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華
(遼寧省東港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遼寧 東港 118300)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個體過度勞累、暴飲暴食、情緒激動、大量吸煙酗酒有關,在上述誘因作用下冠狀動脈痙攣、心肌耗氧量增加,致使患者發(fā)生心肌壞死,患者以胸骨后心前區(qū)劇烈疼痛為典型癥狀,急性心絞痛可并發(fā)心力衰竭、心臟破裂、心源性休克以及胸膜炎,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為最大程度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多采取藥物保守治療[1,2]。近些年,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本次研究為論證參附湯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比較遼寧省東港市中醫(yī)院2019年2 月—2020 年2 月60例未應用參附湯治療以及應用參附湯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LVEF、SV、CO等心功能指標,單位時間總有效率以及持續(xù)給藥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遼寧省東港市中醫(yī)院2019 年2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按照是否應用參附湯治療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試驗組應用參附湯治療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區(qū)間為:41~80 歲、平均(63.32±1.42)歲,心肌梗死位置:前壁、廣泛前壁、前間壁、正后壁例數(shù)分別為14、6、6、4。對照組未應用參附湯治療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區(qū)間為:44~80 歲、平均(63.35±1.41)歲,心肌梗死位置:前壁、廣泛前壁、前間壁、正后壁例數(shù)分別為12、7、7、4。2組患者一般資料相關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驗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診斷標準(1)參考萬學紅等主編的第九版《診斷學》[3]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胸骨后心前區(qū)劇烈疼痛,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淺快、收縮壓低于90 mm Hg,舒張壓低于60 mm Hg(1 mm Hg≈0.133 kPa),體格檢查顯示頸靜脈怒張。(2)參考我國吳勉華等主編第九版《中醫(yī)內(nèi)科學》[4]中“厥證”,患者均氣促息短、脈微無力、舌苔白膩,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屬陽厥。
1.3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療或服用其他治療性藥物。(2)本次研究正式開展前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患者家屬同意。排除標準:(1)排除伴脾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颊?。(2)排除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其他休克類型患者。(3)排除近6 個月非首次入院糾正治療患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吸氧、止痛、抗休克等常規(guī)治療,均應用多巴胺(武漢久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915)以及阿拉明(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532)等藥物治療,其中多巴胺靜脈滴注給藥1~5 μg/kg,每日給藥一次。阿拉明15 mg 與500 mL 氯化鈉溶液中混合后靜脈滴注給藥,每日給藥一次。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給藥基礎上聯(lián)合參附湯治療,參附湯基本藥物組成如下:人參15 g,附片30 g(炮),生姜10 片(選自《嚴氏濟生方》),上述藥物置于300 mL 清水煎煮,去渣取汁,每日1 劑,三餐前溫服50~80 mL。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比較2組患者入院時、給藥48 h 后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2)2組患者入院時、給藥1 周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2組患者入院時、給藥治療1 周后LVEF、SV、CO 等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3)比較2組患者給藥1 周后總有效率,顯效:患者給藥3 h 后血壓回升,12 h 后意識恢復正常、四肢手腳末端溫暖、脈搏有力、尿量正常,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癥狀均消失。有效:患者給藥12 h 后血壓回升,24 h 后意識正常、四肢手腳末端溫暖、脈搏有力、尿量增多,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癥狀均顯著改善。無效:未達有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4)隨訪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6 個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比較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行х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命體征指標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均升高,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24 h后收縮壓、舒張壓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心率均降低,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24 h 后心率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
2.2 心功能參數(shù)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LVEF、SV、CO 等心功能參數(shù)均提升,且試驗組患者治療1 周后LVEF 高于對照組、SV 高于對照組、CO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總有效率試驗組患者治療1 周后顯效、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15、14、1。對照組患者治療1 周后顯效、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13、10、7。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х2=5.766,P<0.05。
表1 2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
表1 2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24 h 后比較,△P<0.05。
表2 2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參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 ()
表2 2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參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1 周后比較,△P<0.05。
2.4 心血管不良事件試驗組治療后6 個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需盡早開展有效治療,目前臨床常用西醫(yī)治療手段為控制血壓、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其中臨床常用控制血壓的藥物包括多巴胺、阿拉明,多巴胺與阿拉明給藥后可有效提升患者血壓,從而挽救患者生命[5-8]。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中醫(yī)相關典籍中無相關記載,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該病與中醫(yī)“厥證”中的陽厥類型較為相似,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心主血脈,心陽衰微,可致使脈中血液運行不暢,血聚為瘀,進而造成四肢末端溫煦不利,陰不附陽,陽氣暴脫,同時患者伴有氣促聲低、脈象微弱、四肢冷涼等癥狀,中醫(yī)常用治法為回陽救逆、溫陽固脫[9-12]。參附湯方中重用人參與附片,其中人參歸脾經(jīng)與肺經(jīng),可大補人體元氣,具有回陽復脈固脫的作用。附片性溫,歸心經(jīng)、腎經(jīng)以及脾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作用。生姜性溫,善于溫補中焦,具有暖胃散寒的作用。參附湯借助人參、附片、生姜以達到益氣回陽的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人參中含有的人參皂苷可促進機體兒茶酚胺的釋放,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從而降低患者心臟前后負荷,改善患者心肌細胞缺氧狀態(tài)[13-15]。此外,人參皂苷可增強心肌收縮能力,提升患者血壓。附片具有一定的毒性,炮附片內(nèi)含有的烏頭類生物堿含量逐漸減少,參附湯中人參皂苷與烏頭堿可作用于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在興奮機體迷走神經(jīng)的同時,有效擴張冠狀動脈,發(fā)揮抗休克的作用[16]。孟春艷等[17]臨床研究顯示,應用參附湯治療的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總有效率為95.32%,顯著高于未應用參附湯治療的對照組,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給藥治療24 h 后血壓顯著升高,心率降低,且試驗組患者LVEF、SV、CO 等心功能參數(shù)改善明顯,試驗組患者治療后隨訪6 個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參附湯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