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平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兒內(nèi)五科,河南 安陽,455000
兒童糖尿病是在兒童時期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糖代謝紊亂而發(fā)生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I型糖尿病較為多見,其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下降,患兒需終身治療以控制病情[1~2]。由于糖尿病的病程漫長,加之受原發(fā)癥狀及患兒年齡特殊性的影響,導致患兒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影響身心發(fā)育[3]。五步式敘事護理是在敘事療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護理模式,通過傾聽、吸收及闡釋達到幫助與重塑的作用[4]。因此,本研究探討五步式敘事護理對糖尿病患兒心理狀態(tài)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12月安陽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試驗組(n=42)與對照組(n=42)。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兒童1 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 版)”診斷標準[5];年齡6~14 歲,初次發(fā)病并于我院治療;意識清楚,可清晰表達感受及回答問題;臨床資料完整;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上述所有選項者納入本次研究。排除標準:伴精神障礙;伴智力障礙;伴視聽障礙;伴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既往有長期藥物濫用史;臨床資料缺失;中途因各種原因失訪或退出研究。有1項符合上述選項者則不納入本次研究。試驗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6~14歲,平均年齡(10.43±0.71)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6~14歲,平均年齡(10.50±0.67)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宣教,予以疾病知識制定、血糖檢測、給藥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
試驗組患兒接受五步式敘事護理,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所示。成立敘事護理小組,由7 人組成,包括護士長1 人、副主任醫(yī)師1 人、主管護師1 人、護師4 人。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負責護理工作的安排、監(jiān)督及整體協(xié)調(diào)工作;副主任醫(yī)師作為小組副組長,負責診斷及患兒納入、排除工作,負責向患兒及其家屬講解兒童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主管護師及護師根據(jù)患兒病情實施具體的護理服務,并記錄研究數(shù)據(jù);在開展研究前所有組員均需接受為期1 個月的五步式敘事護理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保障所有組員能夠掌握并熟練應用護理技巧。第一步:收集敘事素材,由組員在關注、理解、回應、見證、治療等過程與患兒進行面對面溝通,采用提問、引導、啟發(fā)等技巧鼓勵患兒按照采訪提綱訴說在患糖尿病期間的痛苦感受及面臨的問題,指導患兒為面臨的困境及問題進行命名,收集患兒治療期間的典型故事作為敘事素材。第二步:專家評價素材,邀請我院3 名糖尿病專家對收集到的敘事素材進行評價,在討論后刪除與本研究主題無關或無較大意義的敘事素材,篩選出與本研究主題緊密相關且對患兒護理配合、給藥護理、飲食指導、科學鍛煉等有影響的素材,根據(jù)素材的意義分為正面或反面素材。第三步:編輯敘事素材,對篩選出的素材依據(jù)“提煉主題—撰寫劇本—修改—志愿者閱讀劇本—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定稿”的流程進行素材編輯,形成9 個主題故事,根據(jù)劇本拍攝微視頻,內(nèi)容包括用藥控制、血糖檢測、飲食干預等。第四步:播放敘事視頻,指導患兒家屬加入QQ、微信等病友群,定期在群內(nèi)上傳敘事視頻,患兒及其家屬每天20:00在群內(nèi)觀看視頻后打卡,由組員負責統(tǒng)計每日打卡人數(shù)。第五步:敘事訪談與回饋,在患兒及其家屬完成為期1 個月的視頻觀看任務后,引導患兒說出關于視頻觀后感,講出視頻中內(nèi)容與自身現(xiàn)在的行為方式之間的差距,幫助患兒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并對其錯誤行為進行修正,對其正確行為進行鞏固與強化。
(1)應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測評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后1 個月的焦慮性情緒障礙情況,該量表是臨床輔助診斷及科研篩查兒童及青少年焦慮障礙的主要工具,由社交恐怖、學??植?、軀體化驚恐、分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5個因子組成,共42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3 級計分法,分別賦值0~2 分,總分≥25 分提示患兒存在焦慮情緒[6]。(2)應用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ldhood,DSRSC)測評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后1 個月的抑郁障礙情況,該量表由伯萊森于1981年根據(jù)成人抑郁癥診斷標準制定,共有18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3級計分法,分別賦值0~2分,其中10個條目反向計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兒的抑郁障礙越嚴重[7]。(3)應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特異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測評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后1 個月的生存質(zhì)量情況,該量表由周鳳瓊等編制,其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95,分半信度為0.91,量表包括生理(12個條目)、心理(8個條目)、社會(4個條目)、治療(3個條目)4個維度,共35個條目,總分38~114 分,分值越高則提示患兒的生存質(zhì)量越低[8]。(4)檢測并記錄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后1 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情況。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經(jīng)正態(tài)性檢驗與方差齊性檢驗后,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行LSD-t檢驗,組內(nèi)比較行單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患兒的SCARED 評分、DSRSC 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試驗組患兒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情況(±s) 分
a表示與組內(nèi)比較,P<0.05;b表示與組間比較,P<0.05。
組別試驗組(n=42)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2)干預前干預后SCARED評分DSRSC評分64.83±6.81 32.65±3.10ab 33.95±5.27 9.87±1.42ab 64.17±7.04 41.37±5.17a 33.87±5.25 17.24±2.75a
干預后,兩組患兒的HbAlc、FBG、2hPBG 水平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試驗組患兒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糖代謝指標情況(±s) mmol/L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糖代謝指標情況(±s) mmol/L
組別試驗組(n=42)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2)干預前干預后HbAlc FBG 2 hPBG 11.69±1.42 7.42±0.63ab 14.17±1.39 5.95±0.40ab 15.79±1.36 8.66±0.81ab 1.74±1.37 9.34±0.75 a 14.23±1.42 9.25±0.83 a 15.84±1.39 11.40±0.95 a
干預后,兩組患兒的DSQL量表中生理、心理、社會、治療4 個維度得分及總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試驗組患兒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存質(zhì)量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存質(zhì)量情況(±s) 分
組別試驗組(n=42)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2)干預前干預后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治療領域總分36.61±3.75 17.72±4.83ab 25.38±2.32 13.27±3.51ab 12.06±0.42 6.37±1.37ab 7.80±0.54 4.18±1.31ab 72.62±5.75 43.63±4.37ab 36.83±3.42 25.47±4.24 25.12±2.17 17.29±2.72 12.14±0.59 8.29±0.90 7.82±0.65 5.65±0.89 72.55±5.62 56.47±4.47 a
兒童糖尿病多為I 型或需胰島素型糖尿病,患兒需長期穿刺指尖檢測血糖,并需長期接受胰島素皮下注射,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缺乏對糖尿病的了解,且自身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在治療期間其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等方面均承受巨大的負面影響,導致患兒的治療依從性較低,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使得血糖波動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9]。因此,在糖尿病患兒漫長的病程中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以增強患兒治療依從性,減輕原發(fā)癥狀及并發(fā)癥,有利于身心發(fā)育。五步式敘事護理是將現(xiàn)代心理學中敘事療法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外化問題、敘述故事等手段提高患兒的治療信心及護理自主性,強化患兒身—心—靈之間的互動,達到問題解構、改寫及治療效果[10]。
國內(nèi)學者陳玉娟等[11]將五步式敘事護理用于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張國梅等[12]研究也證實,五步式敘事護理能夠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試驗組患兒干預后的SCARED 評分、DSRSC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五步式敘事護理可幫助患兒傾訴內(nèi)心痛苦,宣泄負面情緒,喚醒患兒內(nèi)心深處的積極正能量。試驗組患兒干預后的HbAlc、FBG、2 hPBG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五步式敘事護理能夠以微視頻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信息傳遞,可明顯糾正其錯誤行為方式,激發(fā)患兒內(nèi)在改變的動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結(jié)果中,試驗組患兒干預后的DSQL 量表中生理、心理、社會、治療4 個維度得分及總評分顯著降低對照組,這與姜春等[13]研究結(jié)果相似。提示五步式敘事護理能夠幫助患兒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改善其情緒障礙,增強其對抗疾病的信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五步式敘事護理可有效減輕糖尿病患兒的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改善患兒心理狀態(tài),能夠促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改善其糖代謝指標,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