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龍 王金潔*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3)
慢性肺心病易出現(xiàn)于中老年人群,病情發(fā)作時,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且對于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而言,如不及時干預,其病死率較高[1]。目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數(shù)需要在ICU治療,實踐表明,如在此類患者治療中配合科學的ICU針對性護理,可以輔助提升療效[2-4]。本文為了探究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時采用ICU針對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特取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開展研究,現(xiàn)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抽取本院ICU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采用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包括:男性與女性分別23例、17例,年齡在55~76歲,平均(63.45±6.45)歲;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2.45±5.46)年。觀察組40例包括:男性與女性分別24例、16例,年齡在54~77歲,平均(64.05±6.55)歲;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05±5.68)年。上述資料組間對比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本文研究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參照第三次全國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中制定的關于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中的相關標準,結合臨床表現(xiàn)與相關檢查確診病情[5]。
納入標準:①與診斷標準相符者。②臨床資料完善者。③無血液系統(tǒng)關病者。④精神狀態(tài)正常者。⑤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障礙者。②精神疾病者。③意識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ICU常規(guī)護理,包括: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準備好所需要的藥品、物品,明確患者的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做好妥善的安置,取舒適的體位,保證機體舒適度。持續(xù)采用心電監(jiān)護,定時對患者的面色、心律、生命體征、神志等進行監(jiān)測,保持氣道通暢,及時幫助患者吸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對氣道進行濕化,持續(xù)做好呼吸道護理;觀察引流通的通暢情況,記錄24 h出入量;酌情給予飲食護理,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做好生理、心理與基礎護理等,準備好急救藥品、物品,強化病情觀察,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如有異常,立即上報醫(yī)師等?;诖耍^察組患者給予ICU針對性護理,具體方案如下。
1.2.1 在護理中先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觀察,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呼吸道感染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控制干預。因肺心病的出現(xiàn),多數(shù)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患者的呼吸道出現(xiàn)細菌,導致病情不斷的惡化,反復發(fā)作。因此,在此類患者護理時,為了能夠有效控制感染,需要合理采用抗生素治療。在抗生素應用時,需要遵醫(yī)囑給予針對性抗生素藥物。并在用藥時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此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強化護理干預,特別是對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護理時需要以遵守護理原則為依據(jù),在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與分析中以此為依據(jù),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用藥時需要保證用藥均勻,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控制好液體輸注量,即不可超過500 mL,同時保證滴注速度,即每分鐘15~20滴為宜。
1.2.2 強化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并加強濕化管理,為了使患者的痰液可以快速地稀釋并咳出,在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管理,使其保持濕潤的狀態(tài),有助于排除痰液,預防患者支氣管出現(xiàn)痙攣現(xiàn)象,改善通氣障礙的同時緩解呼吸狀態(tài)。此外,護理人員在此時也可采取超聲霧化的方式,但為了預防因長時間霧化吸入而引發(fā)的缺氧狀態(tài),護理人員需要強化關注霧化吸入的時間、霧化量、溫度等。此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多鼓勵患者,及時向其說明多飲水的目的、優(yōu)點。為了避免患者因飲水過量而增加的心臟負擔,在飲水時需要控制好飲水量,即保持在2500~3000 mL。護理人員應重視病房的空氣濕度與溫度管理,可應用加濕的方式,保持病房內的濕度、溫度。
1.2.3 在肺源性心臟病治療中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為了使患者可以順利地將痰液排出,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其找到適合的體位,提高體位舒適度的同時指導有效的咳嗽方法,提高痰液排出量。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鼻腔干燥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護理人員需要應用水溶性的潤滑劑,在患者鼻腔黏膜處涂抹。
1.2.4 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因長時間處于呼吸困難狀態(tài)中,此時患者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如煩躁、抑郁、焦慮等,對護理與治療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治療與預后效果。因此,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拉近與其之間的距離,并給予及時的針對性疏導,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提高護理與治療配合度。
1.2.5 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合理、科學的飲食結構指導,叮囑患者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機體營養(yǎng)均衡的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力。
1.2.6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患者長時間發(fā)熱,則說明出現(xiàn)了呼吸道感染,而感染病癥遷延難,且易反復發(fā)作。如患者出現(xiàn)瞬間性高熱時,則說明感染癥狀加重,或是復發(fā),從而導致使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此時患者可能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此外,如患者的呼吸節(jié)律不整齊或者呼吸暫停,則說明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中樞性的呼吸衰竭癥狀。在治療過程中,如患者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失眠、頭暈、嗜睡、多汗、精神不佳等情況時,或者患者出現(xiàn)行為淡漠、異常、答非所問時,則有可能說明呼吸衰竭加重,也有可能是出現(xiàn)肺性腦病,因此,需要在護理時及時對以上情況進行觀察,如有必要及時上報醫(yī)師,并配合醫(yī)師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6-7]。
1.3 觀察指標 就兩組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①由護理人員統(tǒng)計患者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②應用自制的量表,對護理滿意度評價,即針對護理服務、病情管理、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護理技能、基本護理進行評分,每項100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③治療總有效率:癥狀全部消失,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為顯效;癥狀有所好轉,但病情仍對工作、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有效;癥狀沒有變化,病情加重為無效[8]。100%-無效率=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23.0軟件,本文的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計量資料)應用()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本文的治療總有效率(計數(shù)資料),應用[n(%)]表示,組間對比行χ2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指標:P<0.05。
2.1 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 經護理人員統(tǒng)計表明,觀察組患者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d,)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本院自制量表評價,護理服務、病情管理、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護理技能、基本護理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表2 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2.3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無效0例、有效10例、顯效30例,治療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無效6例、有效10例、顯效24例,治療總有效率8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χ2=6.487,P=0.011)。
慢性肺心病也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其是由肺動脈的血管、肺組織,或是胸廓出現(xiàn)慢性病變,導致肺組織功能及結構出現(xiàn)異常,并產生相應的反應,導致肺血管產生相關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從而引右心出現(xiàn)肥大、擴張,同時還會伴有或者不伴有右心衰竭的臨床疾病[9-12]。慢性肺心病臨床表現(xiàn)為活動后呼吸困難、勞動耐力下降、心悸、乏力等表現(xiàn),在臨床治療中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慢性肺心病治療不及時,還會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如消化道出血、肺性腦病、心律失常、靜脈血栓栓塞等,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實踐表明,慢性肺心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規(guī)療法效果不佳,患者的血液常會出現(xiàn)高黏滯、高凝固狀態(tài),因此,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實施ICU針對性護理非常有必要。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針對性ICU護理后,可以控制病情進展。在ICU針對性護理中,護理人員通過強化呼吸道感染管理與呼吸道濕化管理,在控制病情進展的同時保證呼吸道通暢,促使痰液排出,幫助患者改善呼吸狀態(tài)[13-15]。此外,在ICU針對性護理中采用飲食、病情觀察護理等,在提升機體抵抗力的同時減輕機體應激反應,對輔助提升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示:觀察組患者病情緩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而護理服務、病情管理、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護理技能、基本護理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100%高于對照組85%。由此說明,ICU針對性護理用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上,可以發(fā)揮顯著的優(yōu)勢。