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羨軍
(德州市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德州,253500)
胸腰椎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其多發(fā)生在老年人群中,其發(fā)生原因,主要是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骨折。胸腰椎骨折還可引發(fā)臟器損傷,如果對此疾病不進行科學治療,則會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治療胸腰椎骨折通常采用的手術方法為內固定以及后路減壓操作[1],本文采用后路減壓和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2018年德州市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對照組中年齡50~89歲,觀察組年齡51~88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通過X線或磁共振影像學檢查確診者;2)年齡50~90歲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2)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者;3)嚴重腎功能不全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手術治療。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后路減壓和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具體內容:讓患者取俯臥位進行手術,明確患者的骨折部位,隨后使用全椎板對患者進行減壓處理,確?;颊叩纳窠浉芘c椎管得到減壓處理。用椎根弓螺釘作為主要固定方式,應用短節(jié)段和鈦合金進行固定,并借助X線機確定位置,對患者骨折程度進行觀察,并做標記之后進行全身麻醉[2-3]。以患者椎體骨折作為中心點進行縱直切口,在充分暴露其下椎板的基礎上對骨折進行詳細觀察,并結合骨折位置進行椎弓釘的植入,釘點選擇盡量偏于外側,在此之后進行骨折復位及固定。在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經皮椎弓根釘聯(lián)合內固定術之前,需要先對患者進行體位復位,幫助患者對其腰背位置展開拉伸,如果患者的后凸十分嚴重,則需要通過適宜的使用力量進行復位操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力過猛。在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后路減壓、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之前,還需展開體表定位,在固定結束之后,使用C臂確定好受傷椎體的位置[4]。完成定位工作之后,防止出現誤碰患者體位情況。當出現轉變時,還需再次進行定位。通過對椎體進行弓根螺釘的置入,應用定位方法對螺釘的位置進行精確定位,把握好椎弓根釘的置入角度,使其能夠保持在一條直線之上,以此方便連接棒的穿進。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多次進行椎弓根釘的放置,預防發(fā)生釘道出現松動。在對連接棒進行放置的過程中,需要挑選良好的連接棒,其必須具有一應的預彎性,經過皮下隧道開始放置。如果同一側的螺釘能夠位于一條直線上,則可以順利放置連接棒。如果出現困難情況,在進行放置連接棒之后,使用C臂進行確定該棒是否已經穿過螺釘[5]。
1.5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癥狀控制時間等相關手術恢復指標;2)觀察2者患者睡眠相關指標: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礙評分。
2.1 2組患者相關手術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控制時間、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相關手術恢復指標比較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相關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礙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相關評分比較分)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常見疾病,椎體發(fā)生骨折會使人體脊柱的穩(wěn)定性產生損壞,當脊柱出現穩(wěn)定性受損時,臨床治療主要是采用脊柱穩(wěn)定術[1]。通過對后路減壓和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方法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是目前臨床常用方法之一,擁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受到了醫(yī)生的普遍認可。
使用后路減壓和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了常規(guī)開放手術所產生的多種不良并發(fā)癥,也一定程度緩解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傷害,能夠使患者盡早恢復身體健康。經皮椎弓根螺釘所需要的手術通道微小,其能夠預防椎旁肌肉的分離與長期展開牽引,因此具有傷害性小,疼痛感低的優(yōu)勢[5]。本文通過對2組患者相關手術恢復指標比較,其中觀察組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癥狀控制時間、治療接受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2組睡眠相關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減壓和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提升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