效檢驗所構建的理論分析框架,完成大樣本調查,具體包括山東、陜西兩省1001戶農戶調研數據。通過對比分析,討論了農戶的稟賦特征和安全生產行為的現狀,精準識別顯著影響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指標,基于熵值法原理構建了農戶安全生產行為水平衡量的指標體系 。在此基礎上,采用內生轉換模型驗證了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正向影響,即本書推理形成的研究假設得到規(guī)范的、可靠的檢驗。
再次,《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一書在驗證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影響的基礎上,按照合作社的特殊影響路徑,以委托代理中參與約束、激勵相容問題等解決方式,進一步討論了合作社服務功能、監(jiān)管職能、治理結構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過程。一方面,形成了系統研究的閉環(huán),完成對該書所構建理論分析框架的規(guī)范分析;另一方面,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影響過程的系統討論,突破了當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問題以靜態(tài)分析為基本范式的缺陷,為類似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邏輯。同時,通過細化合作社的基本職能,深化了國內對合作社問題研究的立意與內涵。
綜上所述,《合作社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一書從選題來看,緊密契合了發(fā)達國家農戶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思路,以及中國現實情境中以合作社為重要手段規(guī)范農戶農業(yè)生產行為的基本邏輯,具有重要理論和應用價值。從研究內容來看,該書在傳統農戶行為靜態(tài)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全過程,拓寬了農戶行為研究的內容與范疇。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該書選擇了中國農村近年來興起的合作社作為破題關鍵,不僅考慮了合作社存在這一現象的本身,更進一步探索了合作社社服務功能、監(jiān)管職能、治理結構對農戶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豐富了關于合作社研究的內在實質。該書不僅在研究農戶安全生產行為乃至農戶行為學術領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在中國農村再組織化背景下對探索合作社對農戶影響的理論和實踐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