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繼香 解紅芳
(五蓮縣人民醫(yī)院,五蓮,262300)
圍絕經期的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潮熱盜汗,睡眠性障礙,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不集中等。近年來,由于社會壓力的增大與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絕經期綜合征的患者逐年增加,因此保護圍絕經期女性身心健康,尋求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已經成為了醫(yī)學界普遍關注的問題[1],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五蓮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圍絕經期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患者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在住院前對患者進行檢查及復核,符合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相關診斷標準。1)血清雌二醇<30 pg/mL。2)促卵泡激素大于正常值。3)半年內沒有使用過性激素藥物。4)評分量表>10分。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干預措施。1)認知干預。通過幫助患者認識睡眠障礙以及焦慮產生的原因,使其能夠關注個體感受。部分患者容易出現(xiàn)血壓上升、失眠、疲乏和無力的情況,這是由于患者神經質傾向較高,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情緒,從而使患者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出現(xiàn)失衡[2]。對圍絕經期知識進行講解,介紹治療的預后和轉歸,采用相關宣教方式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患者擺脫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2)心理護理。心理處于焦慮狀態(tài)為圍絕經期患者的共同點,造成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該科室的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會產生嚴重的消極心理,直接影響其實際治療效果。因此,圍絕經期的護理人員除了要協(xié)助醫(yī)生開展有效治療,還需利用護理工作的開展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圍絕經期的部分患者存在不愿語言溝通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可以鼓勵患者采用手勢、肢體語言等方式,將自身想法進行表達,護理人員通過患者的動作推測其表達含義,并通過眼神的鼓勵增強患者的信心,做到對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緩解[3]。3)病房環(huán)境護理。研究表明,對于患者而言,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愉悅情緒的保持,并且可以幫助患者對自身緊張情緒進行放松,對患者身體康復有積極意義。因此,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需要隔離清醒患者與昏迷患者,避免患者之間消極狀態(tài)的互相影響。墻壁顏色和窗簾顏色都盡量柔和。護理人員做好病房的清潔工作,并借助有效措施提升病房空氣的質量[4]。護理人員要及時將臟污的床單和被褥等進行更換,提升患者治療的舒適度。夜晚開展護理工作時盡可能減少人為噪聲,保證患者可獲得良好的休息。4)家屬思想護理。對于圍絕經期的患者而言,其病情特殊,所以患者家屬會十分擔憂。但是因為客觀因素的限制家屬無法在患者身邊陪伴,會滋生易怒、沖動、驚慌以及擔憂的情緒,十分不利于良好的護患溝通。所以護理人員要結合家屬狀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工作,在與患者家屬溝通期間保持親切、和藹的語氣,將患者病情、飲食、排泄等各方面的情況向家屬進行講解的同時,疏導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告知患者家屬在探視時間要積極參與患者的護理工作,并通過語言和動作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讓患者感受到家屬的支持與關心,進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其應對病魔的信心也得以提升。此外,護理人員要親切和藹地回答患者家屬疑問,如患者家屬情緒激動時要采用語言和動作使家屬情緒趨于穩(wěn)定,提升家屬對治療的配合度。
1.4 觀察指標 對比2組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生命質量量表(SF-36)評分,取其均值。對比2組護理后生命質量狀況評分,指標包括:睡眠、健康與認知狀況。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AS、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就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總體健康與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總體健康與SDS、SAS評分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2組患者SDS、SAS、SF-36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后生命質量狀況評分比較,觀察組整體狀況較為優(yōu)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狀況評分比較分)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以及國際絕經學會指出,圍絕經期婦女的精神系統(tǒng)癥狀,例如入睡困難等,都屬于圍絕經期的癥狀。在進行圍絕經期患者生命質量評估和疾病接受度評定等的基礎上,應提供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并進行相關優(yōu)化。圍絕經期患者一般帶有負性情緒,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悲觀,除此之外,生命質量較低、治療依從性較差。造成圍絕經期患者生命質量較低的原因包含多種負面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應注意圍絕經期患者的保暖,圍絕經期患者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綜上所述,對圍絕經期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后,其睡眠質量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