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娟
(寧夏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寧夏 吳忠 751100)
平紋組織構成的表里換雙層織物[1-2]大多用于色澤、圖案單調的織物設計。采用較少的色紗,以平紋組織為基礎設計圖案豐富的表里換雙層花呢,整個布面給人沉重又不乏活力的感覺,以體現(xiàn)穩(wěn)中有動、動中有變的特點。
短、大小不一的格紋,給人沉穩(wěn)和靈動之感。
產品選用亮紅色、藏藍色和白色,使人感受到火熱、沉穩(wěn)和靈動,布面整體色彩鮮明、搭配得當,體現(xiàn)穩(wěn)重、活潑、充滿活力,適宜用作春秋季男女襯衫面料。
炫律雙層精紡花呢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跳動的脈搏、舞動的炫律。織物正面以紅藍色為主色調,點綴有白色或藍白交織的長短、大小不同的矩形,給人熱烈奔放的動感;背面以藍白為主色調,跳動著的紅色長
紋樣模塊[3]的大部分面積為規(guī)則的藍、紅相間的小方格,局部為不同大小、不同矩形堆砌成的錯落有致的復雜結構。紋樣形狀和色塊如圖1所示。
圖1 設計的紋樣模塊
根據(jù)紡紗線密度設計原料細度,對全毛原料的選擇要考慮到可紡性。一般來說,羊毛單紗截面內根數(shù)在30~50根左右可紡。選用細度為18.5μm的100%澳毛,單紗為13.89 tex×1的純毛股線,以提高織物的柔軟舒適和保暖性。單紗截面內根數(shù)與線密度的關系[4]:
式中:N為單紗截面內纖維根數(shù),根;d為纖維的直徑,μm;Tt為單紗的線密度,tex。
滿足條件,適合紡紗和生產。
產品設計經(jīng)緯紗均為13.89 tex×2的全毛股線,單紗Z捻,捻系數(shù)87,股線S捻,捻系數(shù)138。
結合生產實際,參考相關的產品設計資料[5-7],取總緊度E=140,緯經(jīng)比X=0.9。
2.4.1 經(jīng)緯向緊度的計算
根據(jù)系列快速計算經(jīng)驗公式[8]:
式中:E為成品織物總緊度;Ej為成品織物經(jīng)向緊度;Ew為成品織物緯向緊度;X為成品織物緯經(jīng)比。
由式(2)、(3)得,Ej=74.2,Ew=66.7。
2.4.2 成品經(jīng)緯密的計算
根據(jù)系列快速計算經(jīng)驗公式:
式中:Ej為成品織物經(jīng)向緊度;Ew為成品織物緯向緊度;Pj為成品織物經(jīng)密,根/(10 cm);Pw為成品織物緯密,根/(10 cm);Tij為經(jīng)紗實際紡紗線密度,tex;Ttw為緯紗實際紡紗線密度,tex;
由式(4)、(5)得,Pj=445根/(10 cm),Pw=400根/(10 cm)。
織物設計為平紋表里換雙層,色彩效應多,圖案變化豐富,組織配置和紗線設置不當便不能達到設計效果,而且用綜數(shù)會超過范圍。
從紋樣模塊來看,有3個純色色塊,可分別設計1∶1的白、紅、藍經(jīng)緯紗,混色部分根據(jù)織物色彩空間混色原理,通過表里換雙層來實現(xiàn)色彩效果。紋樣模塊左側效果必須至少用到12片綜,中間用到4片綜,右側只能采用圖案效果變化而組織不變的方法,在這里經(jīng)緯紗的色紗排列始終保持不變,形成約1 cm的小方格,進而在方格圖案的基礎上進行表里換設計,以豐富圖案的多樣與變化,避免了由于大面積的表里換圖案所造成的布面手感松軟的情況。整個布面的花紋變化區(qū)域增大,立體感增強。
色紗根數(shù)則必須根據(jù)織物的成品密度和紋樣寬度來設計。根據(jù)圖1的紋樣模塊設計,可計算出每個圖案所需經(jīng)、緯紗根數(shù)。其中,沒有進行表里換的小方格,根據(jù)其經(jīng)緯密和所測經(jīng)緯向寬度,可得其所需經(jīng)紗根數(shù)Nj=Pj×0.75=44.5×0.75=33.3根,緯紗根數(shù)Nw=Pw×0.8=32=32根,分別修正為4的倍數(shù),則Nj=32根,Nw=32根,其他圖案所需根數(shù)可根據(jù)比例法、目測法進行計算。
為達到紋樣的色彩和幾何圖案效果,色紗排列如下:
經(jīng)紗:(1紅1白)×16.32藍=64根;
緯紗:(1紅1白)×16.32藍=64根。
布面上呈現(xiàn)的色塊組織圖如圖2所示。
圖2 色塊設計
織物最終紋板圖如圖3所示。
邊組織用布身組織1.1.2.2.3.3.4.4,以減少用綜,以便保持邊組織的縮率與布身一致,經(jīng)緯紗排列比,表經(jīng)和里經(jīng)以及表緯與里緯排列比均為1∶1。
利用照圖穿法,穿綜循環(huán):12×(5.6.7.8).13×(9.10.11.12).14×(13.14.15.16).13×(9.10.11.12).12×(5.6.7.8).64×(1.2.3.4)。
選用通源SGA598全自動劍桿小樣機進行小樣試織。按照圖3所示的紋板圖,采用照圖穿法,每筘數(shù)為6根,筘號選用64筘/(10 cm)。共織造3個循環(huán)的紋樣,布邊與布身的上機幅寬為25.3 cm,布身的上機幅寬為24.5 cm,單側邊紗數(shù)為16根,總經(jīng)根數(shù)共1 024根,布身根數(shù)共992根,所用綜框共16片。
圖3 織物紋板圖
小樣下機后采用柔軟、烘干和熨燙工序,使織物更接近批量生產的工藝要求。試織完成后,由于織縮率和整理縮率,測得小樣的成品經(jīng)密為440根/(10 cm)、緯密為395根/(10 cm),幅寬和長度分別減少了2.3、1.0 cm,織物表面豐滿平整,手感活絡。實物圖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織物正面紋樣與設計紋樣模塊基本相似,格紋大小大體相符,手感豐滿,色澤純正。試織效果證明,織物總緊度和緯經(jīng)比的選取能夠滿足織物的風格特點和質量要求。
圖4 織物實物圖
參考相似產品的生產經(jīng)驗[9]及本產品結構特征,織物設計參數(shù)確定為:染整幅縮和長縮分別為91%和96%,織造幅縮和長縮分別為94.4%和94%,染整重量損耗為98%,經(jīng)計算得到織造各工序的織物參數(shù)見表1。
表1 上機織造工藝參數(shù)
4.2.1 織造工序
4.2.2 染整工序
為了滿足織物質量和風格要求,經(jīng)過小樣試驗和工藝摸索[11],確定的后整理工藝流程為:燒毛→平洗→洗縮聯(lián)合→第1次烘干→中檢→熟修→柔軟→第2次烘干→KD罐蒸→給濕→預縮→軋光→成品。主要技術措施為:正反燒毛各1次,火焰距離布面均為25 mm,速度90 m/min,壓力為10 MPa;平洗的速度為20 m/min,溫度為A槽(30℃)→B槽加熱(40℃)并加柔軟劑→C槽加熱槽(85℃)→D槽常溫水→E槽(93℃)→F槽(20℃),壓力為4 Pa;洗縮聯(lián)合的速度為90 m/min,樣品總長為40.5 m,時間為37~28 min,洗毛助劑為ow/pp 1∶1稀釋后加助劑,第一次助劑加入0.5%(owf),羅拉壓力為上1 Pa,下固定;2次的烘干溫度均為130℃,車速控制在25~28 m/min,壓力為2.5 Pa;KD罐蒸的KD為82,開蒸選取工藝一組,即外氣內抽60 s,內氣外抽60 s,悶時間0 s,內抽時間30 s;預縮的速度為18 m/min,蒸汽為80%,溫度為50℃,震蕩為50%,2個輥都開,正面朝上,超喂10%,溫度調節(jié)范圍為100~150℃,蒸汽調節(jié)范圍為0~100,超喂調節(jié)范圍:10%~35%,經(jīng)過后整理,所得織物手感柔軟滑糯、垂感強,呢面光澤好。
通過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意性地將平紋表里換雙層組織用于色格花呢的設計。根據(jù)織物風格特點,選用了適合的原料和紗線,構思設計了織物的紋樣模塊,確定了織物上機工藝參數(shù),并在全自動小樣劍桿織機上進行了試織,獲得了滿足外觀和質量要求的產品。通過增加織物的圖案變化,滿足了人們對織物多樣化的要求,獨特的外觀風格和手感,使該織物具有很好的市場發(fā)展前景。在今后的設計實踐中,將進一步探索該花型設計在噴氣織機或噴水織機中的織造情況,以滿足多樣化的生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