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林 蘭花蘭 孫亞娟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州,350000)
晚期肺癌患者通常已經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臨床通常采用化療、放療等治療方式,放、化療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也會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1]。臨床需加強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的不良情緒顯著改善,進而改善其睡眠狀況與疼痛程度[2]。本研究對晚期肺癌化療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療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51~67歲,平均年齡(59.53±8.54)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52~68歲,平均年齡(60.35±8.4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過患者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通過細胞學或者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意識清楚。
1.3 排除標準 合并原發(fā)性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并發(fā)癥者;合并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合并急性應激障礙需藥物治療者;合并多器官衰竭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環(huán)境衛(wèi)生以及常規(guī)飲食干預等;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1)重建認知: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將化療效果與相關注意事項等向其介紹,使其對化療有正確的認識。2)心理減壓:加強巡視,對患者的訴說耐心傾聽,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及時疏導其心理壓力,使患者的壓力有效舒緩,改善其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3)環(huán)境支持:確保室內的安靜,合理調節(jié)室內光線,防止光線的刺激,指導患者開展深呼吸練習,使身體放輕松,可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伴隨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呼吸,跟隨音樂的旋律想象美好的畫面,使其心懷希望;對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也有積極影響。4)社會支持護理:目前,已經將社會干預納入到肺癌護理干預中,主要是為了使患者的緊張與焦慮等情緒充分改善,使其承受能力顯著增強,希望其及早戰(zhàn)勝疾病。借助社會干預,可使患者的治療信心顯著增強。
1.5 觀察指標 1)不良情緒:借助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判定患者入院時與護理后60 d的不良情緒,評分低于53分為沒有抑郁情緒,54~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超過73分為重度抑郁;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超過70分為重度焦慮;2)疼痛:借助視覺模擬評分量表判定患者入院時與護理后60天的疼痛程度,總分10分,得分越大,疼痛越嚴重;3)睡眠質量: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判定患者入院時與護理后60 d的睡眠質量,包括7個指標,如日間功能與睡眠障礙等,總分21分,得分越大,睡眠質量越差[3]。
2.1 2組患者不良情緒比較 護理60 d后2組不良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護理60 d后不良情緒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良情緒比較分)
2.2 2組患者疼痛與睡眠質量比較 2組患者護理后60 d疼痛與睡眠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護理后60 d疼痛與睡眠質量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與睡眠質量比較分)
肺癌晚期患者因為受到疾病的影響,通常對治療缺乏信心,治療態(tài)度不積極,還可能產生悲觀或絕望的不良心理。特別是對于首次進行化療治療的患者,因為對化療知識不夠了解,環(huán)境陌生,極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4]。
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患者的具體心理變化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責任意識顯著增強,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5]。心理護理中的重建認知與心理減壓,對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與疾病知識介紹,可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促使其治療信心顯著增強,積極配合治療,因為疾病帶來的痛苦明顯減輕[6];通過環(huán)境支持與音樂療法干預,可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進而提高患者的痛閾值,使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借助和家屬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并輔以中醫(yī)藥治療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與睡眠質量[7]。
總之,晚期肺癌化療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緒與疼痛程度有效減輕,促使患者的睡眠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