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血液透析屬腎臟替代治療,主要用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血液透析患者不得不依賴透析機維持腎臟功能,易造成患者精神壓力過大,出現(xiàn)嚴重負性心理,喪失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疾病的應對方式較為消極,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在腎內科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需要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同時在這期間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出現(xiàn),導致病情控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1]。
臨床對于終末期腎病也一般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對其病情進行控制,以期延長患者生命周期。不過治療期間患者會出現(xiàn)相關不良生理、心理反應等狀況,這對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臨床預后療效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對血液透析患者護理時也應注意血管通路等狀況,操作不當會影響治療的效果,而且治療期間易發(fā)生并發(fā)癥狀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如果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情已到末期,則需要維持性血液透析來替代腎臟的過濾和代謝功能,以保證體內微環(huán)境的平衡[2]。為避免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血液透析患者還需建立動靜脈內瘺。如瘺管在治療過程中未得到保護或正確使用,就會造成堵塞及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終止使用或縮短其壽命[3]。因此為預防或改善各項并發(fā)癥,也為促使治療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相關不良心理、生理反應極為重要且必要。故應尋求更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方案提升患者心理彈性,改善其應對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借助分層管理,為病情嚴重程度及需求程度不一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不同級別的護理,能夠有效提升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80例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有患者40例。對照組中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患者的年齡在41~78歲,平均(57.31±4.16)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2~79歲,平均(56.97±4.21)歲;全部病理類型:慢性腎衰竭41例,急性腎衰竭28例,尿毒癥11例。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①參選患者在我院行規(guī)律透析時間>6個月。②患者病情穩(wěn)定,有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力。③參選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感染、出血等并發(fā)癥。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③依從性差,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常規(guī)健康宣教,體征監(jiān)測、介紹疾病相關基礎知識及注意事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及時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為患者飲食、運動及日常生活方面提供指導、定期回訪等常規(guī)護理方法。持續(xù)干預2個月。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所接受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基礎上,額外采用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干預[4-9]: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分為高危、中危、平穩(wěn)三個層次,并分別給予一級、二級、三級護理。①一級護理:為患者制訂針對性護理計劃,單個護士負責的患者為2名,確?;颊叩玫匠浞帧⒓氈碌恼兆o;每15 min進行1次體征監(jiān)測及病情評估;患者單次透析治療結束后給予病情評估,并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病情。②二級護理:單個護士負責的患者為3名;每30 min進行1次體征監(jiān)測及病情評估;通過多模式強化健康知識宣教,加深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③三級護理:單個護士負責的患者為5名,每30 min進行1次體征監(jiān)測及病情評估;以常規(guī)護理和患者自我管理為主,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學習自我護理知識技能。干預2個月。
觀察組患者除接受分層式護理干預之外,依舊需接受更為精細化的護理方法,具體舉措如下。
第一,對于患者掌握的疾病、治療、自我護理、預后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并且及時發(fā)現(xiàn)其認知錯誤,予以糾正。給予患者信心,使其對醫(yī)院的醫(yī)療行為放心,以達到積極配合的目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健康宣教,為了消除其錯誤認知,積極改正不良習慣。日常認知與行為干預,對于患者日常飲食增強管理,指導其進行科學的飲食,并保證飲食規(guī)律,攝入的營養(yǎng)均衡。家庭支持認知與行為干預,將有關疾病知識告知于患者家屬,并叮囑其熟練掌握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操作[10-11]。例如,日常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掌握患者的情緒,以此來幫助其進一步的疏導,并在日常對患者多加關心,鼓勵,給予其治療的信心,并多陪在患者身邊,給予其家庭的溫暖,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
第二,營養(yǎng)護理。成立專業(yè)護理小組。護理團隊的負責人必須是一位在基礎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方面非常熟練且具備營養(yǎng)指導能力的護士長。每周進行一次小型的線上會議,要求每個醫(yī)護人員對自己的病患一周內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再由護士長進行評價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詳細記錄患者的基礎病例狀況,根據(jù)患者產(chǎn)生的不同癥狀要設計不同的護理干預評估計劃,包括體質量指數(shù)、營養(yǎng)、基礎體質等。對患者日常飲食是否有規(guī)律以及飲食結構及每次進食量等進行詳細了解,了解后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厭食、偏食的不良習慣。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由專業(yè)人士為患者制訂符合患者的營養(yǎng)計劃[12-13]。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進行,并制訂評估計劃,評估患者營養(yǎng)情況,對于攝入過量或不足的營養(yǎng)成分及時調整,幫助患者改善體質。將低鹽、低脂、低鉀飲食的飲食結構的重要性告知于患者。包括體質量指數(shù)、營養(yǎng)、基礎體質等。對患者日常飲食是否有規(guī)律以及飲食結構及每次進食量等進行詳細了解,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厭食、偏食的不良習慣。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由專業(yè)人士為患者制訂符合患者的營養(yǎng)計劃。落實護理指導。研究期間根據(jù)患者所需,保證每日有足夠的熱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需要少量攝入,并指導其多食瘦肉、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叮囑患者多吃新鮮綠色蔬菜、水果,因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各種物質補充的具體數(shù)量,還要通過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血液透析情況進行隨時調整。
第三,內瘺護理,由專業(yè)能力強的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內瘺的情況分析并進行評估,若內瘺有不良情況需立即解決。穿刺時派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操作,以更確切的穿刺方法、準確的進針角度開始穿刺。穿刺時注意確保血管受力均勻,使患者的疼痛感不明顯,可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內瘺7 d后,指導患者進行簡單鍛煉。日常護理期間評估患者實際營養(yǎng)狀況,同時對患者的體質量、血壓情況重點關注,防止出現(xiàn)低血壓的情況。對于內瘺位置要保持其清潔、干燥,定期進行擦拭。注意保護皮膚,不要被抓傷,預防內瘺感染顯現(xiàn)發(fā)生。關于心理方面,將有關透析、內瘺穿刺等方面的知識詳細的為患者講解,并對其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針對患者的疑慮幫助解決。日常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要保證良好的態(tài)度,多鼓勵。引導其積極配合治療,以此來減輕病痛,同時可將治療依從性提升,增強身體狀況以及生活質量[14-16]。健康宣教,將患者病情告知于患者,并同時告知其透析方法和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方法。生活上制訂符合患者實際身體狀況的飲食及運動計劃,防止出現(xiàn)動靜脈內瘺失功。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2個月時評估兩組心理彈性及應對方式:①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3]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彈性,總分范圍為0~100分。所得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越高。②應對方式:采用應對方式問卷(MCMQ)[4]評價兩組病患的應對方式。問卷包括最高分值為32分的面對維度;最高分值為28分的回避條目;最高分值為20分的屈服維度。所得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對應維度條目內容發(fā)生頻率越高或程度越深。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用χ2檢驗;用()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CD-RISC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CD-RISC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兩組病患CD-RISC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CD-RISC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CD-RISC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MCMQ評分 干預前,兩組MCMQ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觀察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MCMQ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病患MCMQ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同指標比較,aP<0.05。
現(xiàn)今最有效治療終末期腎病患者方法為進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維持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命的唯一途經(jīng),能夠替代腎臟為患者調理體內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并完成毒物、代謝廢物的清除工作。但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屬的各方壓力較重,患者常消極以對。長時間的血液透析可能會造成患者治療依從性下降,從而對治療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故臨床對于治療依從性應重點關注,并予以提升,這即需要臨床開展更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提升配合度,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提升治療效果[17-18]。因此,通過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彈性,促進其應對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將分層護理理念與優(yōu)質護理相融合,臨床應用效果確切。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其護理干預需求程度也各有不同,故采取優(yōu)質分層式護理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19-20]。本研究中,干預2個月,觀察組CD-RISC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面對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屈服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應用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能夠提升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并調整其應對方式。分析其原因為在優(yōu)質分層護理干預下,單個護士專門負責兩個患者,并以較高的頻率進行病情監(jiān)測和評估,能夠使高危患者得到更精細的照護,建立起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有助于患者心理彈性提升及應對方式改善。對于中?;颊呒安∏榉€(wěn)定的患者,適當減少人力配置,放寬病情監(jiān)測及評估頻率,在保證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同時,充分調動其自身能動性,可在更了解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更強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心理彈性,選擇更積極的應對方式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優(yōu)化分層式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提升患者心理彈性,促進其應對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